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地心探索(1 / 2)

加入书签

这个世界的人类在利用海洋之中的水资源的同时,也在探究为什么海洋之中的水并没有凝固。一部分人认为是上层的冰盖起到了保暖的效果。对于这个世界的人来说,对兵的认知并不是寒冷的。

在接近融化的温度的冰这方面,从人类的体感方向出发,其实是相当温暖的。毕竟这个世界的兵其实是要比普通的延时钢铁的温度更高的,只不过他们在这个世界体现出来的特性更加的耐高温,才使得他们一直呈现为冰的形态而不融化。

在这种特殊的物理环境之下,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冰层是可以像一层大棉被一样保温的。

事实上不只是在这个世界,在地球之上,冰同样是可以保温的,在极其寒冷的地区利用雪构建成的屋子,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暖效果的,至少可以将内部的温度维持在0度左右,最重要的是能够挡住外部的寒风。

流动的气流带走热量的效率比起正常的气体是要快的多的。这就是夏天吹风的时候,为什么会感到凉爽的原因之一?也是空气炸锅能够快速将食物烹饪熟的原因之一。

不过冰层单纯的对地下进行保温,也并不能解释地下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水经过观察。科学家们逐渐发现冰层在水中是越来越薄的。准确的说是位于水中的冰层会缓慢融化,而冰层的整体厚度是趋于不变的。

这是放在深海之中的探测器给出的反馈结果。探测器所标定的地区冰层开始变薄,但经过了回声,定位之类的方式进行探测,冰整体的厚度却不变。

也就是说位于下方的冰层在缓慢的融化,而上方则有更多的水蒸气在冰层的表面上凝结,然后又凝固成冰层的一部分。整个冰层是在以一种极其缓慢的速度循环着的。

在得知了这一点之后,这个世界的人大胆的猜测,水下是有某个高温的源头,是这个源头加热了海水,让海水保持了高温,如此一来才能够做到一直都维持这么大一片的液态海水。

而这种猜想也并非是完全没有证据的,根据这个世界的人对于深水之中的探索,可以确定水下的温度是比水面的温度要更高的,这是并不合理的现象。按道理来说,水的密度在4℃的时候应该是最大的,在高于和低于这个温度的情况下,都会密度降低。

当然这个世界不会有这个四摄氏度的标尺,而是另外一个温度的标尺。但这都不影响水的特性。也就是说,最深处应该是这个稳定的温度的水,而不是越往深处水温越高。这种反常的情况往往意味着在山水之中有热源存在,对于深处的水进行加热而对流,没有完全将这种热量带到水面才会出现这种特殊的情况。

但从现有的探索区域进行分析的话,并没有找到水下的热源,水底的岩石和水底的水温是几乎相同的。也就是说热源应该位于其他的位置,或许是位于更远的深水之中。

而目前人类所探索的区域还太少。特别是深海之中是难以探索的。

在深海之中,冰面已经深入了海水,人类只能在冰面之上开凿一个又一个洞穴,然后在洞穴之中生存,实际上看起来悬浮在水面下方的冰层却有几百甚至是上千米厚,想要探索冰层之下的话,可就是一个相当大的工程了。

一个办法就是将下方的冰层打穿,打出一个深邃的洞穴,这方面还算是比较容易做到。另一个方法就更难了,就是从侧面绕过冰层,然后直接进入下方。

这个难度更大,但是可以更节省成本。问题就在于在上千米的深水之中。想要保持自己的船体能够稳定的存在。而不会被水压压成碎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特别是这个世界的物理条件之下水的温度是很高的,是很容易将水中的存在压扁的。

高温之下,寻常的钢铁都会变得异常柔软。只有一些特殊的材料才能在高温的水中保持强度。而这些材料的配置显然都是非常困难的。目前在水面之上制造出极其坚固的材料,对于这个时代的人类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在水面之下制造出来同等强度的存在。那难度简直就已经上了天了。

因此这个时代还没有发展出能够潜入到深海之中的潜水艇,人类对于冰层之下深渊之中究竟有些什么?现在只能处在猜测之中。不过科技的高速发展,让这个世界的人类比起正常的原始世界,刚刚发展出来的人类更加理性,他们相信水底的世界也是可以探索,可以了解的,只不过现在他们的能力还不足。

并没有把深渊直接想象成恶魔生活的场所,在他们的想象之中,深渊之中,或许也生存着一些生物,但他们要么就是体型极小,要么就是难以来到水面之上。

从他们的角度来分析,深渊之中生活热的生物体内的压力应该是很大的,就像人体的体内也是有压力的。他们尝试过,如果将气体抽离的话,人体体内的压力会将人类的皮肤撑的非常丑陋。

其实这个现象是很容易发现的,只要认知到拔罐的原理,就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而这是人们长时间生活在空气环境之中造成的生理现象,如果是长期生活在深海之中的话,体内的压力应该更高,如果他们浮到水面上来的话,很可能是直接就爆炸掉死亡。

所以从生理结构上来讲,这个时代的人类虽然对深渊之中的生物充满了好奇,但却并不如何担心是缘之中的生物入侵上来。

随着对这个事件的深度探索,人类在水面之下又开始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他们发展的方向和地球人类想象之中的有些不同。正常的人类选择探索方向的时候,更多的是将自己的目光看向太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