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再见严震(1 / 2)

加入书签

恒州,真定县。

化名为“钟尚”的严庄察觉到一丝不寻常——在恒州境内,似乎有人有意无意地打探着他的事情。

为了便于李宝臣统掌恒州,第五琦已将恒州的细作网络交给了严庄。

随即,严庄又对此做了进一步的完善,以保证能在第一时间把握恒州等五州内外所发生的大事。

也因为如此,严庄才能察觉有人打探他。

自李宝臣夺回恒州之后,叛军的细作就从来没闲过刺探李宝臣的军力,刺探恒州目前的形势……

当然,这里面自也少不了对那个助李宝臣成事的谋主的打探。

史朝义知道,仅凭李宝臣是不可能如此巧妙地夺下恒州,并铲除张忠志。

真正可怕的并不是李宝臣,而是那个隐藏在后的谋主。

所以,他们迫切想知道新谋主是谁。

不过由于一贯深居简出,加之在恒州生活多月后,面貌有了很大变化,而严庄也刻意保留了这一变化,所以叛军细作的探查并没能有太大收获。

尽管习惯了被打探,但他却察觉这一次不比先前——对方似乎很有针对性,甚至是照严庄长相的特征进行打探。

严庄隐隐有种感觉,自己的身份很可能已经暴露。

就在这时,一条消息传到了真定县——洛阳伪朝廷户部尚书严义之父严铭辞世,严义去官返回老家,为父丁忧。

恒州,成德军节度使府。

偌大的议事厅内,仅只有李宝臣和严庄两人。

“严公,你打算怎么做?”垂下手中的绢书,李宝臣抬头看向严庄,郑重地询问道。

严庄双目微闭,表情凝重,却没有做出回应。

有关父亲辞世的消息,严庄并没有隐瞒李宝臣。

他非常清楚,这样重要的事情并不是想就能隐瞒过去的。

李宝臣虽然谈不上智计出众,但行事仔细沉稳,肯定能够发现一些异常的迹象。

隐瞒,最容易产生隔阂矛盾。

与其如此,还不如坦诚相告。

不过,纵然以严庄的天纵智计,面对父亲亡故这样的传闻,还是无法做到置若罔闻。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这世上最让人痛心的事!”见严庄默然不语,李宝臣叹了口气说道,“要不先派人去沧州探探路,看情况究竟如何?”

严庄是沧州景城人氏。

以己度人,李宝臣对严庄倒是有几分身同感受的意思。

严庄依然沉默。

李宝臣站起身,走到严庄跟前,拍了拍他的肩,劝说道:“严公,你先回府歇息,我安排人去沧州……”

“杨将军,不必了……”严庄一抬手,摇了摇头说道。

李宝臣停下脚步,转身看向严庄。

“嗬!”长长地呼了口气。严庄抬起头,脸上带着相当勉强的笑容。低声说道:“这里面很可能有圈套……”

“圈套?”李宝臣略显诧异地询问道,“什么圈套?”

“不瞒杨将军……”严庄将近些日有人打探自己的事情对李宝臣做了一番叙述,“偏偏在这个时候,居然传来家父辞世的消息,未免有些巧合。我怀疑,史朝义业已识破了我并未死去,甚至推断出我身在恒州。故而想以家父辞世的消息,引诱我暴露形迹。”

李宝臣剑眉微挑,不解地说道:“史朝义怎会识破阁下之事?”

“恒州等五州虽已被杨将军所掌。但毕竟时日尚短,不免有鱼龙混杂。史朝义细作若是有心,未必不能察觉到我的存在。假使其中有人曾见过我,或是听闻过我的往事,有所发现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严庄克制住自己心绪的浮动,为李宝臣分析道,“此外,恒州官员中,或许也藏有史朝义内应之人。”

“嗯。”李宝臣点点头,沉吟着说道。”如果史朝义当真对公的身份有所怀疑,以令尊来设一个陷阱,也不就不足为奇了。不过,严公虽然不宜亲往,却可以派遣几名细作暗中查探。将情况搞清楚更好些!”

“也不行!”严庄仍然摇了摇头,“如果这真是一个圈套,史朝义必然会对沧州严加盯查。不需要我亲自前往。只要我方加派了细作,其实就能证实史朝义的猜测。如果不是我,谁会对家父辞世一事如此关切?”

李宝臣微愣,一时无语。

但仔细思索之后,他知道严庄的顾虑完全是在理地。

一旦所派的细作被叛军察觉,严庄身在恒州之事就等于是不打自招。

“严公莫非就准备什么也不做?”李宝臣佩服严庄在如此情形下依然能保持冷静,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丝疑惑。

思索了片刻后,严庄缓缓说道,“有一个办法,应该可以确认家父辞世一事究竟是真是假……”

“什么办法?”

“以细作联络淮西,了解淮西有没有人得知家父的辞世的消息。如果此事是真,淮西乃至江南一带应该都会有所耳闻;若此事为假,则史朝义必然是针对恒州散布的流言,淮西那里该当是一无所知。”

“虽然可行,但也得费上些时日……”李宝臣定睛注视着严庄,略一沉吟,还是问了出来,“严公,如若令尊当真亡故,你待如何?”

严庄双目微微闭起,以掩饰眼中的痛苦之色:“除遥祭外,别无他途。”

顿了顿,严庄怅然说道:“若我贸然返乡,家父或在、或已去世,皆不会原谅我这不孝之子。归去何益?归去何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