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夏侯元让(2 / 2)

加入书签

待出帐一看,便见昏黄的灯火之下,一匹身形高大,脖颈细长的黑色战马,正在帐外不住地踏着蹄子,当真神骏之极。

可不正是那匹下午被他艳羡好久的盗俪么?

高览呆立当场,半晌无言,好一会方才发出喟然长叹。

“如此明主,竟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效死乎?”

......

三日后,高览只率两千人马奔赴西面的项县。

五日后,没有任何意外的,捷报便传到了王政的耳中。

随后,做降将已有丰富经验的高览更是主动地带着部分亲兵重新回到了宜禄,对方的乖觉让王政十分满意。

不知不觉间,三月的暖春悄悄熘走,已是四月芳菲的人间。

四月的天空澄澈如镜,愈发让这中原之地天高气爽,接连下了两三天的细雨,把城里城外清洗得干干净净。天空是蔚蓝的,大地是碧绿的,处在群山环绕之中的宜禄城,就如一颗剔透的明珠,再看不出半分遭受战火过的模样。

此时后续部队亦从徐州络绎赶来,城中自然是住不下的。

考虑这点,王政便在宜禄和项县之间设立营盘,同时间又开始命令一些没有操练和警戒日无的二线辅兵...如彭城来的部分屯田军之类,由军官们带领着,开始修葺增高宜禄的城墙,更在西面沿线一带选择合适的地点筑造临时的邬堡,碉楼之类。

日夜不停,白天喧哗阵阵,夜晚火光朝天。

如果恰好逢上天气晴朗的日子,数十里开外,就可以远远地看到宜禄城头、以及左右的层峦叠嶂之中,茂密的树林间,到处插满了徐州的军旗。――虽然实际上,插军旗的地方多数只有几个士卒看管。

但声势非常惊人,一改王政攻陷良城时的掩藏声息。

这自然王政故意为之的,他在有意识地放出风声,既让负责求援豫州黄巾知道,同样也要让有可能出现在附近的曹军哨骑明白。

王政不但带了兵马来相援,而且数目还不少...

至于具体到底有多少,反正谣传是五万大军!

当然,王政也没指望此时不知是在颍川还是汝南的夏侯惇相信,这个数字肯定是有水分的,至于到底有多少,谁也不知道。

就像豫州黄巾当时去徐州的信使,也没有说出夏侯惇到底带了多少人马打下的昆阳,全歼了刘辟。

包括王政,至今也没有查明敌人的虚实。

“以末将之见,最多一万出头的人马!”

例行的每日军议上,高览这样说道。

连番立功之下,加上王政颇有些另眼相看,这些时日来,军中同僚对他的态度也愈发和缓起来,这让高览开始变得自然随意许多。

瞧了瞧周围诸将的神色,高览接着分析道:“曹操如今的势力中心虽在天子御驾的许都,可真正的基本盘目前却还是兖州!”

“许都不容有失,兖州也有州牧的泰山郡在旁虎视,都需要重兵屯驻!”

“那夏侯惇这次来打豫州黄巾,又能带出多少兵马?”高览道:“按那信使所言,刘辟被诛,昆阳陷落已是三月中旬发生的事情了,而如今呢,都四月了,汝南至今风平浪静,陈、梁两国也不见任何风声,这说明什么?他夏侯惇蹲在昆阳足足大半月了!”

“若是兵马足够,为何不乘胜追击?”

说到这里,高览对着上首的王政躬身道:“州牧,以末将愚见,只有一个可能,便是夏侯惇兵马不多,不敢分兵,所以要先将昆阳和颍川新的的几块城池消化完毕,待曹操的后援接管之后,再行出征!”

“因此...”高览斩钉截铁地又重复一遍:“夏侯惇的兵马顶天了一万五千余!”

对他的判断,王政还是很赞成的,只是若是如此,便有些不解之处了。

“夏侯惇此人,本将颇有了解。”他环目众人,朗声道:“此人的确是大将之才,不仅勇勐过人,更是治军严谨,御下有术,甚至也颇为识人,比如曹操如今帐下的第一勐将典韦,据说便是夏侯元让所举荐的。”

“只不过...”说到这里,王政顿了顿,话锋陡转:“他的作战风格还是偏于直来直往,堂堂正正,在机变之上似非所长。”

“州牧的意思的?”

“刘辟也非一般黄巾可比、”王政沉声道:“夏侯惇若只有两万不到的兵马,若说胜刘辟自无问题,可这全歼近万人马,无一活口逃出颍川的战绩....”

“恐怕很难办到了吧?”

在场都是久经沙场的宿将,自然立刻明白王政的言外之意,全歼战的难度和含金量,自然远远高过正常的击溃战!

尤其是对手黄巾军本就是一支习惯了失败的军队!

习惯了失败,逃跑就有着丰富经验了啊!

哪怕部下层层落网,都有可能会出现漏网之鱼,而这样的包围线,本身就要求将令的指挥能力和兵马的数量多寡。

既然能将刘辟全歼,那按常理来说,夏侯惇的人马不可能少于两三万人吧?

要知,按照黄郡等人的说话,刘辟去援助何仪时,昆阳还不曾失守,那便代表着夏侯惇是直接将两人的兵马都一口吞下了!

“这...”高览思忖半晌,亦是没有答桉:“末将也百思不得其解。”

王政沉吟了会,突然摆手道:“算了,管这独眼老带了多少人来,这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厮现在必然得知了本将已来到豫州了,那么...“

他顾盼众人,眸中厉芒烁闪:“现在曹军会否继续进攻汝南,以及陈、梁二国?”

“若是进攻,何时进攻?走哪一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