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彭士愁举兵造反(1 / 2)
中原大乱之时,楚国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天福四年(939年)八月,位于楚国西部的溪州,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叛乱。
溪州(今湖南永顺一带)刺史彭士愁率领一万余蛮族士兵,攻城略寨、焚掠村镇,对楚国辰、澧两州发起攻击。
楚国的蛮族问题,早在马殷时就一直存在。从楚国的西部,至黔州东部,在这片崇山峻岭中,生活着大量的蛮族部落。这些蛮族部落的居住地区,方圆数千里,到处都是崇山峻岭,山水险阻,交通不便,车船不能通行。
唐朝对这些蛮族实施的是羁縻式管理,给予蛮族一定的权益。只要这些蛮族部落表面臣服,适当的交税和进贡,朝廷并不去干涉他们的内部事务,因此蛮族还是那些部落酋长说了算。唐朝衰落,朝廷连藩镇都管不了,更无暇管理这些蛮族。
自黄巢起义之后,楚国西部的蛮族部落摆脱了朝廷的控制和管理,成了一块独立的地区,各部落的事务均由部落酋长说了算。这块区域内的部落十分众多,大大小小的酋长有上百。他们大多桀骜不驯,又各自为战。论军事实力,自然不可能对朝廷构成威胁。
马殷在占据湖南之后,不可避免地和这些蛮族发生军事冲突。早在乾宁二年(公元895年)十一月,蒋勋便曾经勾结飞山、梅山一带的蛮族叛乱,攻打衡州和湘乡。之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马殷的楚国和境内的数十蛮族发生过数次大战。
开平四年(910年)十二月,辰州的宋邺和溆州的潘金盛,率蛮族兵侵犯楚国边境。楚国名将吕师周率兵讨伐,大破潘金盛,痛击宋邺,最后迫使辰、溆两地的蛮族部落投降楚国。
贞明四年(918年)八月,梅山的蛮族部落率兵骚扰邵州,被守将樊须击退。龙德元年(921年)七月,辰、溆两州的蛮族再次叛乱,率兵攻打楚国的州县,被姚彦章率兵讨伐镇压。
天成四年(929年)三月,横山蛮族骚扰邵州。此战马殷的大将王仝战死。马殷的楚国和这些蛮族部落经常发生军事冲突,但这些冲突规模都不大。同时每次都是蛮族首先挑事,楚国再发起反击。几次战争,楚国以压倒性优势获胜,几乎每战必胜。
这些蛮族部落名义上属于楚国,但也只能算是松散羁縻式管理,要想真正掌控深山老林里的这些蛮族,楚国似乎还没这个能力,当然马殷也没有这个想法。只要这帮蛮族表示臣服、缴纳赋税,和平相处,马希范延续了马殷的管理方式。
马楚不想多事,但蛮族却连这种松散的羁縻管理都觉得很不爽。溪州的刺史彭士愁,就是其中的实力最大的。彭士愁是原吉州刺史彭玕之弟彭瑊的儿子。开平三年(909年),彭玕投奔马殷,被马殷任命为郴州刺史。
开平四年(910年)六月,杨吴水军指挥使敖骈围攻彭瑊于赤石,马殷遣兵击败敖骈救出彭瑊以及他的儿子彭士愁。随后马殷任命彭瑊为溪州刺史。
彭瑊死后,彭士愁继任了溪州刺史之位。彭士愁骁勇善战、善于聚拢百姓、笼络人心、在溪州的经营十分成功,就连附近的蛮族,也愿意听从彭士愁的管辖。到了天福年间,经过二十多年的经营,彭士愁实力逐渐强盛。鼎盛时期,居然已经拥有了一支数万之众的蛮兵,成为当时湘西地区实力最为强悍的蛮族部落。
实力强大了,彭士愁自然会有想法,便开始酝酿脱离楚国控制的行动。马殷当政之时,虽然不断有各地各种的蛮族出兵骚扰楚国,但大多被楚军痛揍一顿,基本上是损兵折将,得不偿失。此时的蛮兵远不是楚军对手,因此彭士愁在这段时期内,倒是老老实实,很少出兵骚扰楚国。
彭士愁很精明,一则他的实力还不够强大,二则是马殷实力强大,三则马殷对他有救命之恩。因此彭士愁不敢存异心,他在等待一个合适机会。
马殷的死亡,让彭士愁感觉时机成熟,可以发动摆脱楚国控制的军事战争了!天福四年(939年)八月,彭士愁集合数万蛮族士兵,发动了蛮族部落对楚国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争。彭士愁发动战争的口号十分冠冕堂皇:反抗楚国的苛政、反抗楚国繁重的苛捐杂税。
马希范表面上统治着溪州的蛮族,自然向这些部落征收过某些赋税。马希范在楚国的统治虽然有些残暴,但也是发生在彭士愁的堂姐彭夫人去世之后的事。彭氏在世的时候,马希范表现还算不错。溪州一带的蛮族部落,内部事务基本上是由部落酋长说了算。
楚国对这些地区,鞭长莫及,也赖得去管理。溪州一带,是在深山老岭、崇山峻岭之中,蛮族百姓们的生活水平相当之低下。蛮族百姓过的也
是农耕生活,深山地区,可耕种之农田不多,也就意味着粮食产量不多。
粮食一少,蛮族们自然吃不饱。于是蛮族们就要想办法吃饱,于是到楚国去抢劫掠夺,就成了简单、有效的方法。很多蛮族部落的生活方式就是春秋耕种,夏冬抢掠。
之前各地蛮族的几次出兵骚扰,名义上是反抗楚国的统治,其实是为了吃饱肚子,掠夺资源。作为蛮族的领导,马希范不给经济援助,相反还要收取什么赋税,实在很可恶。于是彭士愁鼓动蛮族,出兵攻打楚国。
一方面,彭士愁希望快速摆脱楚国的统治,自己去当蛮族的土皇帝。另一方面,他想通过战争,掠夺些楚国的物质资源,并扩充自己的地盘。为了确保战争的胜利,彭士愁还派遣使者到蜀国,要求蜀主孟昶,联合出兵攻打楚国。
王建的蜀国被李存勖消灭后,唐廷没有对蜀地进行有效的控制。先是灭蜀功臣郭崇韬被李存勖冤杀,导致蜀地一片混乱。郭崇韬被杀引起了唐境的各种叛乱,魏州将士率先叛乱,开国重臣李嗣源不久后也加入了叛乱的行列。不久,李存勖在叛乱中被乱军所杀,李嗣源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新一任的唐帝。
但李嗣源同样没有解决好蜀地的状况。郭崇韬死后,孟知祥担任西川节度使,董璋担任东川节度使,成为两川的两大藩镇。孟知祥素有大志,打算不听从新帝李嗣源的管理,暗中有了割据称王、脱离后唐的想法。经过几年大战,他在吞并东川节度使董璋的地盘后,孟知祥占据了整个两川,开始和李嗣源较劲。
吞并董璋后,孟知祥正式宣布起兵反唐,并多次击败李嗣源对蜀地的进攻,最终成功在两川蜀地站稳脚跟。应顺元年(934年)正月,孟知祥在成都建国称帝,史称后蜀。孟知祥在称帝的当年,便因病去世,继任皇位的是他的儿子孟昶。
后蜀和楚国之间并不接壤,中间相隔的就是这些湘西地区的蛮族部落,谁能控制这些蛮族,谁就能占得军事先机。但孟昶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似乎对于联合出兵没兴趣,因此找了个路途道远的借口,拒绝了彭士愁的请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