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出兵!驰援西河!(2 / 2)

加入书签

惠施立刻意识到眼前这位瑕阳君对他方才提及的辩论题目并不感兴趣,心中稍稍有些失望,讪讪改口道:“也、也有涉及我魏国种种政令利益的辩论,梁墨并不限制外人参与辩论,对我参与辩论十分欢迎……”

见惠施忽然神色怏怏,瑕阳君顿时就猜到了他心中所想,暗示道:“公孙衍为相的日子不会长了,我不过中人之资,虽看得到结好少梁于我魏国有利,却无力使我魏国恢复昔日的强盛,你饱读诗书,有治国之才,我有意待日后推荐你出任相位……”

惠施先惊后喜,随即期期艾艾道:“在下不过宋国一介平民,出任相位这种事,在下实在……实在不敢奢求……”

瑕阳君当然看得出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言不由衷,笑着说道:“你有为相治国的才华,我会为你扫除障碍。……你也知道,公孙衍的‘三晋同盟’已经失败,如今大王也只能采取你主张的‘小三晋同盟’策略……待公孙衍被罢免相位,我便将你召回大梁,介时你先担任从事,待一两年后,大王逐渐看到了你的才华,我便推荐你出任相位,相信无人会反对。”

惠施喜不胜喜,连连点点称是,拱手拜道:“多谢瑕阳君。”

“只要你能为我魏国做出贡献即可。”

瑕阳君微笑着摇了摇头,随即叹息道:“我魏国……不能再蹉跎下去了……”

惠施闻言神色变得凝重,附和地点了点头。

而与此同时,东梁君、翟虎、李郃三人正在书房内商议驰援西河郡一事。

支援,那是肯定要支援的,毕竟这次魏国出于缓和两国矛盾的目的,以上郡的城邑雇佣他少梁出兵相助,这好比是‘半雇半送’——差不多白给城邑与土地于他少梁,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少梁岂能不牢牢抓住?

当然,虽说是白给,但少梁也要付出不小的精力与人力、物力,毕竟林胡也不是那么容易打发的,否则魏王也不至于会被瑕阳君说服。

但总得来说还是少梁占了天大的便宜。

问题在于,他少梁出兵多少,且成功之后向魏国索要上郡的那几座城邑作为报酬。

对此,翟虎皱着眉头说道:“驱逐西河、上郡两地的林胡,这所要花费的时日,怕是不少吧?”

“唔。”东梁君点点头。

据他所知,外族往往会在秋收前入侵中原,抢掠粮食、俘虏妇孺,短则持续半年,到来年的夏季前返回其部落,长则……那就说不准了,若中原不派兵驱逐,搞不好那些草原民族就将整个部落南迁了。

按照曾经的经验,这种对异族的战争往往要持续一到两年,只有把那些外族打痛了,那些外族才肯老老实实地退回北方,直至下一次聚众劫掠中原。

一到两年这么长的时间,少梁自然不可能全军出动,否则国内遭到威胁,回援都来不及,因此李郃沉思道:“……我先率奇兵营与陷阵营支援西河,待秋收之后,将芝川的近两万垦建卒并入元里军……芝川的垦建卒原先便是魏国正军士卒,近两、三年来表现良好,可以趁此次将其编入元里军……”

东梁君犹豫道:“垦建卒至少两年余不曾经历战事,期间也不曾训练,你带他们去西河……”

“正好可以借林胡一邑锻炼一番。”李郃笑着说道。

垦建卒可不是真正的农夫,他们都是前魏国正军出身,就算荒废训练两年余,至少经验还在,稍微在西河、上郡的战场上锻炼一下,差不多就能恢复七成的水准,效果可比单纯的训练好多了。

“……除此之外,再调一营的东梁军吧。”

李郃继续说道:“总之,两万元里军,郑侯、华贾二人率一万,我亲掌一万,再加上三千奇兵,五千东梁弩军,一千陷阵士,共计两万九千人。”

“凑个三万吧。”翟虎在旁建议道:“叫我大侄翟章在皮氏凑一千人,与你一同前往,也好趁这次机会锻炼锻炼。”

“也好。”李郃点了点头。

待三人商议罢,李郃命人将瑕阳君请入书房,将他少梁的出兵安排告知后者。

得知少梁欲起兵三万驰援西河,其中竟不包括战斗力最强的东梁军,瑕阳君倒也能理解,更何况此次出兵是李郃亲自挂帅,又派出了三千少梁奇兵,也足以证明少梁的诚意。

不过一想到那三万少梁军队当中其实有两万余人曾经是他魏国的军卒,瑕阳君也难免有些感慨与唏嘘。

当日下午,李郃驾车亲自前往芝川营寨,命吴婴、段付、王述等将领召集军卒,当众宣布了驰援西河郡的事宜。

原本芝川营寨内的垦建卒短则还有半年多的刑役,要等到明年五六月才能获得自由之身,长的则还有一两年,但李郃却承诺,但凡是剩下两年‘刑役’以下的垦建卒,在今年秋收后都能加入元里军,获得自由之身,成为少梁军队的一员。

一时间,整个芝川营寨欢呼沸腾,每一人都争相投身元里军。

九月初一,李郃下令召三千奇兵至旧梁,用提前准备的八千斤羊肉,两千斤酒水犒赏奇兵与李应所率的一千名陷阵士,还有其他诸如炸鱼、糟肉、糟鸡等菜。

待近三千名奇兵与一千名陷阵士酒足饭饱之后,他正式宣布了驰援西河郡一事,继而带着瑕阳君以及墨践等二百余名墨家弟子,横穿繁庞北面那座尚未全部竣工的跨河大桥,前往皮氏邑,继而折道前往魏西河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