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陈松对开封府的规划(1 / 2)

加入书签

陈松手中的手电筒是一个强光手电筒,亮度调到最高,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

陈松一个人走在大堤边上,拿着手电筒不停地看着大堤和黄河。

今夜的黄河稍微能平静一些,可那奔腾的声音依旧不断的往外面传。

雨季的黄河没有真正的平静,也只是相对平静。

天上没有一颗星星,到处都是黑暗。

手电筒照出来的亮斑,在黄河上徘徊。

一个白色的影子,忽然出现在黄河上。

陈松停下脚步,手电筒朝那个白色的影子打去。

原来是一头被泡的发胀的山羊尸体,这是从上游冲下来的。

在陈松来到大堤上的这段时间当中,上游不断的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冲下来。

有时候还能看见泡的发白的尸体,这些尸体基本上都是无名,为了防止出现瘟疫,所以陈松就让人将其焚烧,埋在公墓。

古代就是这样,不管什么灾害,都能夺取很多人的生命。

陈松只祈求大堤不要出现任何状况,祈求不要发生溃堤的情况。

黄河在这片大地上绵延了成千上万年,也正是因为黄河,所以才冲积出了华中平原。

这条暴躁的母亲河,每年都要从黄土高原上带下来肥沃的土壤。

可这肥沃的土壤是有代价的,定期的泛滥,让无数人无家可归。

可如果治理好了,也是一个福泽万代的事。

陈松走在大堤上,脑海中想着这些事情。

回忆着历史上潘季驯治理黄河的种种过程。

大堤上还有民夫和士兵忙碌,他们不断的加高大堤主体,又构筑着新的防水堤坝。

为了能够保住大堤,陈松将这些人分成几组。

不管什么时候,总要确保有人在大堤上。

空气中飘来一股香味儿,仔细一闻,是红薯和土豆的香甜味道。

这是朝廷送来的粮食物资,朝廷送往河南的粮食,更多的就是红薯和土豆。

这两种东西储量大,而且还便宜。

所以运送这两种东西要比运送粮食划算的多。

夜越发的深沉,陈松回到了草棚。

众人们还没有讨论出一个所以然来。

看着走进草棚的陈松,众人停了下来。

“大人,说到底,咱们目前的当务之急也只是保住大堤。不管有什么事情,等保住大堤之后再说吧。”贺于良看着走进来的陈松,说道。

陈松点点头,没有反驳贺于良说的这些话。

坐在自己之前所在的位置上,陈松看着贺于良,“之前让你统计的遇难以及失踪的百姓人名单,统计出来了吗?”

“回大人,已经统计出来了!”贺于良脸色阴沉了下来,这是一个悲伤的话题。

“自从大雨开始,城中遇难百姓一百三十七人,失踪百姓数量一百四十五人。

遇难的百姓大多是老弱,失踪的也差不多。”贺于良的声音很低沉。

“目前开封府城外的良田也被大水漫灌,这些良田很有可能会变成盐碱地。

水灾过后,明年恐怕会引起饥荒。”

“饥荒不用担心,现在朝廷所储藏的红薯和土豆数量足够,完全可以供应开封府百姓。

土豆可以种在盐碱地上,只要盐碱地的程度不是特别大,再施加点一些肥料差不多可以!”陈松耐心的解释。

贺于良眼睛一亮,这是这段时间以来听到的唯一一个好消息。

……

夜逐渐的深了,陈松躺在一张简陋的床铺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草棚顶端又有雨打的声音响起,又开始下起了雨。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稻草的屋顶开始漏水,草棚当中没有多少干燥的地方。

好在床铺上面用油布遮着,倒也不用害怕雨水下进来。

天刚蒙蒙亮,陈松就起床了。

秋天已经来临,温度也开始下降。

民夫和士兵们泡在冰冷的黄河水中,构筑着堤坝。

陈松穿着湿漉漉且满是污垢的衣服站在堤坝上,指挥着众人。

中午的时候,久违的太阳终于出现在天空上。

雨终于停了,但不知道能持续多长时间。

午饭被做好送上了大堤,装着饭菜的大木桶当中全都是一些红薯粉条或者土豆粉条。

粉条富含淀粉,糖类物质充足,可以提供大量的能量。

大堤上的民夫和士兵们轮回着吃饭,要保证每时每刻都有人守在黄河边上。

吃过午饭,陈松带着随从以及贺于良来到了开封府城中。

开封府城中还有着积水,倒塌的房屋非常多。

空气当中飘荡着一股恶臭气味,时不时还能看到积水上面漂浮着死狗死老鼠的尸体。

陈松看着这些东西,扭过头对着跟在自己身后的贺于良说道:“这些东西要赶紧处理了,最好用火烧掉,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等水褪去之后,用石灰把城中所有的地方全部撒一遍。”

“下官遵命!”贺于良急忙将陈松说的这些记了下来。

大雨不再下了,天上的雨也彻底的停了。

太阳接管了天地,温度回升了不少。

可陈松没有懈怠,依旧让民夫和手下的士兵加固着大堤。

黄河算是守住了,这下子所有的人都可以松一口气。

可接下来要面临的问题却很多,开封府的重建以及黄河的治理,这都是问题。

黄河水含沙量很大,退却之后,开封府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淤泥。

光是清理这些淤泥,就花费了很长时间。

这个冬天,恐怕有很多百姓没有地方居住。

陈松上了奏折,让朱元璋多往开封府这边调一些过冬的物资以及帐篷,顺便让自己的学生李知味过来。

李知味是陈松的大弟子,跟着陈松学到了很多知识。

在水利以及建筑上,有很深的造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