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统治(2 / 2)
王建擅自攻入西川之时,只有三千军力。
韦昭度抵达西川,使得王建的乱军叛逆,摇身一变,成为拥有朝廷大义的节度使和副招讨使,获得了西川大量势力和军力的归附。
韦扶风听了回禀,暗自的大皱眉头,他不宜腹诽伯祖韦昭度无能,只能高估王建的雄才大略,不然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岂能忌惮王建。
韦扶风原本对于伯祖那里抱有希望,希望伯祖拥有一万军力,他锦上添花的带去一万兵助威。
现实情况不能出兵,纵然带去两万兵,伯祖也是斗不过王建,后果是送菜。
归根结底,韦扶风是新得川南节度,在川南折腾可以,带走两万军力出征成都拼杀,他的军力承受不起巨大死亡。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敌人会因为形势的转变而变化。
王建已然是永平军节度使,王建愿意攻打成都城是想图谋西川。
一旦韦昭度势大,王建可以与成都城内的敌人重修旧好,反过来干掉韦扶风军力。
王建无赖和悍匪名声,韦扶风听的太多。为了利益能够翻脸攻击义父,坐实一个唯利是图的无赖之辈。
面对无赖,要么比无赖狠毒,要么别去招惹。
韦扶风抉择了保守,他对伯祖韦昭度没有信心,他是韦氏小辈,见了韦昭度只能唯命是从,去往助战的后果,八成是吃力不讨好。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有了决定,韦扶风下达军令,抽调一百虎贲卫,一百凤离营,二百飞羽营,六百豹韬营,合计一千将士组成护军留在戎州。
韦扶风率领一千护军,带上小雪一起南下去往盐津县的豆沙关。
此去一是看看豆沙关,二是迷惑川南军力,不能让军力知道节度使离开了川南。
韦扶风南下之后,未获分田的大军归返泸州,士兵散入八个总兵府,将官归属白虎堂听用。
......
豆沙关,又名石门关,南诏国与巴蜀的一处边界关隘。
秦朝时期开凿了五尺道,豆沙关城位于五尺道的咽喉之处,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韦扶风率军抵达豆沙关,守关的五百镇军,在镇将的带领下列队迎候。
韦扶风知道豆沙关的守军,事实上属于戎州刺史的团练军。
在镇将的陪伴下,韦扶风进入豆沙关城,在城墙上俯视关城另一面的险峻,耳中听着镇将的抱怨和介绍豆沙关的由来。
据说豆沙关原名石门关,关城上的石刻也确实是石门关三字。
蜀汉时期的诸葛亮率军出关征伐僚人,易名为豆沙关,石刻的关名没有改变。
镇将抱怨商旅断绝,僚人也时常侵扰,兄弟们日子过的很苦。
韦扶风知道镇将在说谎,五尺道的商路虽然不如以前繁荣,但也不至于断绝。
不过身为节度使,既然来到边关巡查,多少也得显示大度,他答应了由蜀南兵府供给定额军粮。
镇将恭敬道谢,一幅归顺的卑下模样。
离开豆沙关回返,途中遇上了信使,朝廷准许了僰道县和盐津县,更名为蜀南县和豆沙县。
对于韦扶风婉转上书,年供两万石粮食之事,皇帝陛下给予嘉许,发下了谕旨,允许川南节度使出兵押运至长安。
听了回信,韦扶风无语,皇帝对于上供两万石粮食满意,这让他很意外,是皇帝的胃口不大,还是长安缺粮?
韦扶风决定上供两万石粮食,是因为泸州的存粮足够支撑军民食用,他曾在富顺县劫获十万石粮食,当时用了近百船只运去了泸县。
不过向长安上供两万石粮食,却是需要很多的途中消耗。
一石粮食一百二十斤,两万石粮食二百四十万斤,听着很多,但只够五万军力两个月的食用军粮。
也就是说,韦扶风养军(当值)五万,一年就得耗用十二万石粮食。
韦扶风对于军户的田地收获是四六,有四成归属军户私有。
另外还要给将士发军饷,军饷可以用食盐替代一部分。
韦扶风是觉得两万石粮食的上供,川南能够承受,试探性的上书,如今皇帝满意,他只能付诸行动。
两万石粮食不可能一次性运输,小规模的分成十次,每次三千石,有一千石做为消耗。
韦扶风下达命令,转运司准备两千石粮食装船,又传令渝州刺史出粮一千石做为渝州军的军粮。
粮船沿着嘉陵江逆流而上,抵达兴州顺政县换成车马运去长安。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