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老爹也不是凡人1(1 / 1)

加入书签

回家的路上于明伟不禁感慨,现在进山的路都修成了沥青马路,想当年他十八岁第一次走出大山的时候是父亲赶着牛车把他送进城里学校的,他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早晨四点他就和父亲从家里出来,一直到晚上七点才把他送进城,当时的黄土路坑坑洼洼,狭窄得只能通过一辆牛车,短短的二三十年,变化太大了。

后面个不远不近跟着一辆白色奥迪已经有一会了,于明伟突然加速,奥迪也跟着加速,于明伟减速奥迪也跟着慢下来。奥迪果然是跟着自己来的,马上就要进村,他不想把外鬼引进村子。于明伟停下车,奥迪也停了下来。李近从奥迪车走了下来,又有三个青年人也从奥迪车上下来。三个年轻人每人手里拎这一皮箱。

于明伟马上明白了,李近不把玉玲珑弄到手绝不死心,还找来三个打手帮忙,这是要明抢啊。只见三个年轻人向前走了五步,然后把皮箱放在大路上,打开箱盖,于明伟顿时两眼放光。三支皮箱里一片红,满满当当全是一百元面值的钞票。于明伟长这大还没见过这么多钱,激动得脑袋里一片空白,整个人都懵了。

李近哭丧着脸走了过来,接连向于明伟作揖,“大哥,这些就是我全部家当,我把楼押给银行了,您看成不成?”

于明伟恍惚了一下,目光仍旧停留在皮箱上。李近又喊了一声大哥,于明伟才如梦方醒。

“成,不了”;于明伟使出了吃奶的劲,才把秃噜出去的话强拉回来。

那李近扑通一声跪在于明伟面前,“大哥,那块玉真的是我们李家的传家玉器,如果我得不到,我对不起李家祖先啊,再说玉在你这样一个人手里,也没用,你就把玉让给我吧。”

看着李近可怜巴巴的样子,于明伟犹豫了,而且那三支大箱子也太勾人魂儿了,有了这些钱他可以风风光光地把刘玫娶回家,女儿的学费也有着落了。

“如果玉玲珑真是你们李家的,我也不能霸占着,你先起来”;于明伟把李近扶了起来。然后从脖子上摘下玉玲珑,就要递给李近。

但就在这时,路边的林子里突然一声断喝,那声音响亮厚重地气十足。

“慢着!”

树林里钻出一老头,老头的背已经驼了,躬着腰步履蹒跚走上大路。老头上身穿蓝色涤卡布料的上衣,下身穿军绿色涤卡裤子,脚穿黄胶鞋。

“爸?”于明伟惊讶地看着父亲。今天的父亲看着和往日有点不一样,在他的印象里父亲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但今天的父亲虽然躬着腰,但老人家目光坚毅,神情淡定,举止稳重从容。

父亲一步一步走到于明伟和李近身前,父亲先让于明伟把玉玲珑收回去,然后转头目光炯炯看着李近,李近被看得发毛,一脸憋屈的把目光投向于明伟。

“这位小哥,你说你是李家的后代,有什么凭据吗?”父亲不急不慢地问。

“我太爷李大财主有照片”李近急忙从手包李拿出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这张照片于明伟见过,就是李大财主佩戴玉玲珑的那张。父亲接过照片扫了一眼,冷笑一声说:“我也有一张。”父亲从衣兜里摸出一绸缎布包,打开绸缎布包,里面是一张同样发黄的旧照片。照片乍一看和李近的一模一样,但是唯一不同的就是父亲手里的李大财主的脖子上空无一物,而李近手里照片上的李大财主脖子上挂着玉玲珑,玉玲珑故意露在衣领外面。

李近愣了一下,马上乐了,“老人家,你这张是假的,我太爷爷脖子上没挂玉玲珑”。父亲微微一笑,把照片翻了过来,只见照片后面有一行毛笔书写的小楷;留吾儿李博翰存念,父李滿多。

李近翻过照片,但李近的照片后空无一字。李近眯眼好像盘算着什么,说:“谁不知道玉玲珑是太爷爷的传家宝,你的照片上虽然有字,但是假的,有玉玲珑的才是真的。”

父亲又微微一笑,回头看了一眼于明伟,说;“把家训前两句念给这位蒙事儿的小哥听”。

哪两句?于明伟忽然吃了一惊,难道父亲让他从小就记牢的那四句话是家训?

“有钱能使鬼推磨,莫要三更鬼使人”;于明伟说完盯盯看着李近如何接下面两句。但李近懵然无知,呵呵傻笑,“老人家,您家的家训就是这?什么鬼呀神啊的,这都哪跟哪?”

父亲忽然转身就走,于明伟只好跟上,“这小兔崽子是冒牌的,李家的家训都不知道,别跟他磨叽了。”

“喂,你们今天必须把玉让给我!”李近在后面喊。父亲不但不听,反而抓住于明伟的手,越走越快,完全不像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

“老人家,那就不要怪我了”,李近在身后叫喊。然后三个年轻人就追了上来,三个年轻人抓住于明伟按在地上就要强行摘下于明伟脖子上的玉玲珑。就在这时,于明伟的父亲突然抬脚,只一转身,三个青年人就都躺在了大路上,捂着腮帮子龇牙咧嘴。老父亲出脚之快,于明伟几乎看不清,他惊诧地看着父亲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李近带着三个年轻打手走了,但于明伟知道,李近还会找他,玲珑的诱惑可能实在太大了。于明伟再看父亲,父亲回到了他熟悉的样子,老实巴交,唯唯诺诺,眼神质朴。

父亲巨大的反差让于明伟困惑不已。一个八十岁的老人一招之内击败三个年轻人,如果不是亲眼看见他绝对不敢相信。还有,父亲在村出了名的老实,有人骑在他脖子上拉屎他都不会出一声,反倒母亲像个夜叉,保护这个家。但是今天让他看见了父亲的另一面。母亲说父亲十六岁逃荒逃到了这个村,村里人都友善纯朴,父亲就留在了村里,后来娶了母亲,就算站在村里扎根了。但是父从来不提自己的老家,被逼急了就含糊说三岁时就跟着父母逃荒,后来父母饿死了,剩下一个人四处流浪,老家在哪已经记不起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