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列国之势(1 / 2)

加入书签

第五百九十三章列国之势

王禅一听,看了看吴王夫差,脸上淡然一笑道:“王上想听的无非是吴国是否有称霸中原之机,依在下看来,百年之内列国之中无任何一国有机会,一统之机尚未显现。

欲筑高台,先筑其基。

一统中原,自然非只是兵力强盛的结果,还需有天时与地利人和之助。

当年大周之所以能取商而代之,先有人和,后有天时,再得地利。

而且还有一个不可缺失的原因就是商之朽梏,就像一棵树一样,像人到了暮得,就会衰老一样。

至于将来大势,一统是必然之果,任何列国都会消灭。

这是分合之道,也只有这样,世间百姓也才会得以安息。

想来如此也算是大同之势,王上虽然是吴国王上,但也是天子臣民,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吧。”

夫差一听,有些沉默,见大家都看着他,也只能一笑。

他并没有听出王禅对于吴国的肯定,也就是说就算此时不仅吴国没有一统的机会,甚至其它国家也没有,这对于一向雄心壮志的夫差来说,无疑也算一个不小的打击。

“有先生如此推断,本王也就放心了,本王一直还在为吴国而忧,如此看来,吴国当没有生存之危机。

我吴国虽然是最早的大周封国,可却一直偏居江南,少受中原影响,以致民生落后,经几代吴王先祖努力,这才有现如今吴国之势。

如同先生之论,欲筑高台,先筑其基,我世代吴国王族皆应以此为准则,筑基夯本,或许它年也会有一统之机。”

王禅一听,嘿嘿一笑看了看夫差道:“王上能有此想法,实是吴国百姓之福。

道有言,月盈则亏,水满招损,识势而知足,这是为人之本,也是治国之理。

若不识势,就会逆势而行,不得善终,知势知己,量力而行,知足而乐。

当年商末之时,那时大周得天下之势,所以可以夺商之天下,以安天下百姓,得天下百姓之心。

现如今虽天子势弱,可列国之中无敢有违天子之威者,都齐尊天子,复礼倡道,若不尊天子,势必招来其它列国讨伐。

吴国将来如何,还看王上如何谋略了。”

王禅再次解释其理,总的意思就是识势知足。

这看似十分简单,世人却往往很难真正做到,以至于与势相违,不合时宜。

当年大周也只是商之诸侯,若不识势,那么就会妄费时机,正是当年周文王识得天下大势,才兴兵讨伐商汤。

在外人看来是不知足,而在明白人眼中,这才是知足的表现。

而这只是十分极少的例子,大部分世人皆是即不识得时势,也没有自知之明,稍一取得小小成功,或者荣耀,就会自负了得,而不知足,作出有违时势之事,反而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后果。

这里所讲的知足,非是一味知足,而是有前提条件,那就是识势与知己。

就世人来言,也是一样,许多世人谋事先成功后失败,其原因就是因为一开妱的成功,是时与势合,可当成功之后又会让世人不识势也不知己,最后不满足于现状,而追求不符合自己的荣华与富贵,追求更高的成功,才会因此而反而受损。

(这里把道德经里的知足常乐作了一个注解,并非道家让人不思进取,而是懂得审时度势,知己知彼。

许多企业其实就是因此而败亡的,在时势之下许多房地产赚了不少钱,可他们却看不清形势,以为自己真有赚钱的本事,而不知足,会盲目的扩张,结果时势一变,最后的结局显而易见。

而举大周的例子却正好相反,是让人积极进取,因为若时势有利,你若满足于现状,那反而是有违天道之事。

以读书来论,若你能考一百分,你却知足,觉得六十分就可以了,那并非道家所言的知足常乐,而若你只有考六十分的本事,你却妄想考一百分,那就会让自己陷入困局,最后甚至于六十分都考不了。

许多人以为道家思想的无为是不进取,其实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并非真正的领悟道家思想。

如同一棵树,只要得天时与地利,若是不向上长,那才是不符合自然之道的,若是一棵歪脖子树,那么再长只会倒得越快。

只是个人诠释,仅供读者参酌。)

王禅之所以详释于此,也是对于吴国将来之势的一点忠告,而他却并不明说,其目的就是要让夫差自己领悟。

“先生所说不差,我吴国本是大周王族,自始祖以来皆尊周奉周,只是这些年来到疏忽了,待明日本王朝会之时,会特派使臣出使大周,以尊周天子,免得让世人觉得我吴国礼崩乐坏,不识天子之威势,而失了民心。”

夫差终归还是有些悟性,自公子光,也就是他的父亲弑弟夺位以来,列国都觉得吴国礼崩乐坏。

其原因是因为吴国一直就是周之王族,当年太伯本是姬姓王族,却为了让当时的文王父亲继承周统,而与其另外一个弟弟远遁吴地,建立吴国,其德受世人传颂。

直至吴王僚之前,三个兄弟互承王位,也算是列国美谈。

至是公子光,却行刺杀之行,兄弟相残,虽然吴王阖闾大兴改革,让吴国强于一时,可世人眼中,吴国却已失于礼数。

而大周之礼,本也是姬姓王族所制,所以才会认为吴国是最早礼崩乐坏的列国。

若是此事发生在其它诸侯列国,自然不会受世人如此指责了。

(礼崩乐坏最早讲的就是吴国,事实上只是奴隶制慢慢在瓦解的迹像,奴隶主世族权贵的利益受到挑战,则一些文人却迂腐认为,这就是有违礼数之事,才会觉得吴国革兴是礼崩乐坏,事实并非如此。)

“王上能有此心,当是吴国百姓之福。”

西施此时也是一脸笑意,十分幸福的看着夫差,这让王禅心里有些不舒服。

可这也正是西施的小伎俩,就是故意让王禅觉得她与夫差十分恩爱,女人的心思就是如此。

“爱妃谬赞了,楚王知错能改,发罪己之旨,本王当也该有此胸怀,只是父王已逝,此事就不涉及先王之誉了,就由本王来纠正,扶吴国回归周礼。”

夫差说完,看了看王禅,又看了看两位公主,欲言又止。

“王上是不是想问楚国有无一统之能,越国又当如何,那么秦国、晋国、齐国又有无可能是不是?”

王禅见夫差的表情就知道,王禅既然没有看好此时的吴国,那以他也想知道其它列国的情况,而楚国是吴国邻边最大的列国,也是列国之中地域最广的,若论实力,将来有一统之机的列国,自然不会少了楚国。

可此时两位公主坐一边默默倾听,到让夫差有些为难。

“我吴国与楚国相邻数百里,楚国将来如何走势,自然涉及吴国,本王统领吴地,对楚国十分关注,特别是楚国有先生如此大贤之才,楚国走向实让本王寝食难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