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喜提新车(1 / 2)

加入书签

中午,考察团一行人直接在工厂的食堂吃了一顿便饭,说是便饭,实际上伙食并不差,毕竟食堂的大师傅跟着李杰学过一段时间,手艺怎么可能会差。

这一顿饭吃的是宾主尽欢,即便是口味偏清淡的闽省代表团,对于今天中午这顿饭也是称赞不已。

吃完午饭,众人稍微休息就直接来到村委的会议室。

考察团此次来金滩村,一方面是为了考察金滩村的具体环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听取金滩村的发展报告,从中汲取灵感。

下午一点,金滩村发展座谈会正式启动,首先发表讲话的是永宁县王书记,经过简短的总结和展望,王书记便将话筒交给了马得福。

“下面有请马得福同志上台,由他向各位领导汇报金滩村的各项情况。”

啪!

啪!

啪!

马得福整理了一下一副,在一片掌声中缓缓走向主席台。

台下,陈金山仔细的打量着台上的这位‘年轻人’,虽然马得福今年已经三十多岁了,但相比于四十多岁的陈金山,对方的确算是年轻人。

上午的考察尽管时间非常紧凑,但一斑窥豹,陈金山不得不承认,金滩村确实很厉害。

在前往宁省之前,陈金山可是好好恶补了一番宁省的相关政策,吊庄移民的政策固然很好,可是那些吊庄户们全都是来自赤贫的西海固地区。

这些人几乎可以用‘一穷二白’、‘家徒四壁’来形容。

宁省本就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全省经济极度依赖于第一产业(即生产食材以及其他一些生物材料产业,泛指农业),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很少。

第二、第三产业占比较少,也就意味着宁省的工商业并不繁荣,同时也说明就业机会少,这些吊庄户大多只能依靠种地,或者农闲的时候出去就近打打零工。

众所周知,农业产品的附加值非常低,农民想要凭借种地实现脱贫,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除非采用大规模机械化种植模式。

但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的前提是‘机械化’,前期投入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何况,玉泉营地区的自然条件,并不适合大规模农业种植。

而打零工的收入又极为不稳定,综合而言,吊庄户们的收入渠道很有限。

然而,吊庄户们还要盖房子,要吃,要喝,要供小孩读书。

因此,绝大多数吊庄户们的头上都带着贫穷的帽子。

就在陈金山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世界中时,台上的马得福开始了汇报工作。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额是金滩村的村支书马得福,额今天汇报的内容是,金滩村过去一年的发展报告。”

“1996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这一年,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354,金滩村正式摘帽。”

“目前,村民们的收入总共可以分为三大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