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西邦新城(1 / 2)

加入书签

当对方激动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安静的听他发泄,不要插嘴。

巨毕心里有谱,他知道亲家一家人安分守己,秉性善良,当下说到激动处难免控制不住情绪。

但毕竟自己是“亲家”身份,在老伴的安抚下亲家母不得已哄着哭闹起来的奶孩儿,忍不住泪水扑簌簌滴落。

安抚着亲家母别激动,巨毕接着说,“工殁,是之也。悲共矣。却弗败生者,汝等拾常善之。梓尝壮,长远矣,我等残力长持。有贵人扶,成当也。(八工的死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了,我和你们一样很伤心。但不能因为他死了就影响你们继续的生活啊,再悲伤还是要继续生活的。八梓还年轻,她以后的日子还很长,八工走了她没了依靠,我们几个老人家又能帮衬到什么时候呢?我想了想,如果有哪个好心人,有能力愿意接受八梓,我还是希望她就改嫁了。)”

听见巨毕说出这一番话老两口都呆了,你这是已经开始打秋风找后路了啊?

保不齐说不定你后路早就找好了吧?

我说怎么连孩子都不管了,她是不是早就外面有人了!

“子将乎?(孩子怎么办?)”眼看巨毕不讲道理,亲家母将怀中的孩子向前一送,怒目圆睁。

“汝等失子,幸嫡子存,善焉。育子长,亦善焉。(你们刚失去儿子,幸好还有个孙女。好好把她抚养长大吧,对你们也是安慰,对孩子也是好事。)”

听完这句话老两口简直不敢相信!

对面坐着的这个人还是当初那个为了让自己儿子和他女儿成亲,四处托人说媒拉纤的亲家吗?

要知道自己的儿子是邻里都知道的孝顺和能干,多少人家想攀亲戚还攀不上?

若不是你女儿还有几分姿色,我儿子和她自由恋爱,凭八工的本事就算找个富贵小姐也不是不可能的!

怎么着?如今你女儿连孩子都不要了不说,连亡夫也不管不问,如今就要惦念着改嫁了是吗?!

“持其者逞乎?(你这是早就安排好了故意来给我俩老两口下通牒呢是吗?)”

亲家公也终于怒不可遏,指着巨毕大声责问!

话已经说到这份儿上,巨毕也不想再多做解释,想了想,干脆从腰间把玉帛一把拽下,往土床上一放,“此止矣。(咱们两家就此两断吧。)”

起身便向外走去。

认谁也受不了这份屈辱啊!

你这是什么意思?明明白白是表示有贵人在后撑腰了啊!

这玉帛不就是想告诉我老两口早就有人看上你闺女了?

好哇!

你这是明目张胆的弃我全家如垃圾,把我那冤死的儿子当空气啊!

就算是我俩允诺你女儿改嫁,这孩子也不能说不要就不要啊?

这是你亲孙女啊!你这是干的人事吗?

俩亲家公就在门口撕吧起来!

四方四邻赶紧过来劝架啊,都说您看这是怎么话说的,有什么不好商量啊,都是一家人怎么就打的你死我活的?

就这劝没劝和中,只见亲家公高举手臂“pia”的一声玉帛在地上摔的粉粉碎的!

猩红的双眼指着巨毕就骂,“汝实欺也!神焉枉之!(你实在是太过分了!老天都不会放过你的!)”

这可是重骂了,在那个时代神灵可不是任谁都敢拿来说的!

只有巫者受天之命,敢代天语民。

何况在对“卦”和《易》的学习中,除了对宇宙乾坤的敬奉和尊崇,也是王族用来控制人民的工具,亲家公这句骂声无疑让所有人都大为震惊!

环看着周围的人,巨毕恨恨的整理了一下衣摆,看了看地上玉渣粉碎心疼的不得了,早知道就不拿出来给你们了!

转身扭头便走,也不管身后亲家公指着自己骂个不停。

随便你骂,你能出气就最好了,骂不死我,等你气消了案子也结了,我女儿嫁给白龙氏后你就知道我的厉害了。

在我的建议下,只带了巡游大军中五百华羲兵勇,华胥夫人、女娲和我以及混沌四人。

骑着马匹在经过四天的跋涉后,已经遇上了早就等候的大庭部迎宾队。

这迎接的距离可够远的,大庭派出的迎接队伍在距离城邦还有两日路程的途中已经等候着了。

看起来除了比西邦的探子能力更优秀之外,这明显的示好大庭已经把姿态放的很低很低了。

迎接队伍看起来抵达这里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估计是在派出使者后就在这里安札了营寨,只为等候王族母系。

走进大帐后华胥夫人和女娲都不自觉的翘着嘴角,很开心在几日跋涉后能够有这样一处驿站可以好好休息,而且食物可口丰盛。

看着她俩我心想,这同为女人的大庭真是心思细腻,知道如何讨好女权欢心。

那就是想在你前面,做在你前面,让你只管舒服就好。

原本在我从接待宫送走使者后,对是否顺带巡视大庭部华胥夫人还有犹豫。

在她看来年轻的北王粟陆本就帅气又能干,光是看在眼里就喜欢的不得了,你大庭不识好歹跟人做不成夫妻就祸害小昆连,还引发西城之变害我族人!

