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故作姿态(2 / 2)

加入书签

若此子意在楚国,那对于我楚国而言实是引狼入室,得不偿失,得此三城,不如不得。

小侄认为,此三城只宜援与楚国王族之人,毕竟王族之人得此三城,自然会更忠心于王上,忠心于叔父大人。

而且此三城常年需驻守重兵,以防吴国反悔,再借口吞并我楚国城池,所以此城主之选必须得叔父信任之人方可。

其三,越国对此三城城守必然也十分关注,越王勾践与中将军范蠡,还有相国文种对鬼谷王禅也是心有余悸,想来并不希望鬼谷王禅成为三城城主。

若执意援此三城与鬼谷王禅,会让楚国与越国关系恶化,不利于我楚国中兴之策。

然此三城肩负戎边安民,与吴交涉之重任,此中人选当慎重为之。

侄儿本为楚国王族之后,于楚国中兴实责任在肩,若叔父信任,小侄愿往此三城担任城主。

本来小侄并不敢有此奢望,可因我父当年背叛楚国,与晋国勾结,实是大不义之举,小侄身为人子,当为父之过失而弥补,不让列国耻笑。

若小侄委受此三城,于当今王上而言,也是一件美誉,体现王上重贤礼下,不计前嫌,对王族之人重情重义,想来王上也能体会其中之意,不会有意反对此两全齐美之举。

一切仅凭叔父作主,小侄愿领此三城,为楚国而谋,为叔父效命。”

白公胜久居越国,也对三国形势了如指掌,而且他也善于谋算子西心思。

他知道子西之所以问他的意见,就是要让他主动请樱,并且要让他当着二位叔叔的面一表忠心。

所以白公胜先从任命鬼谷王禅的好处说起,再把任命鬼谷王禅的威胁说出,让三人感受到恐惧。

其次再从越国与吴国以及如今楚国的关系说起,就是从楚国大局出发,并不以私利为念。

再言明以上三城关系重大,非等闲之辈可以职守,而且此三城常年战乱之中,民生潦倒,实并不什么肥差,而是苦差。

最后再主动请樱,表明自己愿意领此三城,而且一口一个楚国,一口一个叔父。

而把如此厚颜之事说得堂而皇之,把自己得了好处,反而说面是成全于楚王的美誉,也算是人才,更是一个难得的真小人了。

子西坐在大位之上,心里也不得不佩服眼前的侄儿白公胜,若依他所说,如此做法到也不失为一桩好事,而且也间接为自己谋得三城。

若说于楚王来说,也并非不可,这样他这个楚国令尹也不会让人觉得过于专权,而让楚王处于弱势。

“子基、子闾,难得大哥的儿子有如此气度,你们两人又觉得刚才胜侄儿的的主动请樱是否妥当?”

子西还是再次详询两个掌权的弟弟。

“胜侄为楚国之心,实可忠可表,大哥走得早,难得留下胜侄儿这位独子,现在回到楚国一无实职,二无封地,若说传道出去,也有损王上威仪。

刚才胜侄儿对时势分析可谓十分独到,胜侄儿也不小了,也该是为楚国建功立业之时,我看就依胜侄儿之意,向王上讨个封地,做个巢邑三城大夫也未尝不可。”

子基说完,还是看了看身边的子闾。

而子闾主管刑名,对楚国王族之事并不主管,此时其兄子基回望于他,他自然也知其意。

“有两位哥哥赞同,小弟不敢有异,再者胜侄儿也是文韬武略,正值当年,正是为国效命之时。

边境重城,有我楚国王族驻守,也是理所当然,理所当然。

哥哥若举荐胜侄儿,想来王上也不会有异,更体现哥哥胸有千壑,孝义长存!”

