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琐事(1 / 1)

加入书签

朱标摇摇头,这种事要么不做要么就做绝,现在这个情况没必要搞这种小手段,平白落了身份,朱标直接出了大牢,这里面的味道属实上头,往后他可不打算再来了。

一路回了府内,郭翀张帆等人经进来禀报,他们早就被派到各村重新调整物资,也幸好朱亮祖等人顾及着太子殿下,偷偷摸摸运走的物资也就两三成,现在还来得及补救。

朱标听完后没说什么,这还是他亲自上阵都缺了两三成的物资。若是朝廷派其他人来,能留下两三成物资就不错了。

恐怕也就是朱元璋亲自上场,才能保证无人敢伸手,不过朱元璋的事务何其繁重,怎么可能有功夫管迁民这种小事。

雪停后又等两天化了一些,然后就又重新召集迁民青壮进行统一的劳作,务必要保证开春时能顺利耕种。

天气日益寒冷,从京城运来的棉衣早就不够了,幸好这段时间吃了不少羊,那堆积如山的羊皮做成衣服也有极佳的保暖效果。

工部也从京城调集来了一大批的工匠,就地取材打造耕地用的工具,精耕细作才是农业发展的关键,踏犁与铁搭、秧马,耘荡,砘车、踏碓、扬扇、水磨、石碾、水碾这些东西都不是一般人能造出来的。

而且还要因地制宜,有些工具用得上有些用不上,毕竟凤阳与山西也还是有些区别的,朱标这段时间跟郭翀吴伯宗等人苦心研读《农桑辑要》《王祯农书》这两部元朝的农业典籍,收获颇多。

明明这么优秀的农业典籍都出来了,可凤阳百姓和山西迁民所用的耕种方式依旧是宋末元初那会的,《王祯农书》中记载的先进技术并没有完全推广开来。

在这个时代还是理论知识更为重要,毕竟有太多百姓空有经验,古代先进技术传播的难点就是各个地方固守传统的耕种方式,毕竟耕种的粮食关系他们的性命。

所以哪怕听说了,一般也是不敢尝试的,失败的代价不是他们能够承受的,求稳也是国人的基本素质。

正常来说都是朝廷强令推行新技术,或者大地主会先试验一块小田地,若是可以才会大面积的推广,百姓们看见实际成效了才会纷纷模仿。

虽然现在还没有开春,但是详细的计划是必须的,毕竟朝廷绝没有能力再供给迁民一年了,所以必须保证春耕顺利,让他们最起码做到自给自足。

时间飞逝,自永嘉侯平凉侯两位开国侯爵被免,凤阳府内自然无人再敢伸手,最多也就是不知死活的小吏贪几块木炭罢了。

朱标的屋内已经燃起了特意从京城送来的极品银骨炭,其炭白霜,无烟,难燃,不易熄,直供御用,选其尤佳者贮盆令满,复以灰糁其隙处,上用铜丝罩爇之,足支一昼夜,入此室处,温暖如春。

拖朱标的福,他属下的官员都得到了一些极品银骨炭,要说真的大作用其实也没什么,到底就些炭罢了,不过说出去也有面子,毕竟是御用的。

刘瑾从外面进来,先是到暖炉那边把身上的寒气化解,然后才把手里的公文书信放到朱标面前,朱标先是拿起公文批阅了起来,不一会儿就解决了。

与刚开始需要小心谨慎的批阅不同,如今凤阳府内的事务都是朱标一手安排的,自然是清楚该如何处理,只能说胸有成竹者方能一挥而就。

拿起京中送来的书信,自家母后和太子妃都是希望自己能赶在过年前回宫,毕竟凤阳离京城也不远,母后的信中还提到其余皇子的母妃天天到坤宁宫絮叨有多久没有见儿子了,烦得不行。

朱标笑了笑,他也想回宫过年,现在彻底入冬了,凤阳府内的百姓也都没有什么事情,抽空回去一趟也不是不行,只不过他走了其余人怎么办,尤其是那些少年勋贵们。

他们现在分散在各村有自己的职务,当初朱标强行把他们带了出来,现在要过年了自己拍拍屁股走了,让他们留在凤阳不能和家人团聚,虽然他们也不敢说什么,但这未免也太难看了。

朱标让人把三个弟弟叫来,他们三个倒是可以回去,毕竟现在也没有什么事了,老朱同志喜欢一家人热热闹闹的过年,其余皇子年纪都太小,连陪着他喝酒都不行。

一盏茶的功夫三兄弟就进来了,他们自然不会像刘瑾那么小心,直接就走到了朱标面前,一阵寒气瞬间扑到了他脸上,倒是让人精神了不少。

三兄弟还以为又出了什么事,朱樉行完礼后急急忙忙的问道:“大哥,是不是又出事了,不会有人冻死了吧?”

朱标笑着让他们坐下,刘瑾端过来几杯热茶,三人看这个架势就知道没有什么事了,其余俩人做了下去,老三打了个哆嗦凑到暖炉旁问道:“大哥想跟弟弟们喝酒了吧,先说好,我看牛棚太小了,估计马上就会有牛打起来了。”

朱标白了他一眼,这孩子太娇贵了,怎么这么喜欢吃牛肉,还是老四懂事,喜欢吃羊多好,他也供的起。

朱标敲了敲桌子说道:“近来也没什么事,你们准备准备回京吧,出来这么久了也回去见见父皇和你们母妃。”

朱棣一愣然后当先问道:“快过年了是该回了,不过大哥不跟我们一起回去吗?”

朱标笑着点点头说道:“我已经回去过一趟了,何况这里还有新科进士和勋贵子们们,总不好把他们撇下。”

兄弟三人对视一眼说道:“那还是我们替大哥留下吧,我们这么多年都在京过了也没什么意思了。”

朱标干脆的说道:“好了,这点儿小事还谦让什么,你们出来这么久了父皇母后也都记挂着呢,何况我也成婚了,你们这次回去估计也要定下了。”

朱标又接着嘱咐他们回去多跟父皇亲近些,不要总是畏畏缩缩的,出来锻炼了一圈也要有点长进才是。

兄弟三人都乖巧的听完了,然后就转身回去收拾了,明早就动身回京,说不想回宫那肯定是假的,凤阳府能有什么意思,只不过大哥不开口他们也不好意思。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