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情”是毒药(1 / 2)

加入书签

看到这一章,不少对文字敏感的朋友有所察觉,会觉得说,哎这小说是不是你一人写的啊,怎么看着不像呢?

这您是行家了。因为每章书写之前心情不一样,我不像别的那些大作家大神闷头一通写,前后文风一模一样。

我就一小虾米娱己娱人,尽量能够把真实的上古时代展现在列位眼前就是特别满足的了。

所以您看我的小说一定别用语音阅读,干巴巴的大煞风景没滋没味,一定要看着才有趣。

每一章根据不同的内容我都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叙述,一方面能够说明事情,另一方面让您看起来不累,新鲜,各章叙述各有乐趣。

所以您放心,全文都是我这个小虾米一个个字敲打出来的,绝无代笔。

另说了,没名没势没财的,哪个就爱给你帮写了是吧?

如果您抬爱,好的坏的有的没的都没关系,咱都可以交流。

您要再爱我一点,让我能够有点收入,如果您觉得我这小说让您有所得,和其他纯娱乐的书写不同,烦您高抬贵手给咱个赞啊收藏啥的,我就念您的好了。

真的,实话实说不打诳语,穷瞎苦逼一个,纵有点区区见解跟您比也就是个小学生,穷途末路斗胆现眼就指着这养鱼鱼不活种米烂泥地的被大网榨血的区区零钱活呢!

跟别人不同,有的啊是爱这个,就爱写啊编的,还有的憋着要当大神,一年写个百万千万字儿的。

我实是穷途末路没走的道儿了,干脆拿着浅见薄闻在您眼前这儿现眼,就为还能喘着气儿活着呗,有口气儿就行。

我能理解但不敢想郭德纲先生说的“我也曾梦见百万雄兵花团锦簇”,人得认命,今生今世我没那个命了。

但求还能有口饭吃养家糊口,也就您三五知己看我拙劣的文笔,赏我命活着,金声子在此给您拱手道谢了啊!

好,咱接着说。

这个跟伏羲嚼耳根的是谁呢?就是替昊英分劳,现在都庭分管建筑的大庭。“大庭为居龙氏,治屋庐”么。

大庭是个种族的大姓,读到今天的各位都知道,以姓为代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所以此“张三”不一定是彼“张三”大伙儿都清楚。

这大庭氏一族原是大伏羲氏的一个分支,其先祖兴起于太行山,经过原始社会数百年的发展族群逐渐强大起来,形成了一个很有实力的部落。

于是,这个部落在头人的带领下走出了太行山,在黄河以北吕梁山以南,兴建了一个较大的村镇,建立了本部落的活动中心,结束了游猎生活,从此定居下来。

因为领导开发新村镇的首领名叫大庭,族人便把新村命名为大庭,此后族人便改称作大庭氏。

这个跟伏羲嚼耳根的是大庭氏的新首领,风姓,名新印,号大庭氏,是个女孩。

这个“新印”根据史料是于羲暤三十九年(丙申,前7405年)出生在大庭,从小就聪明能干,不过十几岁就已经成了部落里的佼佼者。

她不仅头脑灵活,而且身体强健,武力过人,赤手空拳敢与虎豹搏斗(我估么着最多就是幼虎小豹,古人就喜欢神话夸张领袖),深受族人敬仰。

随着大庭氏部落的大酋长去世,她被族人一致推选为新一任大酋长。

她上任后,领导族人积极发展生产,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安排适当的工作,种田的、狩猎的、纺织的、制陶的都各有分工,让整个大庭氏族发展的挺好。

但毕竟部落不比城邦啊,“华羲族”威震四方,于是她也带着部族投诚。

本身也是能干之人,在那个母系氏族的年代并不会因为性别被看轻,所以在都城担当大任,被冠以“居龙氏”的官位。

为了名字不纷繁复杂,也本着尊重先人的习惯,列位稍微忍耐不按照现代方式用本名相称,沿用“大庭”叙述。

虽然少有繁困,但更利于各位对上古循例的理解,也是有好处的。

“北王陆,兵日繁甚。”

听大庭这样说,伏羲把手中的石子放在了八卦旁边,略一沉吟,“汝何故?(你为什么会跟我说这个?)”

伏羲是不想继续这个话题的,他知道粟陆是个有德的青年,而且忠心耿耿。

北部本来就蛮夷众多,不愿意进步的原始部落错综复杂,要为自己稳固北方发展兵力是顺理成章的。

你大庭不好好的为拥挤不堪的都城好好考虑民生建设,三天两头跑我这叨叨粟陆的不是,你是什么意思?

“攘夷贯百千乎?弗其异乎?(守备北方抑制蛮夷需要成百上千的军队吗?难道不是有自立的私心吗?)”

