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黄河大堤(2 / 2)

加入书签

陈松可不愿意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个事情再次出现。

端着一个小茶杯将铜壶里面烧开的水倒了出来,水有些浑浊,喝起来带着一点点土腥味儿。

但好在也可以完全接受,就是口感不好。

如今也是夏季的末尾,秋季眼看就要来。

大雨不断之下,温度也低了很多。

陈松揉着自己发酸的膝盖,将茶杯当中的水全部喝光。

吐出一口浊气,将茶杯放在了旁边的矮桌上。

雨落在帐篷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帐篷当中除了这些声音之外,再也听不到其他。

雨就这样下着,黑夜慢慢降临。

时不时划过天空的闪电,惊醒了睡梦中的侍卫。

陈松躺在床上,身上的被子带着潮气,黏得发腻。

辗转反侧,始终无法入睡,一闭上眼,脑海中就是水患的事情。

“但愿开封府城外的黄河水位没有上涨的过多吧,不然的话,一旦黄河决堤,我也没有什么办法!

但根据历史来看,洪武年间黄河好像没有决堤,也就是一些小支流。

这些小支流,影响也有限,只希望历史没有出现偏差!”

陈松绞尽脑汁回忆着洪武年间关于黄河的记载,一番搜肠刮肚之后,陈松静下了心。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陈松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出发了。

赶在中午的时候,终于到了开封府。

现在的开封府和之前陈松来的时候完全是两个样子,走在开封府的街道上,到处都是积水,甚至有一些房屋都已经倒塌,街道上随处可见慌张的人群,时不时还能看到一些自发起来,救灾的百姓。

当地的卫所士兵也顾不上什么,加入了救灾当中。

可一般情况下来说,每逢灾祸,就会有青皮流氓作祟,所以当地的卫所士兵有一部分还是维持着城中秩序。

陈松一行人声势浩大,人数众多,所以在进城的那一刻,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这个消息也被送到了开封府的知府衙门。

开封府知府是个明白人,之前朝廷下文说会派遣陈松过来治理水患,估摸着时间也是这几天到达。

所以开封府知府急忙带着府中的大部分属官,往陈松这边赶来。

开封府知府贺于良,担任开封府知府也没有几年。

他的裤腿挽到膝盖上,身上的官袍全部缠在腰间的腰带上。

就这样在水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带着府中属官朝着陈松这边而来。

天上的雨还在下着,贺于良穿着一件蓑衣,满是疲倦的脸上多了不少的高兴。

陈松被李三娃和张铁牛以及十几个侍卫拱卫在最中间。

贺于良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最中间的人是陈松。

看着跑过来的贺于良,他身上的官服已经说明了他自己的身份。

陈松停下脚步,静看着贺于良。

贺于良来到陈松面前,朝着陈松拱拱手,面带欣喜的道:“敢问可是富平侯陈大人?”

陈松点点头,“正是我!”

“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是将大人盼来了。大人来了,开封府就有救了,整个河南也就有救了!”贺于良一脸欣喜,丝毫没有掩盖自己的想法。

“如今城中是个怎么情况?城中积水这么多,城外如何,黄河又如何?”陈松问道。

“……城中的排水渠很多都已经被堵死了,下官已经让人开始疏通,但天上大雨不断,就算疏通,城中的水不能完全流出去。

至于黄河,下官已经征发了周围大量的役夫,让他们加固黄河大堤。

黄河最为危险的地方位于柳园口,那里的水位不断上涨,如果按照这样不断的涨下去,后果不容乐观……”

贺于良的脸色又开始变得艰难起来。

黄河从郑县往东,地势突然平缓,泥沙在开封府外堆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地上悬河。这样的河道放在后世,也只有通过加固大堤来对付,这个时代更没有多好的办法。

所以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加宽加厚加高大堤,只祈求黄河水位不要再上涨,黄河大堤不要溃堤。

“如今城中怎么样?”陈松问道。

“开封府城中的青壮劳动力已经被下官抽调了个十之四五,全部送到了黄河大堤上。

剩下的人就是处理开封内涝的问题,人手现在没有多么短缺,唯一短缺的就是粮食。

很多地方的粮食都已经被水泡了,吃不了了,如果再照这样发展下去,开封府的粮食恐怕坚持不了多久!”开封府知府贺于良一脸认真的说。

陈松点了点头,“先带我去黄河大堤上看一看,看看那里的情况到底怎么样!”

黄河大堤距离开封尚有十里左右的距离。

如果放在以前走路的话,也要不了多久,可是现在一直走到下午才到达。

还没有来到黄河大堤上,陈松就已经听到了黄河那奔腾而过的呼啸声。

就好像一头老虎在耳边咆哮一样,甚至都能够感受到黄河穿行而过带出来的风。

陈松眉头皱起,这个样子可不是一个好事啊。

黄河大堤上满是挑着担子的百姓,他们将一框框泥土往大堤上运送。

大堤顶上,百姓们拿着木夯,不停的夯实送上来的泥土。

“这里的大堤情况如何?”陈松指着这里,问道。

站在陈松旁边的贺于良急忙解释,“这里就是柳园口,因为大堤上种有柳树而得名。

这里的大堤在洪武十年,十一年都有加固。可今年的大雨实在是太大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