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敬翔(2 / 2)

加入书签

敬翔听了心中有数,回答:“限制权柄,纵然诡计也难得逞,属下认为值得笼络。”

朱温点头,又说道:“你说,江宁真的能有一百三十万人口?淮南道人口也就百万。”

敬翔回答:“江宁自古富庶,冯弘铎占据期间少受荼毒,外来人口流入,人口超过淮南道合乎道理。”

朱温点头,敬翔明白大王的心理,江宁人口超过百万,等同于淮南军的人多势众,显得朱友堂的投奔非常重要。

朱温转言问道:“子振,你说本王夺取南阳盆地,川南军和淮南军会不会针锋相对的反扑?”

敬翔回答:“属下不能武断,依据汉末三国的史鉴,淮南军与川南军免不了敌对心思。

另外,川南军内忧外患颇多,不愿发生激烈大战,川南军只夺取襄樊,表明了保守的汉水防御战略。”

朱温点头,轻语:“川南军制的弊端,负担不起战争抚恤和赏功。”

敬翔点头,又说道:“川南军占据长安,为了沟通南北,或许不惜死守。”

朱温皱眉不语,宣武军出兵南阳盆地或淮南道,水陆便利于战争运作,对于关内则是鞭长莫及,军需转运的代价太大。

事实上,朱温有些后悔放弃长安,但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朱温顾虑中原老巢薄弱,不敢留下五万重兵占据长安。

朱温放弃长安的另一个主要因素,长安本地所出养不起五万大军,需要中原运载粮食。

故此,朱温下令迁走所有长安人口,毁掉长安城,可惜遭到川南军破坏。

川南军占据长安,使得朱温忧虑未来陷入不利。

中原在军事上有一个劣势,没有战马来源。

川南军占据长安,渭北地域,朔方地域,乃至凉州,日后必然发展马军。

“大王无须忧虑,中原物产最丰,关内地广人稀流于贫瘠,人口和马匹的繁衍,最少也得十数年的积累。”敬翔知心的开解。

朱温点头,说道:“本王不能坐视川南军积累,夺取南阳盆地之后,发兵持久袭扰关内,进夺河东。”

敬翔嘴唇动了动,劝谏的话没有说出口,接连不断的战争,使得中原地域不堪重负,军需征发入不敷出。

朱温轻语:“本王也知不应当穷兵黩武,只是好不容易战败了河东军,不能让苟延残喘的河东军缓过气来,拿下河东获得养马之地,未来才能压制川南军。”

敬翔点头,确实是欲罢不能,河东军与川南军形同一家。

川南军一旦在关内河西发展壮大,仅仅支援河东的军需,必然加速河东军缓过气来。

朱温轻语:“李潘在郑州够久,劳苦功高,进取南阳盆地之后,李潘迁任忠武军节度使,许州刺史,刘知骏迁任郑州刺史。”

敬翔点头,明白大王的多重意思,迁任的杜绝李潘坐大,避免李潘自居老资格,与新任的宣义军节度使明争暗斗,也就是不能让朱友堂自觉是个虚官。

刘知骏的官职怀州刺史,怀州隶属于河阳节度使,怀州比不得郑州富庶,迁任郑州刺史,大红袍变成从三品紫袍。

但是,刘知骏属于军将,现在潼关镇守副将,不能实际掌管郑州,但也不是名义上的虚官。

事实上,朱温变相的实行了军政分离统治。

例如曹州刺史氏叔棕,兼任右龙虎军统军,现在洛阳看守大唐皇帝。

兖州刺史葛从周,现在汴梁城外军中。

武宁军留后朱友恭,兼任左龙虎军统军,也在洛阳看守大唐皇帝。

......

韦扶风在李振家宅闲坐,女掌柜的又寻来,转告敬翔夫人的回音,帮他说了好话。

韦扶风听了愉悦,他请女掌柜去接了郑月婵,去往开封郑氏做客几日,女掌柜的答应了。

韦扶风安心继续等候,寻思离开汴梁之前,是否寻见张全义,混个脸熟。

次日,韦扶风和韩宝山离开李振家宅,途中寻个向导去往马行大街。

马行大街位于汴梁城东区域,平行于西城区的浚仪大街,两条商业大街同样的繁华,人来车往,好不热闹。

韦扶风散步走着,忽而看见迎面来了一群军士,为首之人一身明光铠,走路威风凛凛,路人潮水一般走避。

韦扶风随波逐流走到街边。

韩宝山好奇问身边路人:“这位何人?这般的威风霸道。”

路人瞥一眼没搭理,韦扶风取出铜钱递给韩宝山。

韩宝山转交,没好气的道:“说吧。”

路人拿了铜钱,低语:“这位是大王义孙,原名高季兴,出征凤翔和青州立下军功,现任颍川刺史,防御使,深得大王器重。”

韩宝山点头,观望军士们走过。

韦扶风不在意,颍州位于淮河北面,与寿州隔河相对,对于他而言不相干。

接下来的日子,韦扶风日日出行,逛街,茶楼休闲,接洽各行各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