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杀神和人皇静悄悄的碰面【周一求票】(1 / 2)

加入书签

“昨日夜,廉颇将军率我军二十万众,分从西、南,东三侧,合围康伊国都。”

官拜太尉的尉缭,垂首道:“夜御副史白药同步杀入康伊王宫,斩杀康伊国主。

至天明,我军已攻破都赖城。

现,吾秦军正在清缴康伊余孽。”

康伊之变的罪魁祸首,就在朕的葫芦里……赵淮中暗自补充。

要不是他把孽台镜拿走了,康伊不会如此快被攻破。

“夫余诸国情况如何?”赵淮中问。

西北攻伐康伊的时候,东北由李牧,蒙恬统兵,同样兵逼夫余国。

和康伊不同的是,夫余见秦军逼近,立即就降了。

夫余国国主还说自己仰慕大天朝文化,主动要求到咸阳居住,且在降表里表明后续一切任凭秦皇安排,愿配合秦,安定夫余民心,从此为秦民,绝不反复。

赵淮中心忖这夫余国主情商倒是不低。

他主动归顺,反而不太好继续拿捏他,要是不能善待主动投降者,以后谁还投降?

秦扩充国境,有康伊这种拼死交战的,也有夫余这种望风而投的,对比鲜明。

当然,东北境内,不止夫余一国。

一度兴盛的东胡当初被匈奴击溃,下辖就分成数支残部,其中一部分始终盘踞在夫余国更北的方向,包括早期的鲜卑族,都是东胡的组成部分。

夫余以东还有沃沮,肃慎等大型部落。

“内史腾入白狼城后,李牧将军统十五万军,与蒙恬兵分两路,眼下正在追剿东胡残部。

东胡残部串联沃沮、乌丸等游牧部族,我军近则其退,我军撤走他们便返回,我军未去时他们便屡次劫掠夫余国的粮草人口,十分可恼。

李牧将军前去以后,设伏以诱之。

时任东胡残部首领的东胡王乞伏氏上当,率军来袭,被李牧率军所破,东胡残兵三万余,过半被屠戮斩杀。”尉缭汇报道。

赵淮中点点头,派李牧过去,主要就是为了扫平东胡残部,包括威慑肃慎等东北大型部落。

接下来的朝会,便是围绕吞纳康伊国境后,如何治理等事展开讨论。

此外,康伊周边尽皆强国,比如其西南侧的安息(波斯前身),还有大夏(西夏王朝前身)。

后世是汉时才和波斯建交,有了丝绸之路。

此时占了康伊,是要和安息建交还是继续打,全凭赵淮中的意思。

“我大秦疆土,如今东、南两向皆至海疆,北灭匈奴,西破康伊,凡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吕不韦站出来,对赵淮中躬身,口吻傲娇,眼神睥睨:“陛下天威所向,皆我大秦之地。”

赵淮中笑了笑,心忖你都不知道世界有多大,牛逼先吹出来。

群臣的情绪都很亢奋。

这些年秦军战无不胜,国土拓展,群臣的野心已经被彻底激发起来。

吕不韦所说凡是看见的地方都想要,可见其飘的有多厉害,这是秦一次又一次胜利带给群臣的底气和信心。

没灭六国前,几乎所有人,所谓的野心不过是统一六国,便算是建立了千秋功业。

可以吹爆后世。

如今随着实力的增长,野心也像是蒿草般疯长,已经有些压不住了。

下了朝会,回到书房,赵淮中隔空看向冯欢冒充挛鞮渠,带领匈奴在后世蒙地边境落脚的情况。

冯欢带领的匈奴,全是匈奴核心主支的部分,是一次大迁移,涉及到的人口总数多达数十万。

后续从草原上,还会有各地的匈奴部前去汇合。

他们掌握的精锐兵马在五万余。

迁移落脚后,有坚昆,丁令等当地游牧部族,感觉自身生存空间被侵占,和周边的部族联合,与匈奴已经发生过多次摩擦。

固有历史上,匈奴一度非常兴盛,建立了庞大的草原帝国。

包括现在的城郭诸国,其实都是匈奴统治的区域,往北的坚昆,丁令也是匈奴的属民。

不过如今这方世界,情况显然发生了变化。

赵淮中收回探查千里外的视线,略作沉吟,遂手书一封,推送进入虚空。

他处理各类国务的同时,心分两用,询问谛听:“你搜寻神州地脉之下的阴间之门,近来可有发现?”

谛听搜寻出来的阴司之门,加上赵淮中原有的,共是八扇阴司之门。

之前他还献祭过三座,以及拦截地书所得,先后已有十二扇阴司之门,被找到。

远古崩散的阴间碎片或大或小,重要性也不同,总数是十七块碎片。

也就是还有五块阴司碎片不知所踪。

这五块当中,包括各方都在找的勾魂笔,亦为其中之一。

谛听晃了晃脑袋,表示剩下的阴司之门没什么线索。

赵淮中和谛听攀谈时,书房的大门外,忽然一左一右的探进来两颗小脑袋。

左边是个六七岁的小姑娘,乌溜溜的大眼睛,是赵淮中的小妹子赵盈。

右边的则是大秦太子赵季。

两人都穿着厚厚的棉衣,身高和身宽看起来居然差不多。

赵季身后又伸出一只毛茸茸的胖脑袋,顶着两个黑眼圈,却是只大熊猫。

赵季献宝似的从身后拖出一个食盒,是姜姞让厨子做了佛跳墙,叫赵季跑腿给送过来。

这也是夫妻间的暗号。

姜姞让儿子来送东西,赵淮中今天晚上就会去武英殿,两口子互探深浅,做些夫妻间爱做的事。

赵淮中招了招手,赵季和赵盈便从门后蹦跶进来。

大熊猫挪着粗短的四肢,跟进来时被门槛绊了下,顺势翻倒,打了个滚,起来后瘫坐在那,哼哼唧唧。

等赵季和赵盈离开,赵淮中便取出了疆域图。

秦现在的疆土,东起夫余以东,西北则占了康伊,北部击溃匈奴,南到南海。

这三个方向已经和后世的国境线,基本等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