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要不,我来当PPP模式的试点?(1 / 2)

加入书签

几天后,帝都。

杨铸看着面前气势隐隐不太一样的程永刚,心中思绪有些复杂。

“私募基金?fdi?”程永刚沉吟不语。

虽然他很欣慰杨铸如此开诚布公,把所有打算几乎毫无保留地告诉自己,但是他依旧不明白为什么杨铸会找上自己?

要知道,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华夏引入的fdi项目其实并不算少,比如最早的洋可乐项目,其实就是这类项目;而传统fdi绿地投资、联合经营、跨国并购这三种模式里,只要不是“跨国并购”这种方式,其实华夏并不排斥。

因此,杨铸打算流入华夏境内的120亿美元虽然数量委实不少,但只要不违反国内的资本项目管制条例,凭着杨铸现在的资质,以及看在铸投商贸和铸投国贸这两年为国内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贡献的份上,上面对于这些资金的来源和其它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自然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让他迷惑的是,他现在是振兴司的副司长,主要负责的是贫困地区的扶贫和发展规划,这种明显跟fdi没多少关联的部门,杨铸专门找上自己,而且把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究竟图些什么?

听到程永刚的疑问,杨铸哈哈一笑,一记马屁拍了过去:“果然是程司长,这么快就发现其中的奥妙了!”

程永刚微微一笑,对于杨铸那粗浅的马屁完全没放在心上,只是定定地看着他,想知道这位在商业上很有些令人瞩目的年轻人想要说什么。

杨铸从那已经开始有些掉色的解放包里掏出一叠资料,递了过去:“程司长,实不相瞒,为了追求产业闭环,铸投商贸、铸投国贸、希望集团已经开始着手于一些农产品上游产业的投资了。”

“只不过呢,你也知道,华夏地域宽广,各地情况非常复杂。即便是有着三赢性质的项目,很多时候时候也未必能够顺利展开。”

“刚好我们第一轮投资的重点产业,所在区域基本上都是位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而我们要做的事情,与振兴司的目标不谋而合;”

“所以呢,我的想法是,由贵司给我们的这家私募基金站台,并且帮我们打通一些地方区域的障碍,从而让我们的投资能够顺利进行。”

“作为回报,我在这里承诺,这一批120亿美元,不但会严格按照国家外汇政策兑换,并且保证在一年时间里,全部投入农业产业里去;绝对不会有任何投机行为!”

程永刚闻言,抽了一口冷气。

要知道,去年,也就是1999年,国家的外汇储备也就是1500亿美元多一点,而从今年的走势来看,外汇储备增长比例也大概率维持在10%的水平,也就是1650亿美元上下的样子;

按照杨铸的说法,把这120亿美元在一年内全部投入国内农业产业里去,等于这一下子就给国家贡献了将近8%的外汇储备量;

在华夏积加入wto的前夕,这可是了不得的一件事,可以极大地增加国家的金融储备弹药,用以防御西方国家在金融上的一系幺蛾子——97年的金融风暴可是让国家记忆犹新,而今年华夏已经不可避免的股灾,则更增加了这120亿美元外汇的分量。

强忍着心中的激动,程永刚翻开了杨铸递过来的那一叠资料,仔细看了起来。

“嗯?滇南?辽省?”

“大豆种植、收购及炼油项目?”

“小粒咖啡种植及加工项目?”

“野生菌人工种植及深加工项目?”

“昭通土豆种植、采购及加工项目?”

程永刚看着资料里那一个个有着简略规划的项目计划书,以及后面附着的一些合同复印件,眉头却皱了起来,他总算是明白杨铸为什么单单找上自己的原因了。

这些农业项目涉及的区域面积极光,需要政府出面配合和协调的机构也极多——最重要的是,许多地区出于保护既有利益的考虑,必然会对这一尚在草纸上的项目抱有强烈的抵触心理,从而设置层层阻碍。

而这些问题,由威势正盛地国家发改委出面协调再合适不过了,并且由于这些项目大部分在偏远山区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全完是在振兴司的管辖范围内。

只不过……

程永刚组织了下语言:“杨总,恕我直言,你这些项目虽然的确能拉动当地的经济水平,并且有助于国家大面积地减少贫困人口;”

“可是……你这120亿美元虽然很多,但砸进去,很明显不够啊!”

“别的不说,无论是大豆项目还是小粒咖啡项目,真要达到你计划书里的目标,任何一个都能把你这笔钱吞的一干二净!”

杨铸笑了笑:“我之前说过,这120亿美元只是第一批资金嘛,只要开展顺利,后面会陆陆续续有更多的资金进来的;”

“再加上未来几年,铸投商贸和铸投国贸会把大量的盈利资金投入到这些产业中,并且利用金融杠杆与国内银行系统合作……直到这些产业能够产生正面回报和自生性循环;”

“因此,程司长用不着担心后续资金的问题,也不用担心我会半途而废!”

也无怪杨铸有此底气,经过他的步步追问,李骏那个老小子总算坦白,这120亿美元的确只是部分资产而已,大约是1/3左右的样子;

因此,即便杨铸和李骏估不出那些大大小小的社团到底有多少家底,但上千亿美元是绝对有的。

偏偏这帮子人当下只想着让这笔钱保持着以前的收益标准,也就是不记名证券10%左右的年收益率,这对于告诉发展的华夏来说,简直再容易不过了;

因此抱着便宜资源不用白不用的原则,杨铸早就把那些钱当做自己的囊中物;即便是一些产业头几年肯定没有什么产出,但到时候只要账面资金互刷一下,返给私募基金12%左右的账面盈利,由不得那些不懂商业的大佬们不争抢着把钱送过来。

有人问了,如果有些就是不上套怎么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