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辞旧迎新(2 / 2)

加入书签

这位太傅当然也是列国闻名,此时端坐着,目不斜视,纵然刚才宋司空问起王禅,他也像是并不好奇一样,身姿挺拔。

而王禅身边的两桌客人,也都露出好奇的眼光。

“司空大人到不必怀疑在下,鬼谷先生向来善于观相卜算,他所知者,在下也难解,在下也有兴趣知道。”

墨翟直接否认是他通传的王禅,而且对此也有兴趣。

“哈哈哈,墨先生说得有理,在下是善于观相之小道,所以看了宋公与司空大人之相,就知司空大人也是宋国王候子嗣,依年龄来看,该是宋公的长辈叔叔。

再想及当年宋国主持十国弥兵之盟时,宋先公身边有一位得力的弟弟,想来就是司空大人。

所以在下才能知道司空大人身份。”

“儒子可教,你还真是不负传闻,老夫十分喜欢你这种自负与聪慧,来来来,我与你干一杯。”

宋司空看起来刚闻见酒香,就有些按捺不住了,就想举杯敬王禅。

“叔父,你老虽然好酒,可客人还未介绍完,你还是再等一会儿吧。”

宋司空一听,这才发现其它人的酒都还没有斟好,而侍女们都还在忙着上菜,是他有些急了,也只能嘿嘿一笑。

自嘲道:“是老夫有些急了,这辞旧迎新之时,老夫都有些按捺不住了,各位见谅!”

宋公也早就习惯,也不理他这位叔叔,继而看了看王禅。

“鬼谷先生,你身边这两位,若是你能猜出他们的身份,那本王就心服了。”

“我身边的是郑国相国郑行大人,隔席的是卫国相国卫军大人,这非是什么难事,不知在下说得可对?”

王禅此时一说,在座的除了墨翟一桌,其它新认识的人都十分惊异,王禅本事到是不可小瞧了。

首先,王禅出使十分了解宋国的的情况,连宋司空这种宋国老人都知道,那么说明王禅对于出使的重视,这也正是孙武兵法里的知己知彼。

而另外两桌客人,郑国使臣与卫国使臣,也是今日到达,只比王禅先到二个时辰,而且此行十分秘密,并没有像王禅一样公然进城,堂而惶之,而且有人相迎,他们两人却是秘密进城,不可让人知道之事,可王禅却一语道出其身份,职位。

光从这一点来看,就足以可以看出王禅的聪慧与临场的机智能力。

宋公看着王禅,脸上也是透着一种荣光。

今日郑卫使臣知道王禅代表楚国而来,所以也从两国赶来,都是未经通报秘密之行,行踪十分隐秘,就是要避讳晋国。

因为两国与晋国有谋,可两国始终还是对晋国不敢完全相信。

所以就趁着年末之时,潜入宋国,就是想见一见王禅,听一听王禅的高论,毕竟王禅之名,于他们也是如雷贯耳,而且王禅的本事确实让两国都心有余悸。

而郑卫宋三国更是一损即损而一荣即荣,真的算得上是生死同舟的三个诸侯列国。

任何一国有难,首先就得依靠其它二国,其次才是南北的晋与楚国。

郑卫与晋结盟其实也是无奈之举,若晋国要攻楚国,自然得通过郑卫宋其中一国,若不结盟,那么以晋国的实力,要攻任何一国都十分容易,可也正是因为这三国有晋楚之间这种相交而伐的矛盾,才得以保全。

若晋攻任何一国,楚国自然会出兵来保,相反若楚攻任何一国,晋国也会出兵来保。

可晋与楚打了这么多年,却少有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所有战场都是这三国进行。

而三国之所以如此,也正好验证了此时列国求存相交的一个道理,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对三国来说,楚国与晋国都是一样,都可以轻易灭了他们,所以如何在南北两个大国之间周旋,成了三国求存的最基本能力。

“鬼谷先生之智实让人佩服,先生所言不错,两位相国慕先生之名,于今日来我宋国,就是想见见先生。

不过今日却是年末之时,普天之下无论富贵贫苦,都在辞旧而迎新,期盼明年有一个好的收成,有一个好的气象,有一个平和安定的列国之态。

在此以此杯敬三位远来之客,也敬我宋国柱国之臣,同祝大周天下平安,风调雨顺。”

宋公说完,举杯敬酒,而此时琴声已停,代之的是堂外的鞭炮之声,响砌堂中,整个年末除夕的气氛也在这一刻烘托出来。

众人在鞭炮声中也一起起身,共举酒樽,满饮一杯。

王禅此时一身热气,不得不暗运内力,以化解堂中的热气,而一杯酒下肚,王禅恍然是超脱了一般。

直看得身边的两位公主有些愧意,她们都知道王禅这身衣服只适合于在外面穿,却未曾想宋公待客如此周全,堂屋时比之卧房之中还要暖和,则王禅则显得有些闷热,头上已隐现汗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