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8章 先锋(2 / 2)

加入书签

“兵贵神速,现在我们不知道荆州那边魏吴两军打得怎么样了,自然是越快出兵越好。”

冯都护的目光没有离开地图,“说实在话,我也不相信吴人。”

“不是不相信他们拿下襄阳的意图,而是不相信他们能坚持多久。”

“若是我们出兵太迟,吴人已经退兵,那么魏国就可以集中兵力对付我们。”

“到时候凭我们凭的这些兵力,只怕攻不下草桥关。”

句扶忍不住地再次低声提醒道:

“可是中都护,就算魏贼没有从宛城派来援军,就凭武关的这些将士,恐怕兵力也不太够……”

冯都护点头:

“放心,我岂是那等轻敌之人?我不过是率轻骑提前过来,过些日子,后面还有兵马与辎重随后而至。”

听到这个话,句扶和孟琰知道中都护的决心已下,不再有疑议。

孟琰开口建议道:

“中都护,某与句将军,受中都护之命,一直未放松过对东边的侦察。”

“据我等所知,想要通往宛城,除了走丹水河谷外,其实还有一条樵夫所行的山径。”

“这条山径,在武关的东边,虽然难行,但若是由末将领着无当营的旧人,未必不能翻过去。”

(注:即唐朝以后改道的武关道后半段)

“中都护名震天下,世人皆闻中都护虎威,只要贼人知道此番是中都护亲自领兵攻草桥关,宛城贼人必然全力来救。”

“到时宛城空虚,末将只需领三千精兵兵临宛城城下,必能一鼓破之。”

冯都护闻言,心头一动。

若是陆逊亲自领兵攻取襄阳,乃至已经取得了襄阳,孟琰此计,看似危险,实则有极大的把握。

只是……

冯都护终究还是摇了摇头:

“策乃上策,只是时机未至,此时大汉取宛城,有背腹受敌之险,还不如暂且放在魏贼手里。”

没了宛城,许昌只怕要成惊弓之鸟,必然会全力反扑。

到时候谁知道襄阳的陆逊会有什么想法?

没了襄阳,宛城就是一个鸡肋。

但魏贼又不得不守的鸡肋。

因为一旦宛城失守,许昌就等着随时被人兵临城下吧。

就算不攻城,城下时时冒出来敌兵游行一下,也足以让城内寝食难安。

至于日后,若是大汉在河北的战事顺利,魏国灭亡已成定局之后,吴国必然会趁火打劫。

从襄阳渡水北上,攻取宛城乃到许昌,乃是一个难以抵挡的巨大诱惑。

到时候,无处可去的曹爽,必然是要和吴国在宛城死磕……

“所以我们这一次,还是不要分兵,全力攻下草桥关就好。”

“至于这条险道,且先留着,同时平日里注意一下就行了。”

从武关可以走这条险道去南阳,但从南阳过来,最终还是要经过武关。

所以只要武关不失,这条险道就对关中没有任何威胁。

对于取与不取宛城,以及取了宛城之后所在面对的形势,中都护府早就推演了许多次。

冯都护简单地跟两人解释了一下——在战前做好战前统一思想工作,还是很有必要的。

果然,在听到冯都护的解释后,原本有些失望的孟琰登时心悦诚服:

“中都护高见!”

“我能有什么高见?这都是中都护府诸人一齐努力,集众人之思。”

冯都护摆摆手,“就如这次,吾若是想要建功,亦是需要仰仗两位将军。”

这话听着舒服,句孟二将闻言,脸上皆是有些发红,就连呼吸都是一顿。

“孝兴既然说武关道在这个季节可能会被山洪淹没,故我想派出五千人马作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冯都护趁机道:

“不知你们二人谁愿意当此重任?”

两人正值心神有些激荡之时,此时听到冯都护的主知,异口同声地抱拳道:

“末将愿往!”

看到二人如此,冯都护笑了笑,“这倒是让我为难。”

他的目光,在两人身上转了几圈,这才重新开口道:

“孟将军久在南中,熟知山地,句将军,这一次的机会不如就让给孟将军如何?”

听到中都护如此说,句扶虽有些失望,但也只得回道:

“中都护所言,甚是有理,末将愿从。”

当年丞相南征,冯都护经过朱提郡时,第一次见到句扶,就认定其颇有才能,故而亲自举荐了他。

北伐后,冯都护立下战功后,被委以重任,也一直没有忘记提拔他。

故而无论是在外人眼里,还是句扶自己心里觉得,都认为他是冯都护的嫡系。

既然是嫡系,那肯定是不用担心受到亏待的。

何况跟随中都护出征,何愁没有立功的机会?

而孟琰,则是兴奋地大声道:

“末将必不负中都护所托!”

“既如此,那这事就这么定了。孟将军,你到营中,挑出熟知山路的将士,做好准备后,就立刻出发。”

“喏!”

让孟琰作为前锋,自然也是有理由的。

除了来孟琰比较熟悉山地外,同时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武关的守军中,还有一些将士同样是来自南中的无当军。

让孟琰率领这些人作先锋,自然要比句扶更方便一些。

句扶与孟琰二人,特别是句扶,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将军,能力自然是信得过的。

再加上他们所领的守军,有一部分还是南乡军的底子。

在得到军令后,武关上下就立刻高速运转了起来。

而远在百里之外草桥关内的魏军,面对关中方向,从未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在孟琰领着五千人马出发后的第二日,草桥关守将就得到了武关汉军异动的消息。

在确定汉军是顺着武关道向着草桥关而来,草桥关守将以最快的速度,派出传骑,把消息送往宛城。

两日后,亲自坐守襄阳的魏国荆州刺史毌丘俭接到消息,长吐出一口气:

“终于来了!”

久悬的心终于可以落回原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