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0章 进退两难!(1 / 2)

加入书签

山田正吉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落入到如此窘迫的地步!

自从收到232步兵联队近乎全军覆没的战报后,身为39师团实质上的第二号人物,山田正吉深知自己绝不能再有任何差池,否则39师团去年在枣宜会战中获得的巨大荣耀一样会灰飞烟灭。

所以,他前所未有的谨慎,哪怕位于军舰上坐镇指挥的师团长阁下一再发电催促,他依然苦等了三日,直到炮兵联队和海军的战机集火将对面的山地炸成一片焦土,这才投入了超过1500名士兵对中方重要高地进攻。

在他的战术规划里,承受不住压力的中方一定会掀开他们的底牌,暴露出前期没有侦察出的重火力点。

或许不能一鼓而下,但妥妥能为第二波进攻奠定基础,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两日攻克眼前这道防线,已经算是中国人能抵抗的极限了。

他前期规划的所有战术都按照他的预期实现了,中国人的确很顽强,如此猛烈的轰炸下,他们依然大量存活着并进行了有效抵抗,他们也如预期中的掀开了最后底牌。

只是,这底牌有点太过于生猛了,生猛到他这个统率着近万大军的39师团第二号人物都吃不消。

中国人有火炮有防空高射炮都没关系,毕竟这好歹也是传说中的中国五大精锐步兵军第18军的防区,有些火炮才证明人家名不虚传不是?

但中国人竟然在这种人走路都费劲的破地方搞出坦克你敢信?纵观投入这个战场的数万帝国大军,可没有一辆这玩意儿。

不是帝国师团缺坦克,而是经过前期对地形地貌的侦察以及研判,司令部高层皆认为出动战车在这里行军是既费时费力且毫无战术帮助的行为。

事实上,透过这几日在山中的行军,光是炮兵联队那些可以拆卸由驮马帮助运输的四一式山炮,都已经让山田正吉头大如斗,十几匹驮马就因为地形太过复杂摔断了腿,要是89式坦克那种大家伙来这里,还得专门为其修路,抵达战场都不知道猴年马月的事了。

只能说,前几天的横山勇司令官阁下在山田正吉大佐心中还属于英明至极的小甜甜,如今面对着中国人出现在战场上的坦克,说横山勇是牛夫人那真滴是山田正吉大佐个人修养很不错。

换成以往,山田正吉绝不会拿宝贵的帝国官兵的生命却填补这个大坑,但三个步兵大队汇报上来的伤亡数字以及先前232步兵联队的大败,都还没挨着石牌中央防御区的边儿,39师团就战死官兵近4000。

这个恐怖的数字使得这名坐在那里久久沉默的日本陆军大佐知道,他其实已经没有其他的任何选择了。

除了强攻,除了攻破这道防线,他无路可退!

不过,山田正吉最终还是选择向师团长村上起作发去了电报,没有寻求战术指导的意思,只是向其告知了第一轮进攻就有将近一个步兵大队的战损以及中方目前出现的坦克数量,并表示不排除中国守军还会有更多的坦克出现。

这也算是山田正吉的聪明之处,他将抉择权交给了师团长,日后不管输赢或是战损过大,那都会由村上起作来扛这口锅,他只是执行者而不是决策者。

“此战关乎帝国全球战略决策,关乎我帝国未来,师团决议执行大本营、中国派遣军司令部、11军司令部之军令,我39师团全体官兵当奋勇前行,以击溃当面之敌为己任!”村上起作在20分钟后就发来这样一封高大上的电文。

这封被39师团部封存的电文,也被日后各军事学者们认为是导致231步兵联队成为四行团抵达华中后最肥美猎物的最重要因素。

村上起作脑瓜子其实已经很灵活,从山田正吉这名得力麾下处获得的信息足以让他判断出231步兵联队面对的中方守军极为强悍,强攻之下损失必大。

但和山田正吉一样,这位日本陆军中将一样没得选择,11军司令官横山勇为了筹划攻克石牌,已经做了半年的铺垫,不惜动用15万人发起枣宜会战以攻克夷陵,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发起鄂西会战以使帝国大军可从四面对石牌核心防御区发起攻击,231步兵联队怎么可能因为对方出现坦克就服软后撤?

