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东边日出西边雨(2 / 2)

加入书签

杨天宇登时就呆住了,杨美霞也呆愣了下。

杨天宇想不到,因为孩子的事情,贵为水利部长的范锦龙亲自出马了,杨天宇不能当场拒绝,也不能马上接受,他很尴尬和矛盾,凭他和范锦龙的私交,凭范锦龙是华夏国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身份,杨天宇只能微微笑着,看着杨美霞。

范锦龙接着说:“这对镯子,成权妈妈已经找过文物鉴定专家鉴定过了,是盛唐时期的,价值连城。不是好东西,我们也不敢给美霞啊!”

杨美霞一时呆在那里,她看了一眼唐诚,又看了一眼范成权。

杨美霞没有移动脚步去接纳那对手镯。

倒是杨美霞的妈妈卞亚芝很是放得开,不顾杨天宇的眼神和杨美霞的眼神,走过去,就把那对手镯拿到手里,客气的说:“范部长啊!你这么客气干什么啊。我们两家是世交,这有手镯和没有手镯的,都无所谓,美霞早晚是你们范家的儿媳妇!”

范锦龙就呵呵笑了,说:“是我们范家高攀了!”

杨天宇感受到了范锦龙的语气有点酸,当即说道:“高攀的是我们杨家。”

卞亚芝把手镯接过来,就送到了杨美霞的身边,说:“小霞,拿着吧!”杨美霞没有动手,而是直愣愣的看着唐诚。

现场突入起来的一幕,早已看的唐诚是热血沸腾,他移步就走到了杨美霞身边,想对杨美霞说声:“不要!”

范成权不甘落后,和唐诚同时到达杨美霞的身边,范成权当然是想说:“拿着吧!”

唐诚还没有走到杨美霞的身边,竟然被卞亚芝挡住了,她说:“唐诚,你想干什么啊!如果你再敢捣乱,我会把你轰出去的!”

唐诚此时,不能眼看自己心爱的女人,接受别人的馈赠,哪有看到自己的女人,被别人抢夺,而毫不动色的,那就不是唐诚了。

唐诚一把就推开卞亚芝,说:“我要对美霞说句话!”

卞亚芝就是不让开,一定要阻住唐诚的身体,卞亚芝推搡着唐诚说:“你走,我们杨家不欢迎你。”唐诚就有点急了,他手上是有功夫的,他劲稍微用的大了一点,就推了一下卞亚芝,赶巧这个卞亚芝也会装,马上就势,摔倒在一旁的沙发上靠背上,她站起来,厉声到:“唐诚,你的胆子也太大了吧,竟然敢推搡我!”

杨慧霞就和丈夫韩延秋忙过来帮忙,集体向外撵唐诚。

唐诚真是欲哭无泪,眼睁睁的看着杨美霞呆在原地,她没有表态。

正当这个事情骑虎难下的时候,站立在一边,好长时间没有发言的李冬冬,突然冒出了一句说:“姨妈,不要推了,唐诚是我请来的客人!四姐如果不愿意嫁唐诚,我李冬冬就嫁了!”

李冬冬一句话,无疑是个晴天霹雳,一下子就把在场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更为惊讶的是杨美霞和李道灿。

李道灿不经常回来,回来就遇到了这事,他不清楚杨美霞和唐诚之间的关系,但是,他听到自己女儿李冬冬喊出这样的话,他也当场蒙掉了。

这事一种什么逻辑关系啊!

杨美霞听到李冬冬这样说话,无疑给她是一个严重的刺激,她再次坚定了自己心中的一个想法,那就是这个唐诚太花了!太有女人缘了,这和李冬冬认识才几天啊,都让李冬冬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之前,杨美霞认为唐诚不安全想法就更加得到了诠释。

卞亚芝也被惊着了,她当即责怪李冬冬说:“冬冬,你可不要信口开河,胡说八道,你爸爸在呢!你要瞎胡闹!没大没小的,你爸爸也饶不了你!”

李冬冬过去拉住唐诚的胳膊说:“可惜,我这不是胡闹,我说的是真的!”

卞亚芝就大声叹气到:“这是怎么了!我们杨家的姑娘嫁不出去了,怎么一个个都看上这个唐诚了!我就纳闷了,这个唐诚有什么,不就是长的帅一点吗!这年月,帅能当什么啊!又不能当成银行卡!”

杨美霞和李冬冬两人年龄只是相差半年,从小就是在争吵中长大,幼儿的时候,一起争抢玩具,大了,争抢漂亮的衣服,再大了,就争抢男朋友!

杨美霞看到这一幕,她心中的天平有了变化,她当即走到了范锦龙的面前,说道:“范叔叔,你的手镯,我收下了!”

一句话,让范成权如沐春风,高兴的几乎要跳起来。

李道灿经历过国外的先进思想文化和婚恋观念,他对李冬冬说:“我尊重我女儿的选择!”

一句话,无疑就是认定了唐诚的存在。

随后,唐诚就被李冬冬拉出了杨天宇的家门。唐诚出了省委书记的家门,心中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各祌滋味都有,他看了一眼身边漂亮的李冬冬,一句古诗映出唐诚的脑海:东边日出西边雨,这朵不开,那朵开。

第二天,李冬冬给爸爸要了三千万的零花钱,其中一千万打回到了唐诚的卡里,李冬冬想多打给唐诚五百万,被唐诚拒绝了。随后唐诚就跟着李冬冬又一次到了省建设厅,这一次,李冬冬已经让姨夫杨天宇给徐厅长打了电话,这个徐厅长就是再不是杨天宇提拔的人,但是,他也不敢不听省委书记的话,当即就安排尚副厅长,说:“老尚啊!一个柳河县城关镇扶持资金的事,上层领导做过指示,你给他们办一下吧!”

在李冬冬的帮助下,唐诚得以顺利的拿到了省建设厅支援城关镇的五千万扶持资金,李处长客气的对唐诚说:“你回去吧,等你回到了城关镇,那批资金随后就会拨付到位。”

唐诚十分高兴,这次省城之行,虽然没有挽回杨美霞的心,也算是为城关镇办了一件大事,为马玉婷解了燃眉之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