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南邦大军(1 / 2)

加入书签

可能有人会说我这书写的水词儿太多,您看,又一个“儿”话音。

“嗯”“啊”的凑字数。咳,那是为了语境好吧!

你看“打今起”和“打今儿起”哪个代入感更强?

咱是为了给您说书啊,您多担待。

而且我差那点水词儿吗?每天我定的就是六千字打底,哪章不是六千字往上?

我记得还有章直接干到七千多了,纯粹是为了表达的语境更到位让您看起来更过瘾。

要水词儿何必写这么累的文?像别人那样全对话拼凑不就是了。

不过多说一句,写到今天,又没评论又没票的,真打算切了。完全不知道您列位到底爱不爱看,全失动力。

算了,咱还是先书归正传——

如今的北城“夏邑”已经被围了一个多月了,具体的情况谁都不清楚,即便派出探子先行查探也无法得到具体的信息,因为夏邑被团团围住水泄不通,看不到里面啊。

不能再等了,柏皇跟众封王席地而坐开军事会议,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确认南王赫胥走丢了。

其实不是赫胥走丢了,而是所有的传令兵都找不到他部兵马。

这个南邦大军本来从地理位置上就距离北城最远,按道理应该会比其他封王晚到,但几百个传令兵一个都没遇上南王赫胥部,这就奇了怪了。

而如今东西下城三路大军加上宛丘十二万人马已经汇合,柏皇不能再浪费时间空等不知所踪的赫胥,即刻分配各军职能,布置战法。

简单的在地上摆了五块石头,代表华羲五路大军,柏皇指着最中间的一块骨头,是自己啃剩下的小排骨,代表被围困的“夏邑”城。

“探谓夷众,团邑。弗可复团,戊弗强尔。(根据探子回报,北夷人数非常多,把夏邑包围了起来。虽然我们人多,但绝不能再去包围围城的北夷军,这样会把阵线拉的太长,反而降低我们的军力。)”

“我持东戊强之,汝等共。(我带领东邦大军直接正面攻击,遇上谁算谁,你们也各自强攻。)”扔掉手中的棒子骨,东王葛天砸着嘴抹拭浅须上的油渍。

“弗可轻之。(不可轻敌。)”柏皇给他做提示。

“羲戊存壮,合善弗从。(我们华羲大军合并在一起才具备最强大的力量,不能轻易分兵。)”西王昆连也附和着柏皇。

“集众统,戊弗分我等做咩?(把军队都集中起来统一指挥,那我们干什么?)”葛天皱着眉头觉得难道自己只是负责把东邦大军带过来,然后交给柏皇指挥,自己就什么都不用干了吗?

“思异尔,以皇谓。(你想错了,我不是那个意思,一切以柏皇的决定为主。)”昆连对着葛天摆了摆手。

“王羲意我统戊,弗轻汝等诸王。北夷戊壮,却之,粟王交尔,弗复,却也。始求王羲。(大王伏羲命令我统帅全军,并不是夺了你们的军权。我首先要明确的是北夷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强大,你们可以猜想,北王粟陆是跟他们交过手的,而且一定吃了大亏,否则以粟陆的性格不会闭门避敌,更不会向伏羲求助。)”看着面前的诸王,柏皇再次指向中心的小排骨,“夷团邑存欺,邑构四门,我等自持部戊,以四门集袭。袭取,进驱;袭困,进城。(北夷团围了夏邑,这是他们没有章法,夏邑城有四处城门,我们直接携带各部人马突袭四面城门区。进攻有效的话,清理出城门区域后继续向两边清除夷兵;如果进攻没有达到好的效果,抢出城门区,先进入夏邑再想办法。)”

听柏皇这么说,东王葛天点了点头,又问,“引戎及边?(具体怎么安排?)”

挺了挺腰杆,柏皇捡起石块摆了下去,正式下达军令:

东王葛天,率东邦人马进攻左城门区;

西王昆连,率西邦人马进攻右城门区;

下王以昊,率下邦人马进攻后城门区;

将军胖子,率宛丘六万人马进攻正门区。

各部人马立即出发,以绕行方式避敌耳目,务必在第二天午前抵达预定位置!

以柏皇部战鼓为号,胖子宛丘大军率先出动的声响为各部统一发起进攻的信号。

明明自己带领的是人数最多的十二万大军,这一安排就给自己拿走一半儿,耷拉着脑袋想着躲不过去了,明天就要打仗了。

所有“鹿”人都在田间地头伸长了脖子,就看这密密麻麻的大军在各种呼号和指挥下动了起来,整齐的向北开拔。

收了胖子六万人马,加上自己的成纪部,总司令柏皇反而掌握了十二万大军。

这不是要夺胖子的兵权,毕竟胖子是宛丘将军,他相信伏羲的眼光。

但要直接指挥十二万人马同时行动这太难了,而且这第一期的军事目的是抢城门区!

四面大军同击的情况下,像四把尖刀直接将北夷大军的“粗环”切断,夷军必定方寸大乱!

自己冷眼旁观具体战势发展,瞅准机会便可大军出击,一举定胜。

五路大军这就向北进发,在入夜时分开始各自脱离,向指定位置分别绕行。

这边儿四十几万人马按柏皇的指示已经进入了战备状态,咱们得回头说说到底南王赫胥跑哪儿去了?

