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中兴之策(1 / 2)
第三百四十八章中兴之策
王禅府邸堂屋之中,楚王居中而坐,王禅坐在右侧,仅有的两个侍女也斟好茶,摆好了水果。
“先生一来我楚都,楚都也凭添了几分热闹。”
楚王微微一笑,此时外面的鞭炮之声才响起,挂牌是大日子,当然少不得鞭炮庆祝。
“是王上英明之治,楚都百姓才有安闲之日,非微臣之功,君明则民安,楚地有王上是楚国百年之福。”
王禅也是学着奉承楚王,楚王一听,自然高兴。
今天他赐匾于王禅,也是王禅府上第一个客人,而且王禅的表现,不论是计谋还是谈吐都让楚王十分满意。
“鬼谷先生出虎踞不入楚地,却先入吴地,实是出乎人之意料。
吴越一年,先生谋算在先,处处占得先机,所谋所算让人大开眼界,纵然是李相国在世,怕也会为先生拍手称道。”
“王上抬举了,微臣只是依时谋势,并没有过多权谋,吴与越之战,实非小子之功,而是两国必然,吴与楚交,也是应时之势。
吴国强盛一时,不可能常受晋国之胁持,吴王阖闾与新王夫差都是胸有大志之人,所以与楚交好,也是吴国之需,更是吴王实现大志必须。
若常处与楚国交战,吴国纵然再强,也就失去了逐鹿中原之机,只有与楚国交好,吴国才有北上称王的机会,微臣只是观人度势,因势利导而已。”
王禅浅浅一语,把一年来吴越风云说得云淡风轻,似乎真的没有什么谋算,也体现了王禅胸无功名利?的淡泊之心。
“先生少小年纪能够如此虚怀若谷,不计名利,不争功名富贵,实已是超脱于普通之人,本王与先生相比,实自愧不如也。”
楚王听王禅自负中透着淡泊,心里也是十分钦佩,说是夸赞王禅,却也是说得心里话,而且语气之中,透着羡慕之情。
“王上之所以有如此失意之情,是因为这几年楚国一直受吴国疲兵之策叨扰,现在如今吴楚交好,楚国也迎来难得的中兴变革之机,王上不该如此丧气。”
王禅还是听着楚王胸中的郁结,所以说话也无需顾忌,直言楚王内心的忧心。
“鬼谷先生直言让本王心中甚是宽慰,有先生回楚抱效楚国,当胜过百万雄狮,只是楚国世代权贵,历久不衰,若想变革实是阻力巨大,况且楚国历经战乱,民生艰苦,人丁零落,想中兴楚国实非易事。”
王禅一听,面露微笑,看了看门外明媚的阳光,一点也不忧郁,反而十分轻松。
“鬼谷先生向来谋算在先,想来入楚之前已为本王想好了如何重整朝堂之法,楚国中兴之策,不知先生此时可否告知一二,也让本王添些信心,好配合先生实施。”
楚王此时的话已是十分低落,而且十分谦虚。
作为堂堂楚王,还要配合一个小小年纪的王禅来实现楚国中兴,实也是十分罕见,可楚王知道自己的处境,楚国王族众多,除了现在当朝的子西三兄弟之外,尚有不少王族分支,都是显贵一时,深深影响着楚国的未来。
“王上何出此言,楚国中兴也是李叔叔之志,微臣自小受李叔叔教诲,自当责无旁殆。
王上贵为楚王,只是一时受挫而已,不可失了志向。
微臣其实对治国之道并不专长,也无良策,可微臣有一点却优于常人,就是善于学习。
此次先去吴越,谋楚吴交好是一个目的,学习列国治国之道也是其一。
吴、越两国渊源之久,还在楚国之上,吴越两国半百年前却固步自封,也受世袭权贵把持,可自从慢慢与列国相交之后,从中原列国之中学习先进的治国之法,慢慢削弱权贵王族在朝堂之中的话语之权,直至吴王阖闾当上吴王,摒弃常规任用异性异国贤才,以民生为重,广开国门,新修水利,保障民生。