若不是伏羲把你远远的贬到了被踏平的西狄之地,让你就地思过,仅凭这一点我就饶不了你,还想得到巡游的恩宠?

女娲当然是唯母命顺从,但我告诉她们,伏羲毕竟没有责难大庭,也并没有向天下告知大庭的罪过,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宽恕了。

而且你们也听小王爷昆连说了,现在两部城邦都在西邦,人民情同手足。

这也是伏羲的意思,更是说明了广袤的西邦需要深入的治理。

虽然西狄十六酋已亡,但毕竟还有众多的部落存在,如何管理这方彪炳悍民?

本就出身在这里并从这里壮大的大庭是最有发言权的,西城需要大庭,宛丘也需要大庭。

而且如今大庭在最初只有三千余开垦之民建设部族,区区几年已经发展到两万多民众,这也正是体现了大庭的能力,更是对伏羲的报答。

同时,伏羲遣大庭来这边新垦城邦时明明白白封大庭为西部新城之王。

既然同样为王,若忽略不巡,在万邦眼中也会有损王族威望,明显你一碗水端不平啊。

因此,既然你大庭处处谦卑,表达了充分的尊重;那么王族也不会恃宠而骄,给你难堪。

于是这区区五百余人马来到大庭部的西部新城时,早早在城门口等候的龙官们很是惊讶。

原以为会万众大军浩浩荡荡,逞足王庭之威才能体现尊贵身份,却只是小小队伍,莫不是看不起我新城还幼?

或许是看出龙官们有所犹疑,当中一名龙官大踏步迎出,面向骑在马上的华胥夫人和女娲略一欠腰。

大声说着,“王以不备恩城,乃信矣!实感善哉!(王族母系恩荣万盛,不携带兵马,是对我大庭部最大的信任!千言万语道不尽王族对我部的恩宠!)”

果然与众不同,一眼便知我建议少带兵马以回大庭礼遇的用意。

在他大声的话语中,迟钝恍然的众龙官急忙共同齐呼感谢天恩。

骑在马上我看着这名优秀的小青年,在向华胥夫人和女娲致意后也侧过脸庞看着我,微笑的对我点了点头。

果然是那名“使者”。

无论到了哪里,百姓围在道路两旁的欢呼一如既往。

一方面观瞻王族风采,一方面这里的拓荒者都是从宛丘迁徙而来,能够再次见到自己的族母那种激动溢于言表。

就在这与民互动中骑在马上向坡顶王宫行去,遥遥出现王宫拱顶。

随后便看见王宫前的小广场上大庭居中,带着众恃从俯身在地拜候着王族母系的出现,不知保持这样的姿势已经等了多久。

没有立即叫起大庭,坐在马背上华胥夫人看了她几眼,而后才侧身下马。

走到大庭身前,还未来得及发问,就听俯身在下的大庭说,“罪庭拜王母胥。”

这句不用翻译凑字数都看得懂。

虽然伏着身子,大庭就知道站在面前的是谁,倒让华胥夫人心生一股母爱。

轻轻叹了声鼻息,“何罪予庭。(你哪有什么罪。)”

伸手将大庭扶了起来。

熙熙攘攘的城民们很自觉的四散离去倒让我很意外,原以为各封邦的接待环节都差不多,要让女娲说说话之类。

但看起来大庭有自己的安排,没有让远道而来的王族母系过多困累,而是将祭祀庆典放在了次日,好让大家能够有充足的休息。

人民应该是早早得到了大庭的指示,在拥护王族母系进入到王宫后,便各自欢喜的聊着离去了。

从走进宫门时我就已经瞥见了侧殿内新修葺好的一座大池,应该是大庭为王族母系专门新建的浴池。

这份用心也是感人,但我更加深深震撼于大庭的信息渠道如此精准。

看着面前对王母王后谦逊以应尊崇的大庭,眼前复现的是当初那个在去北城时大咧咧的小姑娘,回宛丘时恶狠狠的小怨妇。

如今,已经出落成沉稳又大气的一方封王了。

简单的寒暄后,大庭便离开了王宫,让王族好好休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