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章 大隐于市,万民秘境(1 / 2)

加入书签

说起家业,施颖琼、李文衍、杨鲤等人也如余延世那般很是兴奋。

拖拽着陶潜这位新同道,离了咸亨酒店,又往左近一处大型居民区而去,却是个弄堂式的庞大建筑群,唤作“仙霞坊”,内里居住着足足数十万人,四面正好濒临着繁华闹市,江海,以及贫民窟,热闹复杂却也不缺安宁。

陶潜随救国会几人一路行来,一边惯性撸猫,一边则在不经意间问了几人许多问题。

他并没有什么遮掩,所以余延世几人也都明悟陶潜的想法。

要让他陶大真人也跟着加入救国会,却是不可能空口白牙便算。

双方理念想法,须一致才行。

是以不止是陶潜在问,到后来,余延世、李文衍、施颖琼几人也开始反问陶潜,有关此世、此国、此民的诸多想法。

一番交谈下来,双方都感觉畅快淋漓的同时,也各自都有惊讶。

陶潜所惊,是几人对平民的看法。

“这世界非但是封建王朝为主,而且还有妖魔入世,有域外邪神,有集超凡伟力于一身的修行界……正常而言,这世界的大多数,也就是那些无力量的平民,地位会异常异常低,低到大多数修士将普通的孱弱人族视作蝼蚁的程度。”

“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救国会几人却觉‘人人平等’,不拘是妖魔修士,还是皇帝老子,都不该这般欺凌蹂躏数十亿平民百姓。”

“这种想法观念,纵是在前世,也足够先进了。”

救国会几人所惊,则是陶潜那些来自前世的观念。

都不大好说出来,只觉这非但是位志同道合之人,且看法更加精准。

双方本就无甚芥蒂,如今更有相见恨晚之意。

很快入得仙霞坊,一行人七拐八拐之下,在过得某个唤作“万民弄”的牌坊时。

余延世,忽而又是开口道:

“过得牌坊,便是吾等家业所在。”

“此间有结界笼罩,道友莫要惊乱。”

他话音还未落下时,陶潜正好迈步过去,脑海立刻迸发志述。

【正在遭受“元始封灵禁法”的验证……已通过!】

【此法出自上古道门大派元始宗,可封绝一切窥探,藏于人道气运流转之中,极端隐蔽。】

……

“好个大隐隐于市!”

刚跨过坊市,见得眼前天地大变,真容显现,陶潜不由自主便发出惊叹道。

谁能想到?

一方小世界,竟藏匿于魔都繁华市区之侧。

论及浩瀚景象、神仙地界之类,陶潜在灵宝山门蓬莱海中可谓是见太多。

按说这世界上各式各样的洞天福地,也不可能再让陶潜露出惊讶之色来了。

可眼前这一幕,却让陶潜不得不显出讶色。

过得禁法结界当先映入,并占据陶潜眼眸的,赫然是一座高耸、巨大的山岳,这山气机勃发,磅礴无比的源气灵气正涌动出来,好似永不枯竭般,供应着这方小世界内一切事物的延续。

围绕着那山,赫然有着足足三个城市,下设也有城镇、村庄,以及诸多灵田、河流湖泊、森林山地等等。

除此外,更有大量非自然的,且风格极为硬核的建筑,如冒着滚滚魔焰、黑烟的工厂,或是纯粹由精铁、矿石打造的通天塔,以及百万柄断剑残兵堆成的坟冢……更有一艘艘机械飞机、蒸汽飞艇来往穿梭。

看过这些,陶潜同时还瞧见了大量的平民,或是耕作,或是劳动。

其间也有些修士掺杂,双方相处起来,竟也是意外的和谐。

陶潜看着看着,双眸渐渐瞪圆了些。

而一旁,余延世几人似早就知晓陶潜会有这般反应,纷纷在一旁露出笑容来。

“道友,我等所筹救国会,暗中筹谋出的这番基业如何?”

“叹为观止!”

尽管陶潜还未真个入内,去瞧里面的一应细节。

但不妨碍这一刻,他凭借直觉给出这个答案。

之前双方互相交底时,陶潜问了一些个很是尖锐的问题。

比如,在个人伟力完全超脱集体时,要如何造反?造反有用么?

即便侥幸成了,数十亿平民的处境又真的能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显然,如果余延世等人照搬【西学会】的想法,那必定是毫无希望的。

相比西洋诸国,长生天朝的局势复杂了何止十倍。

尤其妖魔与修行界,更几乎是无解难题。

不过余延世几人都有着极高智慧,早也有有所考虑,甚至早早开始实践。

彼时,余延世是这般回应陶潜的。

“顺势而为,颠覆世道。”

“救国救世非一日之功,需慢慢筹划,自那祖神禁法破碎后,本就被皇族之类腐朽统治阶层吸血的平民百姓,地位又再低了不止一筹,除了高高在上的修行界显露一角,还有那些妖魔鬼怪入世肆虐。”

“我等首先要做的,便是顺着现在的世道,加速让超凡伟力与世俗融合,并将这股融合后的力量掌控在手中,让孱弱不堪的人族平民也有与妖魔、修士对话的资格。”

“之后我等再釜底抽薪,反过来禁绝了妖魔邪修作恶的基础……到时,这般吃人的残酷世道便可渐渐扭转。”

陶潜隐约明白余延世的想法,堪称是大逆不道,惊世骇俗。

不过这种大事说来是简单,但要做到却是千难万难。

光是那第一步:超凡与世俗融合,且这股力量可以为平民所用。

在陶潜想来,这近乎不可能。

缘由?

再简单不过了,这一条其实已违背修行界第一条铁律。

“代价!”

“修行界不管是道佛魔妖还是旁的修士,甚至是那些妖魔鬼怪,异类神魅,能拥有力量的背后,都是付出了旁人想不到的代价,而那些代价又是平民无论如何都付不起的。”

救国会几人也知晓这一点。

是以并未说太多,只让陶潜前来瞧瞧。

如今陶潜所看到的,正是他们努力许久的成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