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兄弟决裂(2 / 2)

加入书签

公子波幸得施子提醒,此时想来今日单独请公子山,其意也十分明显。

太子之选似乎就在二人之间,若不分个高下,实无法解决。

“大哥,你是志在必得,又何必在乎小弟之想。

母后对你可谓慧眼识珠,你是吴国太子的不二人选,难道你没有自信吗?”

公子山此时也稍作礼让,可他明知王后已被吴王软禁,本就是因为太子之选的原因,如此说来,也是让公子波有所自知。

也是间接告诉公子波,纵然王后中意于他,可吴王中意的却不是他,而是自己。

“二弟,母后与父王之间,并无嫌隙。

一切只因母后过于操急,提早透露了太子人选,所以父王让母后禁足,就是要让吴国平稳过渡而已。

这一点二弟当有自知。

母后做事从来也不会无中生有,母后被禁,实则于二弟也是好事,该心存感恩之心才是。”

公子波也不示弱,依他最初的推断,王后被吴王禁足,实则是王后知道吴王的心意,所以无意透露。

可他明知王后并非真心于他,而是想害他,但在公子山面前,却一直在掩藏,就是想让公子山的本意露出来而已。

而吴王禁足王后,就是想给他兄弟两一个公平的机会,而不会因王后的横加干预而变得有失偏颇。

“在哥还真是知父王之心,只可惜父王之心并非如此。

我听说母后曾召静妃娘娘谈论太子之选,而父王并不同意。

所以才禁足于母后,这是怕母后乱了后宫不得参政的传统。

而母后也算是错判形势而已,大哥不必过于在意。

若我所料不差,只要父王公布太子之选,母后自然无恙。”

两个人各说各是,却也从来没问过养育他们的王后现在如何,只当王后是一个摆设。

施子听来,心里喝万般鄙视,却也十分自然乐意,为两人斟满酒。

“两位公子,小女有些好奇,却不知此时小女有所疑问,又该问不该问?”

施子也是看了看公子波与公子山,这个时候提问,当然是一问必答。

兄弟两同声回道:“自然无碍,还请施子小姐问来。”

两人说完,也是互怨的看了一眼,却马上微笑着看着施子。

“小女有疑的是,大公子与二公子本是同胞兄弟,若能相让,自是吴国之福。

可这太子只能有其一人,自不能成全二人。

小女想来当年吴国有大贤之才季子四让王位,美名传于列国。

实让列国王族生羡。

现如今两位公子,为何不学你们的叔父祖季子之贤,相互礼让,大家为吴国而想呢?”

施子此问看似疑问,其实并不疑问,疑问的是公子波与公子山。

若说季礼让位,其名在虚,而实得王位的则是长兄。

这就让公子波与公子山有些纠结。

其一公子山贤名在外,似乎是让公子山礼让王位,而得利于长兄公子波。

可若换一个角度来讲,那又在说,当年季子贤礼,其实本为吴王最佳人选,之所以最后以长继承,皆是季子之让,那么长兄就不是最佳继承王位之人。

公子波一听,到也脸带微笑看了看公子山道:“二弟,叔祖季子之名,在列国广为传播,二弟向来以叔祖为榜样,不知现在又作何想?

若大哥为太子,自然会委与二弟重任,为吴国报效,难道二弟不愿意吗?”

公子波也是打蛇顺棍,于此时提出让公子山礼让于他,并且也许也承诺,不会轻待于公子山。

“大哥,时过境迁,叔父祖一辈当年,寿梦曾祖一直摒弃常规,以贤任用,所以才觉得季礼叔祖有吴王之能。

由此可见,季子叔祖之贤于吴国才是最佳吴王之选。

至祖父继任吴王之位,再选吴王,还是选季礼叔祖,直至其它二位叔祖。

他们一直都以季礼叔祖为吴王之位的继任者。

大哥当与祖父为榜样,以曾祖父为规,何故要让弟弟礼让于你。

想来当年祖父从未想自己继承吴王之位,而是要让于季礼叔祖,只是季礼叔祖父成全祖父而已,若当年祖父争位,怕也难得其位。”

