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暗流初现(前)(1 / 2)

加入书签

开篇明义!

上册说到王族母系终于巡游到了南邦,虽然还没抵达苏城,但这精心建设的“行宫”也是足够舒适。

费工费力就只为接待王族母系短暂的休息停留,莫非南王赫胥好大喜功铺张浪费?

当然不是!

既然来到了人家掌管的南邦地界,那就得向您列位先介绍介绍这位豪气万丈的南王赫胥,作为留名的上古大神到底是怎样的性格。

也好避免产生如最初对东王葛天的误会。

赫胥会是这样的性格,跟他的母亲息息相关,或者说跟她奶奶的命苦也有关联。

这怎么说的呢?赫胥氏一族的创立,是由他的母亲“伏义”在母系氏族社会中一手建立。

“伏义”何等人也,“风”姓,名伏义,号赫胥氏。是大伏羲氏族时代,风姓赫胥氏部执政的首任帝。

具传伏义的母亲,也就是赫胥的奶奶,年轻时是一位很有姿色的漂亮女人。

伏羲女娲政权的三十四任帝“团伏”在赫胥氏部落走婚时,曾与她结为短暂的“夫妻”。

但是,团伏在和她风流快活够了后,便走掉了。

年轻的女人耐不住寂寞,又先后与二十几名男人结为夫妻,真特么能干!

二十几个男人啊,没有一个跟自己长久相爱的人,命苦不?

反正后来她怀孕了,在还没有推行“婚姻”制度前,她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怀了哪个男人的种子。

不过那时也没人在意爸爸是谁,就生下了一名女孩,这个女孩便是伏义。

十五年后,伏义成长为一位有勇有谋的女中豪杰,她勇斗猛兽,力擒恶魔,成为赫胥氏族的女英雄。

伏义十九岁时就被推举为部落大酋长了,跟大庭当部落首领的年纪有一拼。

她能力也很强,尤其在与天抗争,争取发展的上古时代,虽然是女性,但性格极为强悍!

今考其族主要居住在骊山以南的蓝田地区,与骊连氏部落世代为邻,并互通婚姻。

也许就是由距今约50万年前的“蓝田人”进化而来。

根据文献,公元前6477年,伏羲女娲政权的三十四任帝团伏去世后,伏义还坐上了帝位,接替执掌起了华夏政权。

而且她执政期间,工作十分认真。

她纠正了前任帝渣男团伏留下的虚假浮夸之风,倡导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赢得了大伏羲氏族各部落的支持。

由于她勤于朝政,事必亲躬,劳心费神,她的身体逐渐衰弱下来,只活了五十多岁就病死了。

临终前她把帝位传给了外甥女娍义,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伏义。

所以有这样出色的母亲,南王赫胥自幼耳濡目染,如何不为人大气且强悍?

所以从侧面可以观察出,伏义也是一位很懂教育的妈妈。

如今很多家庭妈妈过于强势,独断专权,颐指气使的行“我是为你好”的大包大揽强权,往往造成孩子怯懦、胆小、没有个人思维能力的性格。

但,你看赫胥,完全没有这个性格缺陷,继承了母亲的王者霸气,这就是伏义真的明白如何打造人格。

知道人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精神和思维,也将会独立面对这个艰苦的世界。不愧是华夏先祖!

明确了南王赫胥的人格由来就不再多说伏义了,反正等到了苏城就会见到她。

南方多森林,且丘陵纵横交错,但因为处于黄淮流域,和东城所在周边遍布河流不同。

黄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间所存在的南邦,几乎就是建设在水上的,毫不夸张的说,苏城就是远古时代的“威尼斯”。

为什么赫胥所在的南城叫“苏”城呢?

因为赫胥也被人民称为“赫苏氏”,以尊名为仰,取“苏”为地名。

咱们还在这迎候王族母系的驿站,未到苏城,先说这“奢华至极”的接待“行宫”。

我从未见过如此宽敞的大屋,如果不是亲眼得见完全无法想象这极古时代的人力可以建设出这样庞大的建筑。

四四方方在地面夯出的台基,足足离地面最少四十公分,设立了五个台阶,台阶也是用厚土夯实。

粗壮的十二根原木撑起高高的梁,八纵八横间由藤蔓牵连的屋顶密不透风,内里同样可以见到对称排列的六根大柱,将这处大屋抓的紧密牢固。

和“宫殿”不同,并没有内屋和外屋之分,堂堂亮亮就是一整间!

这样的单体建筑面积恐怕在当时是世界之最了,还未见识苏城王宫的我暗暗心惊。

心想幸好这个时代还没有所谓“逾制”之说,连伏羲的宫殿恐怕也没有这样面积惊人的规模,目测四百平米是有的。

单层平面的四百平米啊!列位。

如果没有具体的概念,当然了,除非您是成功人士咱不多说,如果是咱们这样的打工族,就拿工作单位的面积来比较,多少还在发展中的公司都达不到这样的面积啊。

如果只是体量就让我惊讶,那接下来的震惊将是一波接一波的。

也许您无法感受,但我尽量描述的清楚一些,好使您也能同样体会到我所见到的一切不可思议。

这接待驿站的中心大屋内,四面的墙上全是幔帐!

而且是黄色丝绸的幔帐,这一点还好,有过养蚕经验的朋友应该知道,不是所有蚕结茧的时候都是白银银的颜色,有各种颜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