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龟井兹矩虾夷归(2 / 2)
谁知龟井兹矩痛心疾首的说道“有什么办法,完全没有办法啊殿下!也不知他们用什么方法修筑了这种城墙如此肩负,这种石垣城墙非天塌地陷不可夺。
中村城城小也就罢了,我们利用梯子搭建在城墙之上翻城而入与敌厮杀,而首里城城垣高达,梯子挂不上去,人员根本等不上城,我们只能改功为围。
最后还是依靠在首里城外击溃了他们全国聚集起来的3000援兵,震慑住了琉球君主,这才使让首里开城的。”
虽然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日本的攻城方多实用悬索蚁附等方式登城,很少有看到搭梯子攀城的情况,但是实际上这是影视作品的谬误。
对于一般的栅栏+土垣小城,蚁附和悬索确实是最经济实惠的攻城方式,这一点与明国攻击陆地上的营寨差不多。
在加上战国中期以前,日本个家的城池多是依山而建的山城,山体两侧都是数十米的斜坡,梯子根本搭不了这么长,反而悬索和蚁附更加现实一些。
后来随着平山城和平城的逐渐增多,平地而起的土垣石垣陡峭程度更胜山势,而高度大大减少,这就使得被日本人抛弃战争长河数百年的梯子再次被重视起来。
于是从安土桃山时代开始,日本的攻城战中梯子的出现频次愈加频繁,待到大坂之阵之时更是成了攻城部队的标配。
但是这个时候发展攻城梯已经晚了,刚刚发展20年的攻城梯并没有向大海对岸那般一样特异化,不过是普通建筑时候的梯子加高一些罢了。
这就使得这些攻城梯在面对大坂城水堀和城墙事实显得有些滑稽,甚至都不能牢固的悬挂在城墙石墙之上。
20年后的大坂之阵尚且如此,更别说现在的日本军队根本没有重视攻城梯这种道具。
但是琉球王国的城与大名和日本都是不同的,更类似于欧洲的山堡,也就是依托山势修筑独立于城池仅仅保卫领主的城堡。
这些城堡向日本山城一样会依托山势修筑好几圈城墙,但是每一圈城墙是向欧洲这样的,矗立在山体之上的墙体。并不像日本那样,依托山势平整土地,在土垣之外垒砌石垣。
(类似于骑砍2的巴丹尼亚的城堡。)
当初龟井兹矩等人面对这种城堡的时候也是非常抓马的,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直到通过被俘的俘虏介绍他们琉球本国过去攻城时候都会用一种叫“云梯”的工具,这才差人制作攻下了中城城。
中城是琉球王国的龙兴之地,中城的丢失使得琉球上下正式重视起这只侵略者部队。
但是他们的部落组织动员形式实在太过落后,给龟井兹矩等人制造了围城的机会,但是由于攻城力度不足,难以攻下仅有300王城禁卫守备的首里城。
如果首里就这么笼城防守,周围的救援部队切断龟井兹矩的退路和他们打游击,龟井兹矩这只远征军很可能就交代在了琉球。
可惜琉球国内的领主没有谁有这么高的指挥水平,居然在首里城下与龟井兹矩展开决战,被一战击溃王室子弟尽数被俘。
这里要介绍一下政治体制,能这么容易的一网成擒还要多亏了琉球王室居首里的制度。
在琉球国内国王称“御主加那志前”,其下的王弟、王叔、国相皆称“某地王子”。
王子之下为各地按司,他们将手中兵权上交国王,聚居于首里,遥控其领地,每年派遣一名官员到自己领地检查当地事务。
这种制度有些类似于清朝亲王不得离京的制度,能够使得国王牢牢的掌握国内的权利,防止王室子弟叛乱。
但是也是因为这个制度,使得龟井兹矩此次远征琉球,愣是一个王室成员都没跑掉,全部被俘。
纵使外面的寨社首领想要拥立新君抗击秀家,也没有王子名头可以利用了。
再加上首里城下一战,龟井兹矩统兵击杀数百琉球寨兵,俘虏数百人,一战击垮了琉球国内领主的抵抗意识,纷纷向这位新竹子投诚寻求庇护。
聊到这里,龟井兹矩终于牵扯出此次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琉球王室处置之事。”
听到龟井兹矩的询问,秀家向他问道“现如今琉球王室何在?你所带来的俯首的琉球人是何人?”
龟井兹矩解释道“臣恐生变,将琉球王室全数被囚于胜连城内,首里城内仅余国王尚永一人居住,他差我向殿下转达和善之情,请求殿下允许琉球延续国祚。”
秀家又追问道“既囚于首里,当初那300禁卫何在?”
“首里禁卫都是高门贵族子弟充任,衣着华丽装备齐整,战力颇为不凡。
我怕将他们留在首里会发生变故,随即用在下带去的武士子弟替代他们,穿上他们的具足守备首里。
而这些原本的禁卫贵族子弟,被我以要求人质的名义全数押解了回来,随同带回的还有琉球各寨社首领的子嗣功绩735人。”
秀家再次像其确认道“他们都是些什么年级的子弟?”
“多是年满20的子弟,少数有十几岁的年轻人。”
听到这个年级排布的秀家微微皱了皱眉头,就算琉球再穷也穷不到贵族,而20岁都已经是思想确定下来的年级了,想要通过教育和洗脑让他们成为下一代的带路党着实有些困难。
这些超过20岁的贵族自己对于秀家来说宛如鸡肋,秀家思来想去还是对龟井兹矩说道“小于15岁的你交给我,由我亲自安排;
大于15岁未满20的,你送到弘文馆学习去,差人在对岸石山城二至丸划定屋敷;
大于20岁的这些....武士,你先送到富山城看管起来,我会找人教授他们本家的规矩,待年末濑户家正回来了,你交给他去,让他们去虾夷地做一个小领主去,为本家开拓虾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