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糟糕,中计了额!(1 / 2)

加入书签

只有一起做过坏事人,才更加像兄弟,苏武在军营批复着军报,多日无战,几乎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于无仗可打的将军而言,一切都是淡出了鸟。

“将军,朝廷朝廷有要紧文书,请你速看。”张魁火急火燎的从驿站接到这封三火加急的文案,指定是镇南王直阅,朝廷下发的文案,只要兵部是带这种火图案的,基本是齐放章,这次兵部盖了三个“火”,估计是什么重要的事。

苏武赶快喊着,“快,呈进来。”

来的是张魁,张魁因为前几日被吊在城门,衣衫不整,大腹便便,过了寅时还被挂着吹冷风,满脸的唇印,依旧在念叨着“春春”、“夏夏”,路过的老百姓看着都乐开了花,他还强硬的解释自己就是吹吹风,锻炼一下身体是新的练兵方法。

张魁把文书恭敬的递给了苏武后,便低着头,这几天在军营原本是嚣张跋扈的张魁,现在碰到人都恨不得钻到泥里去,因为逢人就被问,是“春春”好看啊,还是“夏夏”好看,虽然说是无所畏惧,但是属实有些难为情。

苏武检查了一下封口,没有拆过的痕迹,立马撕开了封口,里面是兵部加急文案:“巫山贼寇,十万火急,请速缴之。”

苏武看着是没头没尾,不过是兵部的印章没错,不过苏武还是很奇怪,没名没姓的也无署名,属实奇怪。

张魁看着苏武好奇的样子,就问了一句:“将军,是否有何重要情况,需不需要我立马去办。”张魁就想现在出去呆个三年五载,出去避避风头。

苏武摇摇头:“兵部说,巫山有寇,可是今年春天,县衙刚去剿过,没有任何发现,可是为什么,现在有说有寇,真不知是什么情况。”

文书上,虽无署名但是确确实实盖着兵部的印信和平时借调兵卒的文案相比,属实发现不了端倪,这印章肯定是真的。

来不及多想了,张魁把纸张交给身旁护卫的小兵示意着存档起来,转头就和张魁说:“你去点齐1000人,我们去看看情况,万一真有贼寇,我们接到诏令却不动,那恐怕要被参上一本忤逆朝廷。”

“左三连,右三连,中三连,各300步兵出列,“万”字骑兵营100骑兵出列,迅速到点兵台集合。”张魁有条不紊的发号着命令。

收拾了一下,苏武也拿出了快要生锈的宝刀,好久没活动筋骨了,虽说是五十又七,但是看上去就是40出头,台下的兵卒看到苏武也是特别激情,很多人除了大练兵,几乎是看不到自己主帅的,就算是大练兵时期,人数过于多,自己的军位过低,只能看个模糊的大概,第一次看这么近的看到战神,多少是有的激动。

“咱将军听说是七品上?”

“什么七品上?那是八品中。”

“听说将军一个人横过乌江,一人横道立马,杀退南唐50万大军。”

果然历史只记得胜利者,乌江一战将被后世流传。

苏武拔出大剑,剑指苍穹,“兄弟们,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是时候到你们发挥的时候了,巫山有贼寇作乱,朝廷有令,我奉旨剿寇,太平无事,难得有立功之机,希望各位不要让本帅失望。”

军队的晋升机会到底有多难,你拼命努力,好不容易有机会升到前锋头领,第二天可能就来个半跛的残废来顶上,可能是哪个副将的小舅子,在这贵族当道的日子,只有战争才能明确的记录下一个底层士兵的奋斗历程,就像苏武一样。

苏武骑着马,身后是张魁,接下来是浩浩荡荡的千余人马,所过城镇过多,到处是农田,所过之处,百姓皆叩首镇南王仁爱,不强征暴敛,不残害百姓,犹如青天在世,每过一个村镇都会有老百姓送来鸡鸭鱼肉慰问,原本1天的路程硬是走了两天,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天子出游可能需要彩排,这苏武出征,那可是实打实的老百姓爱戴。

终于到了巫山,苏武下令搜山,是搜不到山寨,也搜不到流匪,苏武心中咯噔一下,糟糕。

事情的变故来的就是这么快,远处插着白旗的通信部,脚下似乎在生火,骑着快马就赶来:“兵部来人宣诏了,将军快回。”

苏武还纳闷,不是前天才有密折让自己剿匪,这会儿又来宣什么诏书?

苏武眼看巫山是一个贼匪都没有,只找到一个耳背的拾掇柴火的农夫。

张魁和农夫艰难的对话:“老人家山上有贼人没有?”

老人拄着拐杖,背着箩筐,很努力的听着张魁的话:“没有红薯!”

“老人家是有没有强盗?”

老人家心领神会的点了点头:“噢噢噢噢,你要买枣,这个也没有”,老人还在摆手。

这就是全山除了动物以外,唯一的活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