南邦和北邦刚好是一上一下,属于对穿地域,距离最远,按道理赫胥部军一定是最晚到达的。

但南王赫胥是何等人也?那是斩杀西狄如刍狗,霸气凛然之人!

而且您往河南下边儿看是哪?湖北!

在前面我介绍过,如果有机会一定专门写一次《楚国八百年》,太震撼了!

湖北在春秋战国时属于哪?就是楚国!

而在出现楚国之前更为久远的上古时期,楚地人是何等的存在?荒野蛮夷!

当初为了帮周天子灭商,原始楚人是付出了大代价的,几乎是以牺牲全族的代价倾力相助!

但最后因为自己过于偏远和原始,在周天子大赏分封天下时连院门都没进去,跪在远远的外围,也没得到赏赐,甚至连表扬都没有。

最后楚人首领悲愤不已,回到自己的部落后带领族人艰苦创业,经过几百年发展和壮大最后以绝对武力实力制霸春秋,最出名的就是五霸之一的“楚庄王”。

赫胥可跟东王葛天不同,对给自己上贡的异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你存在发展;也跟重心放在固土安邦的北王粟陆不一样。

作为封王中最具性格的霸王,一直以南邦强大的军力为自豪,纵横在广袤的南部地区,一度将势力侵入了上古的湖北区域。

上古楚地之人还处于蛮荒,民风彪悍,性格极为刚猛!可谓“狂野猛兽!”

湖北的朋友您别生气,我是真的在称赞。

对于这片区域的野人赫胥征服的实在艰难,而赫胥也是个野性十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人!

这一来二去两边儿都发现对方是个硬茬,结果都还挺相互佩服。

毕竟赫胥的战力更强,拥有更为先进的战法和武器,在南邦苏城的发展进程中归化了不少古楚蛮人。

这些蛮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当他真心被你征服,而且被你收顺,归服于你后,极度忠诚!

而且这些蛮人的战力惊人,一旦他们掌握了先进的武器和战法后,其单兵作战效能远远高于土生土长的华羲族人。

但华羲族人是什么样的态度?我堂堂大华羲人还打不过你这区区蛮夷了?

从身体素质上来说真打不过,但华羲族人更擅长团体配合,这就机缘巧合的实现了相互促进,大大提升了南邦大军的实力。

当赫胥刚接到伏羲的调兵令时,差点没把正服侍老妈伏义夫人的侍从吓死!

直接踹翻了面前的条案,大吼大叫!

对华羲族人有着最深爱执念,对华羲族的身份最为爱惜和骄傲的南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竟然还有蛮夷敢对我华羲族下手?

这无知且无礼的北部蛮夷实在是胆大妄为,我赫胥绝不容你!

当即集结八万南邦大军,留下一万余精锐留守苏城,当天就向北邦出发了。

为啥不论是伏羲派出的百来号人,还是柏皇后期派出的各路传令兵都没找着赫胥部?

因为快啊!

鬼才能想的到复仇心切的南邦大军行军的速度极快!

但“快”只是原因之一,另一个是赫胥大军“不走寻常路”!

穿密林跨江河,爬高山越草地,好家伙这八万浑身上下散发着兽性的大军,三个里边就有一个“野人”!

嘴是张的大大的猛烈呼吸,这脚下的步子可是一点也没减慢过。

水路众多的南邦不太需要马匹的加持,赫胥统领的大军全是步兵,而且全是长兵器!

胸前挂着弓箭腰后边别着石斧,漫山遍野的急行军。

这样的动静,就算有野兽也不敢靠近,但你让骑着马跑的传令兵哪找去?

原本至少,至少需要两个半月以上才可能抵达北邦的南邦大军,愣是不到五十天就出现在了夏邑,比柏皇正在部署调度中的集团军还早了三天!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彻底把柏皇的计划打了个稀巴烂!

您看赫胥大军来的快,但人家还不耽误休息,这一个个身强体壮的,精力极其旺盛!

估摸着即将抵达夏邑,赫胥还不忘让全军好好吃了一顿,然后又饱饱休息了一夜,在拂晓才动身,这就看到了被数量惊人的北夷围困的夏邑。

眼前的一幕让南邦兵士震撼不已,城池的周围翻腾着滚滚尘烟,遮天蔽日。

几十万人的呼喊如狂潮澎湃!

人数过于巨大,远远的看起来就像一个有生命的生物,不断的变幻出各种不规则的形态。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乱战,被逼入绝境走投无路的北王粟陆倾全城人口,如潮水一般从四座城门涌出!

有扔“炸弹”的,有拿石刀砍的,有射箭的,有拿着长矛长戟捅的,这边还有兵器脱落直接抱着对手啃的!

被统计选出的夏邑十岁以上全部有生力量,无论男女老少都参与了这一场决定北邦命运的大战!

即便如此,这十几万北邦人民还是很快就落入了下风。

他们从城内涌出,面对的是北夷壮蛮四面八方的合围!

而且除了剩下的五六万常备兵,更多的还是寻常百姓。

特别是那些年纪小的孩子们怎么可能是彪悍到极点的北夷蛮勇对手?

在对方极其凶狠的石锤砸击下不断堆起尸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