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林黛玉进贾府的写人技巧(2 / 2)

加入书签

“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为何不治好了?’黛玉道:‘我自来如此,从会吃饭时便吃药,到如今了,经过多少名医,总未见效。那一年我才三岁,记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自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亲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这和尚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这是作者第一次写林黛玉的外貌。在众人眼里,林黛玉“年纪虽小,举止言谈不俗。”用一个转折句,来说明林黛玉的言谈举止和她的年龄不符。可见林黛玉的小心谨慎,用心用力达到了她预期的效果。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经历了过多的苦难,更容易使人长大,成熟。

但这样的成熟和长大却让我们感到无比的痛心。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也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对林黛玉的悲悯。

还有就是“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林黛玉体弱多病,前文是说过的。此时,再通过众人的眼睛看出来,可见林黛玉的外貌,是自带了病态的。也就是说,这病态就是她容貌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但这病态中,“却有一段风流态度”。这里的“风流”,不是贬义,而是赞许,是指一种让人感觉很美的一种独特气质。这样的林黛玉,自然就是独一无二的了。这就是一种残缺的美,就像断了臂的维纳斯一样。

接着,通过众人与林黛玉的对话,我们知道了林黛玉的病因,那一句“我自来如此,从会吃饭时便吃药”。让我们忍不住要为她感到心疼,忍不住要对她生出万般的怜爱。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黛玉思忖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

这一位的出场,是先声夺人!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了一颗石子,打破了沉闷和寂静,周围的一切立刻跟着活泛起来。

然后,这位衣装艳丽的“丽人”就光芒璀璨的登场了。

不明情况的林黛玉,立刻就被这人出场的阵势给震住了,秉持着小心翼翼的态度,“连忙起身接见”。生怕得罪了什么不该得罪的大人物。

此时,我们和林黛玉一样,很着急的想知道这样一位人物究竟何人。

作者给王熙凤安排这样的出场,既展现了她八面玲珑的性格,又展现了他在贾府独一无二的地位。同时,还起到了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

这里,通过贾母的口,说出王熙凤的“泼辣”;再通过众姊妹的口,说出“这是琏二嫂子。”最后,由林黛玉的联想,串起王熙凤的过往。小小一段文字,多角度的描述,一个活脱脱的王熙凤,就活灵活现的立在了我们面前。

在这里,作者描写人物时,方法多变,安排细腻,实在是高妙的很。

前面,通过众人的眼,描写了林黛玉的气质,但林黛玉究竟长什么样,我们己经期待了很久,还没有看到。

作者前面让我们看了三个漂亮的,不知名姓的姑娘;又让我们看了似乎比三个姑娘更漂亮艳丽的王熙凤,

作者此时,再通过性格泼辣的王熙凤,告诉我们林黛玉的长相,就更能衬托出林黛玉的美貌来。我们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

作者让王熙凤“仔仔细细”看了以后才说,是大有深意的。王熙凤性格泼辣,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嘴快。可是,一向嘴快的王熙凤,看林黛玉时,为什么嘴就慢了下来?整个贾府,不知有多少个美女,王熙凤又是贾府迎来送往的大管家,又不知见过多少个美女!她仔仔细细的看林黛玉时,多半是在心里拿林黛玉与见过的那些美女作比较,其中多半也包括她自己。最后,以她那双见多识广的眼睛鉴定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来,可见,林黛玉确实是漂亮的。当然,王熙凤仔细看了以后才说,也不排除她在心里正在斟酌怎么说,才能让贾母高兴,最后说出的话,可能也多多少少会有点水分。

但这样的结论,被一个见多识广的美女亲口说出来,可性度肯定还是不低的。

因为,以王熙凤那张巧嘴,就算她不说林黛玉漂亮,只说后面这句:“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也照样可以讨到贾母的欢心。她既然忍不住说了,可见漂亮是一定的。

王熙凤的这些话,既描述了林黛玉的美貌,又把她作为贾府大管家的那种巧言善变,展示出来了。这种双重表现的描写手法,很是高超。

王熙凤的巧言善变,作者在这里也有所展示。在王熙凤夸了林黛玉后,马上又说:“——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说着便用帕拭泪。见贾母不让再提了。忙又转悲为喜。真仿佛一条变色龙似的。接着,就开始关心起林黛玉的衣食住行,继续借贾母疼林黛玉,向贾母示好。将贾母可能关心,又还没说之事,一件件提前处理的妥妥当当。甚至王夫人临时想到,说拿缎子给林黛玉做两件衣裳,她都能马上回话:“我倒先料着了。知道妹妹这两日必到,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综合以上,我们看出,林黛玉进贾府这段故事,作者使用了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而且个个用的都很精彩!真是让我们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很值得我们学习。

(本篇完,请接着看下一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