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王族大婚(上)(1 / 2)

加入书签

说到底,丛林法则中的世界,谁拳头大谁就说了算,甭管你服不服气,只能低头认命。

在这段文明高速发展下,人对自己的精神需求就不仅仅局限在观赏山水,绘画图案以及玩耍音律了。

不光是华胥夫人和女娲,也不局限仅仅女性人群,每个人都积极的在身上做点缀,而最高级的则是“骨”和“玉”的大量应用。

最初的“玉”很多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玉”,很多晶莹剔透的天然水晶或者经过打磨散发光泽的石头,都可以被拿来做成各式各样的“玉饰”。

很多真正的玉石则是来自对建筑城邦时打砸大石的发现,这种石料相对较脆,砸开后里面有星闪的绿色,称为“壁”。

玉石软,便于做成各式各样,所以最初的玉壁有的像馒头,可以拿在手中把玩凉意。

也有片状,就像后世著名的“和氏璧”,这主要还是根据原始石料自然状况而决定制形。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是非就有分化,以玉为美到以玉为贵,无论伏羲愿不愿意,制度如何设计,当人口数量到达一定程度后,社会自然开始分化。

有善渔猎者,及善畜牧者,开始抵触辛劳的养殖和种植,只愿意做这老天赏饭的行当,不愿轮换辛劳的工作。

毕竟鱼天天有,放牧草到处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何必天天要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才能换来一季的丰收?

这些懒散的人终究会脱离种群,即便你自己不愿意,种族也不会接纳,成为远离的少数民族,过着游猎和游牧的日子。

更何况如蚩尤族人拿来主义那样,自己没有就去抢的直线思维种群了。

当然分化到这种地步还要很长的岁月,暂且不表。

再次见到柏皇是在观摩渔猎后的一个午后,在大家的陪同下,站在城郭主瞭望台上,柏皇对眼前的城郭惊叹不已,目及之下尽是赞叹!

“何极哉!(这是何等的规模和布局啊!)”

原先架空而建的宛丘村早被拆光消失了,所有的木材都废物利用到了新城。

极目之下距黄河滩涂百步之遥被开垦出一片片良田,发出嫩芽的禾苗整齐的排列着,农忙的身影在凉风习习中等待着春暖花开。

而丛林间围出的鸡舍羊圈,传来阵阵声响。就连黄河边也有人在劳作,用篱笆扎出的一圈河流中,从动作可以看出捕鱼的忙碌。

再被阵阵厮杀声吸引,目光回到城郭内,靠西的一处平坝演武场内正在演训阵法,为了区别自己,“华胥族”所有的兵士都在脖子上系着黑领巾。

依丘陵地势,最上方被夯出的平坝上盖着三间大屋,最大的一间是用先进的木质梁柱支撑的。

另外两间略小的大屋则是对脸相望,呈“凹”字型,这便是地位最高的宫殿区,分别由华胥夫人、伏羲、女娲和小朱襄居住。

面向宫殿区的石阶下,是一个用白黑两色石嵌入地下形成阴阳八卦的广场,在这里进行各类部落活动。

在离后背的高山最近的区域分布着工业区,按照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布局设置了包括窑造、兵武、加工、制作、酿造等多项工厂。

靠近城郭的另一方则坐落了大片居民区,未表亲民昊英共工胖子和我都住在这边。

三座体量庞大的仓储仓库也在居民区外围,离仓储区不远就是独立在一处挖了浅沟隔离以防火患的两块餐饮大棚,举行大型活动在广场,这里就是日常谁饿了谁就去吃饭的地方。

而在城郭地势最低的平坦处第一次出现了人类集中的丧葬区,以不太规则的长条形依城郭边界分布成三个区域。

整个城郭就像是在丘陵上雕刻出来一样,建筑于一层一层的“塬”上错落有致(上古人将山坡或者斜坡称为“塬”),石质的台阶纵横交错将整个城中各区连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