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约翰·塞纳(1 / 2)
董书恒在兵工厂转了半天,当着全厂职工的面,奖励了几位为新武器研发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这些人除了现金奖励以外,每人还得到了台北新城的一栋别墅。
台北新城是为了配套工业区而建造的,就位于工业区的西边不远。
“总统,下午您约了约翰·塞纳先生在黄海楼见面,您得准备回去了。”趁着周围的人没注意,李存训小声地凑在董书恒的身边提醒道。
“嗯,知道了,这里的事也差不多,等下我去跟老耿他们打个招呼就回去。”
“耿厂长,为了表彰这次新武器研发,回头给厂里每人发10元的奖励。这笔钱由总公司给你拨过来。”
“那我老耿就代全厂职工谢谢总统了!”耿嘉高兴地说道,一个好领导就是要能为底下的员工带来福利,这样才能得到员工的真心支持。
“好了,回头你跟大家宣部一个事情,就说公司会设一个奖励基金,每年都会选出五名在科学研发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研人员,这些人每个都将得到一次性五万银元的奖励。”
“总统,这真是太振奋人心了,相信有了这个政策,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一定会更加的高涨。”耿嘉激动地说道。
自汉唐以来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缓慢,跟统治者的不重视有很大的关系。保守的儒家思想控制了舆论以及阶层的上升通道。
迫使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埋首进了故纸堆里,不屑于去研究那些被他们视为奇淫异巧的科学技术。让中华民族明明有那么深厚的历史底蕴、文化基础,却被西方新兴国家后来居上。
后世的人每每谈到此处,无不扼腕叹息!
其实还是人的趋利性在作怪,如果研究科学的人能够过得比普通的读书人更好,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更高的社会地位,那么董书恒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向那个领域发展。
其实随着各地匪乱,西方势力的渗透以及清政府的财政状况恶化,科举制度正在逐渐崩坏,各地出现了大量的捐官,还有许多人办团练剿匪得官,就像董书恒这样。还有些读书人改学西学,在租界跟洋人打交道也混的风生水起。
匆匆跟兵工厂的人告别之后,董书恒快马加鞭回到了东台家中,今天他跟塞纳先生约好了在黄海楼一起共进午餐。
昨天回来的时候,董书恒给小丫头慧儿带了一身西式的长裙,这会儿他好说歹说才让慧儿把这身行头换上。还别说,小丫头换上这身还真有些萝莉的感觉。他今天准备带着小丫头去开开眼,看看洋人长什么样子。
小丫头自然是很高兴,就像小朋友要跟家人去动物园一样,就是这身裙子让他感到别扭。
黄海楼位于东台的中心位置,本就是董家的产业。塞纳先生身边跟着一个年轻的中国人。这是刘青北派的,此人负责陪同塞纳先生一路来到东台。
塞纳先生大概四十几岁,给人的第一印象十分的正派,他的头发微微卷曲,身材微胖,穿着一身牧师的袍服。董书恒看到他时,他的眼睛含着微笑。
“很高兴见到您,亲爱的塞纳先生。让您跑这么远来到东台,实在过意不去。”董书恒用汉语说道,他知道塞纳先生是会汉语的。
“将军,您好,您比我想象的要年轻得多。”塞纳先生上前打招呼道。
两个人亲切地握手。董书恒邀请塞纳先生落座。
“塞纳先生,今天请您尝一尝我们地道的淮扬菜。”
“非常感谢,我在上海吃的大多是浙菜,很难想象一个国家光菜系就有这么多种,不得不说中国的饮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是的,塞纳先生,不光是饮食文化,其他方面也是这样,中国毕竟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而且中间都没有间断过,这五千年来中国积累丰厚的文化。”
“而且中国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先生你知道佛教吗?”
塞纳点头示意。
“佛教在两千年前传到中国,在中国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演变出了不同的宗派,甚至于比在它的发源地还要兴旺发达。这说明中国文化不仅仅能够包容其他文化,而且能够滋养这种文化,让它在中国得到发展。”
“将军,您说得真好,可是为什么我们在中国传教总是没有进展呢?请恕我冒昧,这次过来见将军,我是带有私心的。我是一名美国南方卫理公会的传教士,我到中国来的目的是传播主的教导,这次过来希望能够得到将军的帮助。”约翰不好意思地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