其实粟陆兵力何止百千,只凭数量足可匹敌柏皇的“八千重兵”,这里的“百千”不代表实数只是表达数量巨大的形容而已。

“陆我之足趾,不异尔。(粟陆就像我的手足一样,我了解他,他不会有异心的。)”其实对自己的实力更加自信,凭都城养兵于民的政策,数十万众,没有任何力量可以跟自己匹敌。

但伏羲并没有用这个来做表达,而是用对粟陆的信任来化解大庭的挑唆。

“汝扶陆构乎?(你帮助过粟陆建设他那边的城邦吗?)”眼看大庭又想说什么,伏羲率先说了一句压了过去。

这句问话确实让大庭有点无法回答,低着头小有沉默。

“扶之。(还是去帮帮吧。)”伏羲把“之”的尾音拖的很长。

大庭当然心知肚明伏羲这样说的意思,最高领袖不需要太多言语做出的指示内容是很多的。

一方面你大庭本就分管建设,去帮助藩王发展建设是你本职工作;另一方面你给别人都提供了帮助,却独独把粟陆的领地忽略一旁,未免太过明显了。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易》(易经)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十六字箴言,称为传世心诀。

后世明代大家“王阳明”在其著作中不止一次提到过这十六字“真言”。

有传说是尧传位于舜时所说,也有传完善《周易》的作者周文王在去世前给武王的遗训中也曾提及。

伏羲跟大庭说的这十六字真言所表达的意思是:人的一生是由自己创造的,只有通过你的努力才能实现你的理想。

而这个结果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诸多因素的配合,但你尽心努力了,你的人生就没有遗憾,而结果得到和得不到并不影响你的人生的价值。

这个问题也可以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来表达。

伏羲这个通天晓地的终极道理也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心学”,后世无论老子、孔子、到王阳明的思想都是从这个道理推演而来。

这个“心学”道理也可以用另外一句现代话来表达,就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所以《易经》最根本上是一本让人一心向善的书,是一本让人积极进取的书,一本让人争取自我独立的书,更是一本内圣外王之学。

但这样私下表达伏羲并不是要讲这么大的道理,而是对大庭进行细化的暗示,表达的准确意涵是说,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一切都是自己“作”出来的,那就要自己去面对。

“得。(好。)”见伏羲看着自己不再说话,大庭又低了低头。

从“王宫”出来,也就是伏羲女娲居住的大屋。

为了让所有人民都知道现在伏羲才是最高领袖,虽然伏羲孝顺推辞,华胥夫人还是换住到了原本伏羲住的一旁略小的“宫殿”,再旁边的“宫殿”则是以前女娲居住,现在给已经长大些的小朱襄居住了。

对为了不打扰自己和伏羲谈话,站在屋外高台看着远方的女娲回身对自己笑了笑,大庭以微笑点头做礼向台阶下走去。没人看得到自己的表情,大庭缓慢着脚步思绪回到了过去。

当初带着部族投奔“华羲族”而来,几百人疲惫不堪的队伍就是在粟陆的关照和接待下感受到了大族的温暖。

眼前的粟陆身材挺拔,在这个时代一米七左右的身高跟我差不多,而且浑身腱子肉格外英武!

年纪不过十七八岁的粟陆俨然一名小鲜肉,有着轮廓的面容帅气逼人。(当然比我差一点啦,啊哈哈哈哈!)

十岁的大庭给粟陆第一眼的印象并不突出,劳累奔波了几十天才来到宛丘城。

一脸尘土汗水打湿的头发凌乱在脸上,对接待顺服而来的各个部族已经熟门熟路的粟陆也就如常的接待和照顾着,没有特别在意这个女孩。

但大庭却不是这样的印象,虽然在原始状态下早就体验过男女之事,但眼前的帅小伙第一次让自己有了心跳的感觉,这不期而遇的第一面大庭尽量表现自然的想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难堪。

随着族人被安排进社会中,自己初来乍到,虽然被礼貌的安排住在“贵族区”,但和其他女领袖总是感觉有点格格不入。

这个女人呐,不论古代还是今天都是事儿多!哎别骂我,真没歧视女性!

女人好啊女人棒!女人是天女人是万岁!我跪下得了。只是说“女生宿舍”故事比男生多。

但有心人总是有所得的,不长的时日大庭了解到粟陆从小就聪明异常!

跟自己一样,在“华羲族”这泱泱大城万万人之中幼年就脱颖而出,善射能武。

别的孩子差不多最少得十二三岁才能担当责任,粟陆在九岁就已经参加狩猎而且还独自射猎了一只鹿。

而且粟陆为人特别大方,从来不护自己的东西,谁喜欢都愿意与人分享!

所以一路成长大家都非常喜欢他,随着年纪增长不论文功武备都是佼佼者,被王族注意到后也被更多的委以重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