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 夭折(1 / 2)

加入书签

泰昌和孙元化等人一通试射,决定火炮射程的几个关键因素是被他们给摸透了。

炮管长度和火炮口径的比例这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可以说,这个比值或者说倍数越大火炮的射程就越远。

膛线则能一定程度的增加火炮射程,这个增加的射程虽然不是无限的,但是现有条件下,刻制膛线却是最佳的选择。

因为这会儿还做不出太长的炮管,而火炮的口径又不能太小了,火炮的口径小了,炮弹就会随之变小,在这个炮弹杀伤力基本靠自重去砸的年代,将炮弹变小显然有点舍本逐末了。

也就是说,光用增加炮管长度或者减小火炮口径的方法来增加火炮射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至少在这年头是不可取的。

因为这年头炮弹不能做太小,而想要增加火炮的射程就必须把炮管加长,而炮管越长加工难度就越大,炮管长度超过一丈基本就没法量产了。

所以,泰昌选择的是以刻制膛线为主的方法来增加火炮射程。

这个刻制膛线相对来说的确简单的多。

不过,这会儿刻制膛线也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因为他们试制样品的时候是用人力来拉动铰刀刻制膛线的。

这种方法做个一两门出来试试还可以,要是批量生产的话肯定不行。

毕竟人力输出不是均衡的,甚至一个人拉动铰刀的速度都不可能一成不变。

也就是说,如果用人力拉动铰刀来刻制膛线,很有可能每门火炮的膛线都不一样。

这样批量生产可不行,膛线可是影响射程的,膛线不一样,射程肯定会有一定的出入。

也就是说,如果用人力拉动铰刀来刻制膛线,很有可能一千门五百斤的雷神炮便会有一千种射程,射程差距最大可能会达到几丈甚至几十丈。

这样做出来的火炮还有什么准头可言?

操控火炮的炮手遇到这种批量生产的火炮估计都要神经了!

所以,拉动铰刀刻制膛线这个工序还必须用蒸汽机来执行,这样才能保证刻制出来的膛线一模一样。

这就存在一个问题了,如果用蒸汽机来拉动刻制膛线的铰刀,蒸汽机就必须跟着刻制膛线的铰刀一起移动。

蒸汽机一动,输送蒸汽的管路也必须跟着一起动。

问题,这会儿输送蒸汽的官道全是铜管,蒸汽机一动,这些铜管不直接裂开了?

【推荐下,咪咪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www.mimiread.com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这个问题倒不是没办法解决。

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做厚一点的橡胶软管来连接。

只要用那种做密封圈的耐高温橡胶做一根软管连接到蒸汽机上,那么这台蒸汽机工作的时候也能在一定范围内移动。

这方法虽然简单,却需要消耗很多珍贵的橡胶。

要知道,一个密封圈根本就用不到多少橡胶,而一根几尺长甚至是一丈长的橡胶软管消耗的橡胶就比较的恐怖了。

这会儿琼州府那边还没办法产出橡胶呢,他们唯一的橡胶来源就是西班牙人每年从美洲运来的一万桶生橡胶。

一万桶橡胶听起来好像很多,如果用来做这种橡胶软管那就不多了,因为一桶生橡胶也做不了几根这样的橡胶软管啊!

好在这种拉膛床并不需要做太多台,有个两台也就差不多了。

因为拉膛线的效率相当高,一台床子一天拉一百根炮管的膛线都没问题,而这会儿铸炮厂那边一天是不可能产出两百门火炮的。

毕懋康和王徵等人听闻泰昌要把珍贵的橡胶这么用,着实肉疼的不行了。

不过,他们还是按泰昌的要求把橡胶软管给做出来了。

而且,他们还根据泰昌的要求的拉膛床改进了一下。

这天,毕懋康和王徵等人又把泰昌请到了蒸汽机厂。

拉膛床他们已经做好了,而且做的相当的漂亮,泰昌要求改进的地方他们也改好了。

比如,固定炮管的方式。

原来炮管是一端固定的,因为车床也就能夹住炮管的一端。

这样固定的话,炮管转起来的时候其实有点甩动,拉出来的膛线效果肯定不是很好。

他们直接在另一端加了几个轴承作为支撑,撑住了炮管的另一端。

这样炮管就不会甩动了,而且轴承也不会阻碍炮管的转动。

还有就是拉膛线的铰刀,原本也是一端固定的,拉膛线的时候难免会有晃动,这样刻制出来的膛线肯定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他们也改成了两端固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