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承前启后(2 / 2)

加入书签

楚王说完,看了看申公这一边,却又看了看其身后这才接着道:“请军备司鲁班大师上前听封。”

鲁班一听也跪在堂中。

“此次我楚国与宋国在边境演练攻防之战,实是扬我楚国威名,让列国不敢小睢我楚国。

同时也震憾于北方列国,让北方列国不敢轻易踏足我楚国封地半步。

而鲁班大师所制攻城器具,也是巧夺天工,提升了楚国军甲战力,此次与宋国攻防,虽然依左相大人与宋国墨相国之意,依然是平局,可却也一改我楚国军甲这几十年来积弱之态,成为列国之强。

鲁大师本出自司空府,现在就封你为右司空,辅佐左司空万财王叔,为我楚国百姓生计而谋。

至于司马府军备司,你还是兼之一职,多有辛劳了。”

鲁班一听,此时是连升三级,心里也是十分欣悦,接封谢旨。

楚王把这一次该封的也封了,此时看着众臣,心里也是十分满意,至少所有朝臣都没有异议,而且这几人升任也是理所当然。

“众位爱卿,封赏已完,至于一些罚处,本王就不在这里哆嗦了,此次内祸也是我王族内部之事,是本王治理无方,所以本王自罚三月用度,克己修身,以正德行。

我知道诸位爱卿心里有疑,而这也是本王今日的遗憾。

这里有一册呈报,是左相大人的举荐之报,也是辞呈。

左相大人回楚这二年,为我楚国屡立大功,若说论及左相大人之功,怕是把我这王位封赐于他也不为过。

只是左相大人胸怀天下,已向本王辞去左相之职,去游历天下,拜师学艺,本王也是爱之惜之,却只能仰望之。

左相在人仁善为先,此次谋略,不仅解了列国之危,而且保得本王不死,又为本王谋略清除了楚国内祸。

听闻还为楚国赢得十万流离百姓归楚,如此功勋,我楚国众臣,实不能忘,也不敢忘。

至于申老大夫,左相大人呈册之中也有论述,此次申老大夫也是大功之人,本王原本也要加封。

只是鬼谷先生有言,申老大夫年岁已高,本王同意鬼谷先生之谏,在越都郊外,赐良田千亩,府邸一座,以安享太平。

不知申老大夫对本王如此不公之举是否愿意接受?”

申公一听,脸带微笑,起身对着楚王一揖道:“老臣谢王上恩典,谢鬼谷先生体贴老臣,知我心意。

左相大人是不可多得的旷世之才,他也知道楚国中兴首在用人,而老夫年暮,正想借机退隐,未曾想鬼谷先生如此周到,到让老臣欣慰。

大江之浪,一浪推向一浪,将来的楚国还要仰仗各位臣工,齐心协力,共辅王上,实现楚国中兴,造福楚地百姓。

只是老臣有求,还望王上成全。”

楚王一听,到也不好意思,他刚才一直未提申公,其实心里也有些愧意,可此时听申公此言,才知鬼谷王禅不仅谋算无双,而且还察人如神,十分了解申公此时的心意。

“申公就不必与本王客气了,你辅佐三朝,功在千秋,有何要求,尽管直说,只要本王能办得到的,一定会让申公满意。”

申公此时一听,也是再次一揖道:“老臣谢王上成全,刚才所赐,老臣已领,此时老臣借此机会,再把此千亩良田以及王上所赐府邸捐献王上。

老臣虽年岁已大,可却也还有许多地方未曾去过,所以老臣愿再行走列国,觅一处幽静之地隐居,不再过问列国之事,以此终老一生。”

申公说完,再次对着楚王一揖。

而楚王此时也是有些尴尬,但至少有一点还得感谢申公,那就是申公先接受了他的封赏后才以捐献的方式返还了楚王的封赏,算是给楚王了颜面。

“申公请坐,本王虽然有些不解,却也接受申公揖献。

我楚国能有如此高风亮节的大义之臣,是我楚国之幸,也是本王之幸。

还请申公受本王一拜。”