子闾也是适时的称赞着白公胜,更是对子西推崇有加。

“胜侄儿,我与你两位叔叔自小就十分认同于你,这些年也让你在外受尽苦难,现在你回到楚国,自当以两位叔叔为尊,他们当年几辞王位,高风亮节。

现在如今依然为楚国而谋,胜侄儿日后不可忘了两位叔叔。

此事既然胜侄儿请樱,老夫自然会成全于你。

只是此事若由老夫提出,会让王上为难,老夫身为楚国令尹,却也是王上长辈,不可以长凌小,折了王上威仪。

若能有同样的城主相举荐,想来楚国众臣也会心服。

却不知该找何人来举荐胜侄儿呢,两位弟弟可有好的人选。”

“叶地叶公,受先王之封主管叶地,一直治理有方,实为我楚国诸多城县之榜样,叶公沈诸梁,为人正直,若能得他举荐,想来王上必不会反对。”

子闾此时到先在子基前来回复子西问话,其意十分明显,那就是此事还需其兄司空子基来请托这样才可行。

“子基,此事就交由你办,叶公此人也是楚国难得之才,若能举荐,自然也不会少了他的好处。”

子西此时看了看子基,子基却只得诺诺应答,并不反对。

其实他也知叶公此人,重实而摒弃虚名,对楚国王族纨绔子弟向来瞧不起。

可若要让他举荐实有些难度,可若真能得叶公举荐,朝中自然无人敢有异议。

子西说完,回过头来看着白公胜道:“胜侄儿,此事有劳你子基叔叔,不过还有一人,就得你亲自去料理了。

楚国灵童鬼谷王禅想来此时已到楚都,日后或许还是同朝相处,你纵与他有屑,可也得征得他的同意,如此他不反对,也才真的会让王上顺意。

若他反对,我们也不好强求,毕竟名义之上此三城切实是因他而得,此事也不可否认。”

子西说完捏着胡子,脸上带着一丝诡笑。

而白公胜自然清楚叔父子西的意思,若要得此三城,自己当然也得付出一些努力。

而且对付楚国灵童鬼谷王禅,他也早就想好的说辞,并非此时才知道。

“叔父放心,鬼谷王禅是王上亲封,我自然会尊之以礼,日后相处,必与楚国大局为重,不会因私费公,只是在楚都侄儿还要有求于叔父,不知叔父可否应允?”

白公胜也是打蛇顺棍,既答应下来,却又有求于子西。

“你我叔侄,有什么不便之处,有什么需要就直说吧,你两位叔叔也并非外人,何必如此谨慎。”

子西白了白公胜一眼,到也满意,至少白公胜处处以他为尊,不敢随意决定。

“就是,胜侄儿直说,若是我与你子闾叔叔能办的,又何必劳烦哥哥呢。”

子基也在此时插上一话,表明心意。

“小侄其实并非有过多难处,我与楚国灵童也有交往,此人性情乖张,但却也喜好酒乐,也好曲艺,小侄想借叔父抚江楼四楼,宴请于他,不知叔父可否应允。”

白公胜也经于世故,知道求人之事,不外乎请客送礼,虽然知道王禅不好钱财,但普通少年人却喜酒色,若能在抚江楼上宴请王禅,那也算是给足王禅面子了。

“如此小事,何来求请,你若有事,尽管跟我府上管家奴仆说就是了。

只是此子神出鬼没,你还需寻得他再说,若能宴请于他,想来子基与子闾也会有兴趣一见楚国灵童风彩,就由两位叔叔陪你,这样方显得我楚国王族对他的重视,也是给王上面子。”

“小侄谢谢三位叔父。”

白公胜不等子基及子闾同意,就直接站起身来,对着子西及子基、子闾一揖直接承了下来。

“什么什么,要在抚江楼四楼宴客,为何不与我说,难道不想让我去吗?

父亲你实在偏心于胜哥哥了。”

堂屋外一个娇脆的声音传来,随之一团锦衣也飘然而入。

【作者题外话】:写真小人也好,假君子也罢,其实都是要烘托小说中的这些配角,最后的结局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好事。

只是第二部会涉及更多,也会更多涉及权谋之计,在言语之中来体现一个人的虚伪与手段,读起来会有些枯燥,但细品起来,就会发现其实很有意思,至少本人在写的时候是这么觉得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