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省后宫万人方有科学院恢弘(1 / 2)
八月,关中热浪散去,没能清爽几天,便又刮起了狂风。
杜甫作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书中情景描写的还是大唐气象,在汉末,这个生产力更为低下的时代,百姓的生活其实更为艰苦。
关中、并州,在张瑞的强力推动下,曲辕犁、钢铁农具大为普及,改种小麦之后,农业生产水平应该紧追大唐水平。
于是张瑞便趁这个稍微安宁的秋天,将目光转移到了工业生产上。
工业生产与手工业生产,差别最大的便在于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
第一次工业革命正是以发明珍妮纺纱机为开始的标志。
衣食住行,衣在首位。
民间“布衾多年冷似铁”的情况,也是时候改一改了。
为了提高纺织技术,张瑞此前数次下令科学院参与研究。
尤其马钧,被张瑞抱以厚望,令其回归老本行,专思织绫机改进工作。
绫是丝织业的一种,“绫罗绸缎”都是丝织品,其主要区别在于纺织时经纬线的交叠关系不同,即工艺和纺织难度略有差别。
早在河东时,民间就将工艺改进到了三十蹑织绫机,纺织速度提升了近乎一倍。
但织绫机仍有极大的改进空间。
八月中旬,张瑞趁天气晴朗,离开长安城,在大量锦衣卫的拥簇下,抵达渭河河畔。
科学院最新的院址就设在渭河之畔。之所以未设在山脚下,更多考虑的还是利用渭河充沛的水力,以及便利的水运。
科学院占地数千亩,虽然比不上后世的首都大学,但在这个时代也算是规格宏大了。
在科学院内,教习、助教、仆役、力士、以及工匠多达两万余人。
人一多,就有商机,在科学院以东不足百米处,百姓便自发的形成了一个小集市。
这种集市不在市坊当中,被称为草市。管理这种草市的官员叫草市尉,隶属司市监。
《周易》:“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一名小吏管理这么大的市场,当然不会任由其胡来。
官府对此有详细的征税规定,是类似于后世天朝的集市管理。按商贩占地大小,征收摊位费。
通常一个摊位一文钱,占地面积极大者才会收两文钱。
除此之外,小商小贩交易不再征税。若是有较大的交易,需要官府公证输估,则按输估征税。
不过集市中大多是只卖一些瓜果蔬菜,少有需要用到输估的时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