第507章:香菱的一生为啥那么可怜(1 / 1)
正文:
香菱是红楼梦里比较特殊的人物。她的容貌,可以用美艳来形容;但她的一生,却惨不忍睹!香菱的人生轨迹,正应了那句老话:红颜薄命!作者为什么如此编排她的故事?
香菱长的美,第七回周瑞家的看见她时就说:“这个模样,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的小蓉奶奶的品格儿。”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秦可卿的容貌,鲜艳妩媚,大似宝钗,袅娜风流,又似黛玉。香菱的容貌几近秦可卿,可见是美的不亦乐乎。贾琏看见香菱也说她:“长得好齐整模样儿。”
香菱在红楼梦里第一次出场,年仅三岁,刚五岁,便丢了。
[元宵佳节。士隐令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急的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好;再使几人去找寻,回来皆云影响全无。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去,何等烦恼,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顾性命。]
由此可见,香菱,也就是乡宦甄士隐的独生女甄英莲,她一出场,就开启了甄士隐家由盛转衰的序幕。而且是从元宵佳节,这一圆满之日开始!
从全书看,又似乎是对贾府由盛转衰的预示。
那时的香菱“生得粉装玉琢,乖觉可喜”。可见,从小就是个美人胚子。
香菱在红楼梦里的第二次出场,就是冯渊案。
[冯渊,父母俱亡,又无兄弟,守着些薄产度日,年纪十八九岁,酷爱男风,不好女色。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见这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立意买来作妾,设誓不近男色,也不再娶第二个了。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谁知这拐子又偷卖与薛家,他意欲卷了两家的银子逃去。谁知又走不脱,两家拿住,打了个半死,都不肯收银,各要领人。那薛公子便喝令下人动手,将冯公子打了个稀烂,抬回去三日竟死了。]
香菱这次出场,又跟一件祸事有关。这件事导致冯渊死了。冯渊本来酷爱男风,不好女色!为什么遇到香菱,就要痛改前非呢?都是因为香菱太美所致。薛公子家资豪富,美女见的自然不少,他为什么不惜惹出人命,也要抢夺香菱,还是因为香菱太美。由此想来,当初拐子为什么要拐了五岁的小香菱,估计也是因为太美所致。
这场官司,更有钱又有权势的薛蟠,战胜了小富又没权势的冯渊。揭示了封建社会大鱼吃小鱼的罪恶与黑暗。
我们再看此时的香菱,变成了什么情况。
[我也曾问他,他说是打怕了的,万不敢说,只说拐子是他的亲爹,因无钱还债才卖的。再四哄他,他又哭了,只说:‘我原不记得小时的事!’这无可疑了。那日冯公子相见了,兑了银子,因拐子醉了,英莲自叹说:‘我今日罪孽可满了!’后又听见三日后才过门,他又转有忧愁之态。]
由此可见,她自被拐子带走后所过的日子,就是整日挨打挨骂,吃苦受罪。同时也可看出,她的心灵,己经被严重扭曲,逆来顺受,成了习惯。
接着,我们再看负责审案的应天知府贾雨村,明知她是恩人甄士隐的女儿,可以救她出火坑的,却只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上了这英莲?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且又是个多情的,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这段事来。这薛家纵比冯家富贵,想其为人,自然姬妾众多,淫佚无度,未必及冯渊定情于一人。这正是梦幻情缘,恰遇见一对薄命儿女!且不要议论他人,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
贾雨村的样子,就仿佛一个看戏的,发了这一段评论后,就再不闻不问了。从这个角度看,香菱就成了贾雨村的一面镜子。照出了他忘恩负义的,丑恶的灵魂。
香菱的再次出场,就是在薛家与薛公子过日子和跟黛玉学诗。
居于社会最高层,不学无术的薛蟠,与来自社会最低层貌美如花,安静如水,好学上进的香菱一块儿过日子。用今人的眼光看来,就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这种巨大的反差,更能显出美丽与善良被丑陋与卑鄙摧残时的悲哀。给我们心灵造成的冲击自然就十分的大。
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书写香菱跟黛玉学诗。香菱对诗的感觉和悟性,以及痴迷,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才情四谥的女诗人的形象。在这些方面,她跟黛玉颇有几分相似。通过她与黛玉的交流,让我们更多的理解了林黛玉胸襟宽广的文人气质。所以,在这里,她又成了林黛玉内心展示的一面镜子。
香菱之后的出场,就是与那个夏金桂的遭遇,名字也被人家换成了秋菱,她过的日子就愈发凄凉了。由于夏金桂、宝蟾的挑拨,薛蟠竟抓起门闩来,劈头劈脸浑身打起来。薛姨妈为了赌气,竟想找个人牙子来,把秋菱多少卖几两银子!要不是为了薛家的脸面,秋菱又要去过那“打怕了”的日子了。
在这部分,香菱的形象,又照出了封建家庭里,妻妾的尊卑,婆媳关系的复杂,以及金钱权势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香菱的名字,被人家两次修改,可以看出香菱就是一个任人宰割,被欺凌、被压迫、被侮辱的奴隶。
综合以上可知,作者编排香菱这样的人生。一方面是把她作为一面镜子;通过她,去照出人心的美丑,照出社会的黑暗。另一方面,是把她这一极美的人物,放在封建社会这个大染缸里,向我们展示,像香菱这种真正美的事物,始终都是有钱有权势者的玩物,玩厌了,终逃不过被摧残,被丢弃的命运。
(本篇完,请接着看下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