再加上232步兵联队失利在前,为了自己的前途,村上起作也得赌一赌,只要最终石牌能如期攻克,那胜利就能遮盖所有丑陋,再如何惨重的伤亡在胜利面前也只会变成一串数字封存于帝国陆军大本营,他这个师团长只会在胜利的光环下青云直上。

何况,他也张口闭口把大本营、中国派遣军司令部以及11军司令部都带上,谁敢找他问责,得先问问那些主导这一切的大佬们。

反正,这口锅往上甩就对了。

村上起作这个决定放在很多战场上都显得很完美,输,死的是帝国小兵,承担责任的是统帅;胜,死的还是帝国小兵,他这个指挥官承接胜利荣耀。

但他的聪明用错了地方,因为他并不知道对面守军的番号,那是四行团,一支在华北战场上连续克走3任大将司令官的中国英雄团。

当然了,或许就算是知道了守军是四行团,为自己前途计,村上起作选择赌一把的可能性也要超过百分之八十。

毕竟,四行团的威名主要在中国华北战场,39师团没和其碰过,总不能听到人家番号就吓跑吧!那可不是大日本帝国陆军能干出来的事儿,就算是工业实力领先日本数十年的米国佬,日本军方高层都在筹划着怎么干掉他们不是?

于是,1941年1月21日,中国南方小年!

在山田正吉大佐无比强硬的军令下,三个战损颇大的步兵大队经过半日的休整,由辎重兵将缺额兵员补充完整。

午后4时左右,投入近11个步兵中队,3个大队属重机枪中队,3个大队属炮兵小队,1个联队部直辖炮兵中队,及炮兵联队1个炮兵大队12门山炮,总计步兵2200余人,重机枪31挺,步兵炮10门,迫击炮10门,山炮16门,对朱家坪7个高地发起进攻。

这里所说的火炮,可不是步兵攻击前发起的炮击,而是在进攻过程中,一线步兵遭遇守军重火力,该部炮兵能在10分钟内对其进行火力支援的火炮。

这也算是日军炮兵们反应速度的极限了,主要还是受限于通讯问题!

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这已经很夸张了,你一个拥有足够结实掩体的重机枪火力点正拼命压制对手,结果没到10分钟,人家火炮铺天盖地的一通砸,把机枪和射手都炸成零件。

没了重机枪的火力压制,就只能靠步兵手里的单发步枪,在对手优势兵力的不断冲锋下,就问有几支部队顶得住。

幸好,这里是四行团。

不仅工事修的足够牢固,比如白胜派驻给各营的工兵连协助修筑的机枪暗堡,只要不是特别倒霉,被弹片钻入暗堡内,原本一发可摧毁一个工事的70毫米步兵炮,在这里基本都徒劳无功,还有可能被一直盯着他们的各式迫击炮完成反杀。

而且四行团步兵班发放的单兵武器捷克半自动步枪以及冲锋枪,再配上班用轻机枪MG42,最不怕的就是步兵密集型冲锋,那就是纯纯生命收割机。

有许多高地在日军步兵不断前进的时候,根本就不予理会,顶多就是派精准射手对暴露出来的日军军官和掷弹筒手、轻机枪手予以射杀,基本上都是等到日军步兵进入100米红线,这才开启疯狂火力输出。

别看日军步兵什么单兵战术纯熟,个个都是射击高手,能在300米的距离上打中一个西瓜,在一梭子能扫出10几发子弹的冲锋枪组成的火力网面前,都是渣渣。

老老实实趴着也就罢了,活命的机会还大于百分之八十,若还要强撑着前进,死亡的概率就会高于百分之八十。

不得不说,39师团这种乙种师团能在11军成为精锐师团,其步兵作战意志还是可圈可点的。

3营对阵过不少日军师团,但像39师团这种顶着枪林弹雨,从200米外就匍匐前进,硬是能爬到一线战壕前70米的,绝不会超过3个,用曹老板的说法,至少是和晋东大战时的20师团有得一拼。

虽然在第一战中利用藏匿的小强坦克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干掉了小三百日寇,但获得胜利的曹老板可从未小瞧过自己的对手。

因为,他不会忘了当初在高地上近乎伤亡殆尽的4班那一战,日本人在阵地前的尸首都可以垒成高墙,但日军依旧不畏惧死亡的狂冲,这才导致了高地部分防线的失陷。

而那,同样是建立在他们拥有优势地形、坚固工事、武器装备领先、弹药存储足够的情况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