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英雄的葬礼(2 / 2)

加入书签

箱子底下本就有一层吸水的石灰,上面铺上蓝色的毯子,就是英灵们在回家前暂时休息的地方了。

将士们将棺木小心的盖好,插上楔子,然后送入冷库中。

在接下来十天的航程中,海警官兵们一丝不苟的执行了陈实功的计划,日夜不断的提取火硝,制取足够让整层甲板降到零度以下的冰。每隔六个小时换一次冰,就这样足足撑了八天。

~~

万历七年腊月初一,永夏港码头放起了二十一响礼炮。

一下接一下的低沉炮声中,护航的战舰挂着满旗,引导着开元号和两艘医院船缓缓驶入已经清空泊位的一号码头。

码头上一片肃穆,所有在永夏的海警官兵、保安队员、子弟兵、预备役,全都穿戴制服,早早在码头上整齐列队,以最高礼节迎接烈士回家。

海警官兵的帽儿盔上,都缠了一条黑色的飘带,飘带两端垂在脑后,作为对同袍的哀悼。

一块块豆腐块似的制服部队外,则是自发前来迎接王将军和诸位烈士的永夏百姓。

上月廿六日,《吕宋日报》和《江南周报》,便整版刊登了莱特湾战役的捷报,从各个角度详述了这场伟大胜利的方方面面。

还刊发了赵公子致全体军民的亲笔信,其中第一段就是:

‘我不知道应该欢呼还是应该哀悼。我们万众一心,刚刚取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光辉胜利,但代价无比高昂——我们失去了伟大的舰队总指挥王如龙,还有366位英勇的海警兄弟……’

是以今日永夏城万人空巷,民众扶老携幼,臂缠黑纱,全都来到码头迎接英灵回家,很多人手中还拿着白菊花。

在码头最正中,上月时赵公子送舰队出征的高台上,原先的标语已经被黑色的布幔蒙盖,挽幛低垂,上书‘魂兮归来’、‘永垂不朽’,一对醒目无比的挽联!

赵昊和金科已经在三天前就乘船赶到陈美岛迎候烈士归来,昨日便登上了开元号。然后用了一天时间,为所有烈士更换了上有金色船锚、内以呢绒为衬的黑色烤漆棺椁。

这批造价不菲的橡木棺木,所有木材都取自上次吕宋战役中俘虏的西班牙大帆船,是赵昊送给英灵们最后的礼物。

在封棺之前,他亲手为每一位阵亡将士警袍的勋表上,别上了‘莱特湾战役’略章,以及一枚战斗英雄勋章和一枚烈士勋章。

~~

开元号缓缓靠岸,庄重的哀乐声中,仪仗兵持海警旗为先导,赵昊与金科、马应龙和王多余一道,抬着王如龙的灵柩,缓步下了船。

王如龙的棺木上,有三颗金星,区别于其它官兵。

后头跟着四名警官,都穿着礼服,戴着白手套,抬着一位中级警督的棺木,以同样的步伐缓步下船。

码头上停着长长一列马车。

第一辆双驾马车由两匹纯黑色的高头大马,牵引到了开元号前停下。

赵昊四人将王如龙的棺木稳稳搁在这辆马车上,便跟随马车缓缓走向前方。

第二辆马车跟着上前,四位警官将那位中级警督的棺木稳稳放在车上。

后面的舷梯上,已经又有四位警官抬着棺木缓步下来了……

~~

从码头到永夏英灵公墓有三公里远,白色的水泥道路早已清扫的一尘不染,早晨还洒了水。

一名旗手为先导,两名护旗手以及两名鼓手随后,后面是一个中队的仪仗兵,引导灵车队伍缓缓驶向公墓。

道两旁,每隔2米便有两名穿着浆洗挺括的白色军礼服、戴着黑色军帽的子弟兵,胸前别一朵火红的木棉花,青松般持枪对立。

当第一辆灵车驶来,两名子弟兵便齐刷刷持枪敬礼。灵车行驶到哪里,哪里的子弟兵便一起敬礼,场面庄严肃穆。

没有哀乐,没有和尚道士,甚至没有葬礼上必备的纸花纸钱和哭声,只有低沉的鼓点声,和仪仗兵正步踏在路面上那整齐的靴子声。

一切都肃穆的令人窒息,人们却分明感受到,没有比这更庄严的葬礼了。

那是对烈士最崇高的敬意和哀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