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大唐东都(1 / 2)

加入书签

洛阳城完全陷入了空前的慌乱,城中的官员士人惶惶不可终日,仿佛末日即将来临一般。

附近几个县都丢了,连镇守虎牢关的李春也已被杀。

镇守河北的向润客成了敌军阶下之囚,李宝臣那势如狂潮的铁骑已经杀向幽州。

没有了向润客将军的大军支持,河南府的北面等于是不设防。

虎牢关丢了,前将军李春阵亡,守卫虎牢的两万五千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而由敌军大酋李豫、杨错率领的十万大军则已经到了洛阳城下,其前锋万余兵马甚至早几日前就开始了围城。

虎牢关已经丢了,洛阳亦危若累卵……谁能拯救洛阳?谁能拯救河南府?

相形之下,城中地百姓倒是没有那般惊恐,甚至还有那么一丝期待。

经历过史朝义的残酷统治的百姓,极度渴望回到大唐的治下。特别是在李岘等新的治理下,大唐各地出现了新的转机。不少百姓生活殷实富足,出现了恢复的局面。

河南尹李史奂的右手轻轻颤动,感觉掌中的一纸绢书,简直比千钧巨石还要沉重。

这已经是敌军的第三封通牒,而且是出自李豫的亲笔。

与前面两封通牒有所不同的是,李豫亲笔的这封,言辞相当恳切。不是在逼迫,而真正是在说服,以大义社稷来说服。

数十双眼睛在盯着李史奂。

这些人或者是州郡大吏,或者是洛阳城中地名门大阀。此时此刻,他们都在等待着李史奂的决定。

战?或是降?

洛阳城内只有五千余兵马,城外的敌军恐怕有十倍之众,而且大唐骑兵说不定什么时候也会潮涌而来,如果开战起来,在场的众人里有多少能坚持到底?

稍想了想,李史奂觉得自己只能暗暗苦笑。

真到那时,恐怕一半以上地人会从背后反戈一击。

“咱们要不诈降,诱李豫入城,然后以伏兵击之。若能一举将其斩杀,则可立盖世奇功。”有人献计道。

“纵然能杀得李豫,能否杀尽其麾下大军?否则,这洛阳上上下下,恐怕无一人能逃脱屠戮……别忘了,前不久西川发生的事。那些西川军可是被杀了不少,还包括很多门阀。”河南丞摇头说道。

“不杀之,可擒之……”

河南丞如同看傻瓜一般看向那人,轻轻问了一句:“兄台,可知城外真正统军者是何人?”

“杨错。”话一出口,那人自己闭起了嘴。

连对手都搞不清楚,就妄谈设计。

连有几分成算还不清楚,居然还谈论什么“杀之”、“擒之”。

厅内陷入了长时间的安静之中。

“诸位,我意……”犹豫了许久后,李史奂忐忑不安地看向众人,缓缓说道,“顺应天命,献城予大唐皇帝陛下。”

这时,厅内响起了一片松了口气的叹息声。

是日申时,河南尹李史奂遣使出城,约定降期。

晴空万里,初升朝阳那柔和的光芒,撒落在广袤的平原上,分外的温暖。

两万五千大唐步卒排成整整齐齐的六个方阵,从洛阳城东的平原一直延伸到远方的地平线上,无边无际。

刀如山,枪如林,锐利的锋刃反射着阳光,耀眼的寒芒令人不寒而栗。

号角声此起彼伏,悠悠长长回荡在无垠的苍穹里。

在军阵的前列,两面大红色色的大纛迎风徐徐招展。

(本章未完,请翻页)

旗下,代宗皇帝和杨错一前一后骑着马立在那里,勒马提缰,眺望着城门缓缓洞开的洛阳城。

前日,河南尹李史奂遣使请降,获允;

昨日,白孝德督军万人先行入城,收降洛阳守军,接管防务;

而今日,则是代宗皇帝正式受降之时。

代宗皇帝表情无喜无悲,目光清澈如水,整个人平静得犹如山中幽泉。

但杨错却知道,对于光复洛阳一事,他并不如外在所表现出的那么淡然自若昨天夜里,直到极晚的亥时,他巡营归来时,发现代宗皇帝的帐内依然是灯火通明。

疑惑之下,杨错入帐探看,看到代宗皇帝居然是衣冠齐整地静坐在案前。

看到杨错进帐,代宗皇帝才蓦然回过神来。

随后,他们就一直叙话到了天明。

尽管一夜未眠,但代宗皇帝的眉眼间,却看不出一丝疲倦之色。也只有内心的无比激动,才能让人忘却身体的疲乏。

这时,白孝德安排的两千军卒已经将通往东城门的道路两侧护卫了起来。

数十位洛阳官员步履沉滞地走出城门。缓缓地朝我和代宗皇帝这里走来。

为首几人的手中,都捧着类似文册一般的物事。

侧过身,杨错冲不远处地柏良器微抬了抬手。

柏良器立刻会意地点了点头……

虽然洛阳光复基本已成定局,甚至城中的伪燕军都已经被白孝德控制了起来,照理讲应该翻不起什么波浪。

但越是到这种时候,反而越不能放松警惕。

万一有心怀不轨之人,乘此机会再次行刺代宗皇帝,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种事情。本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何况还有西川时发生的事,还在记忆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