楚王说完也站起身来,对着申公一拜。

此时朝中众臣才知道,王禅虽然有大功于楚国,也如刚才楚王所言,可王禅却知进退,所以借此机会辞掉了楚国左相之职。

而且也为将来楚国谋算,为申公预留了隐退之路。

而申公也识得大体,深知此时三朝元老也只有他一人,不会再影响现在掌控楚国朝堂的楚王,更不会留恋权势地位,到也是深藏功与名,高风亮节,实也是贤才之中的典范。

“众位臣工,今日大朝之后,还请各位与我一同祭拜天地,以谢天地之恩。

今日中秋,本王与众臣工还有我楚国百姓一共庆祝,与民同乐,与民同忧,一同开启楚国中兴之旅。”

(史书上说昭王是楚国中兴之主,而本人却把惠王写成中兴之主。

一是因为昭王在位时间太短,而且昭王在位,吴国攻陷楚都,也算是楚国的奇耻大辱。

而楚惠王得鬼谷王禅辅佐两年,也算是为中兴打下基础,而且楚惠王执政时间达五十七年,在列国之中也是少有。

这说明楚惠王本身能力就超出其它诸侯君王,而且寿诞很长,十分难得。

这也是本人的一些见解,希望不会让读者们纠结。

而这一章也是此书上半部分的终结,也希望能得到读者们的认可。)

……

……

王禅此时已身在大周洛邑,看着此时有些冷清的洛邑,心里也是别有滋味。

自与青裳还有青苹分别之后,王禅一直绕道而行,游山玩水,先去吴国与吴王,伍子胥以及孙武、伯否道别。

更重要的是他也去看了看西施,与西施再叙往事旧情,最后才绕道虎踞镇,探望了他的母亲,把白虎白灵安置好,这才向大周洛邑进发。

只是去虎踞之时,却并未遇上化蝶,化蝶早在许久之前就远游他乡,这也让王禅有些落寞。

来到洛邑,问过一些人,知道他要找人的,其实就在洛邑的任大周守藏室史。

王禅到了步行而来,身上并没有带多少行囊,轻装简出。

一路走来,也看着洛邑百姓,到也十分平和,只是已无当年国都的繁荣了,城内的房舍也相对陈旧,记载着大周天子所经历的风霜雪雨。

而这一天正好就是中秋之节,家人团聚之时,计多城内百姓都在家里忙活着,街道之上更是人丁稀小,可王禅却并不在意,也于此时来访。

守藏室算起来只是一个无权的部门,所在之地少有人往,也算一个清静的地方。

这里虽然偏避,远离城中,可却占地很大,修了不少高大的房屋,也体现了大周重视典藏的传统。

王禅徒步刚行至大门之时,却见一匹青骑向外走了出来。

骑马之人,全身素裹,戴着斗笠,蒙胧着面纱缓缓而出。

“这位朋友,请问这里可是大周守藏室司?”

骑马的人看了看王禅,却并不搭理,冷哼一声:“自己没腿,自己没眼吗,到了还要问人!”

王禅一听,嘿嘿一笑,不想一来就碰了一个刺头,像是对他有什么怨气一样。

可王禅依然十分有礼的对着此人一揖道:“谢过朋友指点,万事只需用腿走走就知。”

王禅说完就朝着院内走去。

而骑行之人,却也不理王禅,自行向外,只是当走远之后,却也频频回头看着王禅的身影,不知何故。

【作者题外话】:此书上半部分已写完,也算是费尽用力,只是结果如何,却也不知,若有读者读完上半部分,希望能得到一个中肯的评价,现在也有一些新读者,他们并不知此书如何,在此诚心恳求有读者这上半部分作些留言与评论,这样可以引导新者,让他们可以坚持读完此书,也算是多几个人陪在下继续此书的旅程,在此谢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