北方战乱,诸多流离百姓、奴隶知道吴王胸怀,都纷至归附,而吴王并不忌讳,也摒弃地域之别,反而提供良田房舍,接纳异国流民,充实吴国百姓。
如此一来,吴国也成为列国之中安居稳定之所,一时之间,不论是世家贵族,贤才良将都纷纷投奔。
而吴王用人以贤,以信为重,先后重用楚国伍子胥、齐国孙武、楚国伯否,并纳贤纳谏,用人不疑,放手而为,让这睦贤才之人,在吴国大发异彩,建功立业。
吴国在阖闾当吴王这些年的带领之下,已是真正的民富国强,从落后北方列国到在列国之中称霸,也只是几十年的光景,这是众所周知之事。
吴都也成为列国之中最为兴旺的国都,在其附近,村落密集,良田广播,人丁兴旺,南来北往的商旅川流不息,给吴都带来生机与商机。
这是吴国兴盛最主要之因。
而反观楚国,战乱一时,祸害灵敏十年,土地荒芜,人丁稀薄,村落更是难见兴盛。
皆因世族权贵把持人源,非奴即仆,自由百姓少之又少。
若遇战祸,抽丁征伍皆得世族权贵同意,一旦战败,楚国广博地域却大部分荒芜,人丁流离,再战之时,兵甲无源,受制于世族权贵,无力保家卫国,这是楚国首疾,必须痛改。”
王禅首先从人员上说起,就是要让楚国拓荒增丁,这样才能真正的增强国力。
“先生所言甚是,当年李相国也提过,广开国门,引贤增民,可却难与实施。”
“王上,楚地良田肥沃万里,只需以国之名,拓荒增地,再减免赋税,为流离百姓提供安居之所,想来不怕无人愿意来楚,甚至于一些远离楚地的楚人,也会回到楚国。
其二,实施新户制度,强制世家权贵每年解除适合的农奴成为自由百姓,分田自立,这样可以间接为王上争得百姓支持,日后也减少对世族权贵的依靠。”
王禅首先提出广开国门,以利诱民,以安居稳民,扩充楚国人丁,这是十分现实的策略。
“先生之法本王十分赞同,可楚国权贵世袭历代久远,此策说来容易,却不易得到世族权贵支持,引流在外好办,可内部之忧却难解决。”
楚王说得是实话,楚王此时实力单薄,若想正面对抗世族权贵,怕有如登天。
“王上,楚国赋税以封地为主征,各地不一,只要王上颁布新税之法,区别对待,想来权贵世族也不得不认同。
对于新增自由百姓,以田征税,鼓励新垦荒地以抵扣减税之法。
对于世族权贵,不以封地征税,而是以人丁征税,世族大户,人丁家奴甚多,税赋自然会加重,可若是解除部分农奴之身,改为租种交租之法,那么这些自由之民,自然自己成为交赋主体,而且他们会积极垦荒,不仅增加了国库收入,而且还增加了兵源。
相对于世族来说,并不减其收成,却间接减少了赋税。
对于新增的自由农户来说,收成越多,拓荒越多,自己所得就越多,赋税反而越少。
如此之法,若用十年之后,楚国国必强,而民必富也。”
楚王一听,颜面现喜,他虽然还不完全明白王禅的大意,可知道这种办法该是十分有效的。
世族权贵的利益并没有损失,而自由百姓增多,那么兵源也多了,国之赋税之源也多了。
反之楚国受权贵之制也削弱了,而楚王的话语之权也增重了,这一样一来,正是一顺则百顺。
“先生之策实在匪夷所思,让本王大开眼界。”
“不过此策尚不急,待微臣与叶公还有申老大夫商议之后,就先由叶城实施,此仍两全之策,若是有利,再推广至全楚国域内,想来那时权贵世族也不会过多阻止了。”
王禅其实早就打好主意,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来实施他的中兴之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