(曾祖就是吴王寿梦,而他们的祖父则是寿梦长子诸樊,季礼是诸樊的四弟。)

公子山说得也没有错,当年寿梦本意传位于季礼,而其它三个哥哥也同意。

只是季礼不从,直至寿梦去世,这才由长子诸樊继位。

诸樊也就是公子光(现任吴王阖闾)的父亲,是两人祖父。

所以长子让贤弟,也是吴国之常理,公子山所说也十分在理。

“二弟,刚才你也说了,此一时而彼一时,当年无论如何,还是祖父继吴王之位,这是不可争之事实。

今天难得施子小姐在场,大哥就问你一句话。

太子之选,二弟该没有机会,若你识像,如夫差三弟一般,我兄弟二人,自然无隙。

若你还是不自量力,那么也请二弟撂下话来,大哥自当奉陪。”

其实公子山刚才已经借故说完奉陪到底了,只是公子波一时心思只在施子,而没有听清而已。

如此到也合他此次邀公子山之意,也想顺水推舟。

“大哥,既然你如此言尽,小弟也只能告诫大哥一句。

识实务者为俊杰,大哥可别会错了父王之意,母后之所以如此,当是一个教训。

我与大哥同胞兄弟,若不论长幼,不知大哥以何能胜小弟,贤文自不当论。

武技也非大哥专长,大哥以何来争这太子之位,难道只是因为大哥是长子。

可若论长子,怕还算不到大哥,早夭的两个哥哥,在阴府也会不服的。”

公子山也是寸步不让,在争位之事,若是让了就等于把吴王之位让出,所以纵是亲兄弟,也只能挑明。

“二弟,你这是在向大哥挑恤吗?

大哥从来也不惧于任何挑恤。”

公子波也是脸带怒意,他也没想到公子山竟然当着施子的面就说他除了年长之外,一无是处。

若说年长,还要把已死的王后两个儿子带出来。

让公子波连长子都算不上,更别提继承王位之选了。

“大公子、二公子,刚才小女只是好奇一问,此事该是吴国内务,小女实不该多问,让两位公子不和,是小女罪为。

不过依小女来看,太子之争并不在口舌,若说依当前吴王的雄心,当以称霸列国为主。

两位公子还需自酌,若他日一当王位,却不能展吴国之雄,那当不当吴王又有何苦。

小女向来敬重英雄侠义之士,却不喜欢柔弱之辈。

却也不明白两位公子为何尽起口舌之争?”

“施子小姐放心,以施子小姐之姿,当也只能有将来吴王身份才能配之。

二弟,三日之后虎丘明月池,我在那里等你。

我知道二弟对太子志在必得,而大哥也不会轻易放弃。

若假借他人之手,不若你我兄弟对阵一场,也好过口舌之争,徒让施子小姐笑话。

不知二弟如何决断,今夜就给大哥一个答复。”

公子波也探听到公子山的一些动向,对于施子的提议是十分赞同。

而刚才伯否的态度也已经表明,此时正是下战书之时。

毕竟此时梦三不在,而幽冥之人又因鬼谷王禅之死肆无忌惮。

他也怕公子山对他下黑手,所以以其受人牵制,不如主动出击。

两人挑战,胜者为王。

“既然大哥有意成全,那三日之后就不要怪小弟得罪了。”

公子山像是也十分满意一样,站起身来,对着施子一揖道:“有劳施子小姐,想来得吴王者,也能得施子小姐芳心。

在下定不会让施子小姐失望,在下告辞。”

公子山既然觉得大局已定,心情也是十分舒爽,徒坐无益。

也不理公子波,大步就离开公子波的府邸,像是兄弟决裂一样。

原本兄弟互敬,到如今反目成仇,也只是一个吴王之位而已。

生在王族帝王之家,若能摒弃权力贪欲,到也可以成就美名。

可若摆脱不了权力之诱,那生在帝王之家,反而不如生在百姓之家那样自如。

而施子则看着公子山的背影,嘴解微翘,如同出云的弯月一般,似隐还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