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咱不是一审判决执行人,咱是二审审判人(1 / 2)
对于董卓以朝廷名义任命一批名士到益州辽东来搅混水的心态,李素大致还是能摸透的。
他当然知道,董卓不至于傻到认为可以“靠一纸诏书,就从刘备那儿夺走几个郡地盘”。要是诏书那么好用,就没有讨董联军了。
所以董卓更多是有枣没枣打一杆,类似于历史上曹操派祢衡的心态:能给刘表造成损失固然是最好,否则让刘表杀了祢衡也不错。
具体的规划应该是李儒帮他想的。这也就注定了,被抛出来的棋子,多半是不受董卓待见也不可惜的废人,人设参照祢衡。
刘备自然不会跟李素卖关子,直接把问题抛了出来:“董卓这次以朝廷名义,一共封了四个官,我最担心的,是辽东太守公孙度,此人曾任冀州刺史,资历人望都是够的,据说还跟徐荣同乡做京官时就跟徐荣认识。
我怕麋子仲若是笼络不住徐荣,会有危险啊,咱千里迢迢,也帮不上他。而且前年汉中平定之后,我就公然纳了贞儿为妾,现在想想还是有些唐突。如果被人借此说事,说麋子仲那个辽东太守是我强推上去的,德不配位,如何是好?”
刘备最担心的,显然首先还是糜竺,因为糜竺自己的武力根基不行,是典型“趁着灵帝驾崩前大笔撒钱买官”上位的,这种人也没有清流名士会同情他。
这事儿李素也没办法,只能是安慰:“兄不必担心,兄之所以如此忧虑,完全是因为当年你不曾亲见麋子仲如何笼络徐荣太史慈。我在辽东是亲眼看见的,他极为舍得仗义疏财礼遇麾下将校。此番定然无虞。”
当初辽东太守交接的那几个月,李素是在襄平坐镇的,刘备那段时间是在雒阳当宗正少卿。没有亲眼所见,难免多些牵挂,现在才算彻底释然。
“贤弟如此说,我才放心。那就不想子仲了,说说我们自己的麻烦吧。”刘备松了口气,继续说道,
“董贼这次派到益州来的,主要有三人,益州刺史,他封给了颍川名士扈瑁。另贬御史中丞许靖为巴郡太守侍中种辑为广汉太守黄门侍郎荀攸为蜀郡太守听说都是因故为董贼嫌疑厌憎之人。”
刘备说到这儿,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用介绍小道消息的口吻低声八卦。
许靖被董卓所厌弃是去年袁绍起兵后不久的事儿了。因为许靖曾经作为尚书令周毖的副手,一起主持过董卓当权初期的人事选才工作大封党锢名士为各地太守。但后来这些人都成了讨董诸侯所以周毖第一个被董卓清算杀了。
许靖辅助周毖,责任稍微少点倒是没被直接诛杀,但董卓也在找时机借故贬斥。这次想起许靖当初提拔为御史中丞之前就是以“封巴郡太守不就”为理由留京的就一脚把他踢过来,贬为旧职借刘备之手杀许靖让刘备害贤。
而荀攸种辑这俩人,则是因为有一定的嫌疑被牵连进“伍琼刺董案”,但又没抓到证据董卓拿不准该不该直接杀就贬了让刘备杀。
这个案子的涉案人员一共有五人,直接动手的是伍琼,因为事泄直接被董卓杀了。另外四个涉案人有尚书郑泰越骑校尉种辑,另外就是荀攸何颙。
荀攸何颙属于稍微有点间接证据被抓进牢里审问了一番,何颙胆小都没确证就畏罪自杀了,荀攸在牢里好吃好喝很淡定结果董卓都怀疑是不是冤枉他了,就把他放出来外放借刀杀人。
郑泰种辑则是根本没入狱,他们嫌疑更轻只是被人说“他们之前经常跟伍琼荀攸三人走动”。
然后郑泰没等董卓动手就直接逃亡离开长安走武关道逃去南阳投奔了袁术,所以这次的名单里没有他。
种辑则是一直潜伏着,结果也出现在了宁枉勿纵外放清单里。
李素并不知道,荀攸被放蜀郡太守,这是历史上本来就如此处置的,没有任何蝴蝶效应。只不过历史上这个点还有张鲁在截杀汉使道路不通,所以荀攸知道董卓想让张鲁杀他,就也学郑泰的逃亡路线,先去荆州避祸
事实上,历史上这一波长安官场清洗导致的大逃亡里,有很多贤才都去了荆州避祸,这也是诸葛亮说刘表“能安顿流亡贤士而不能用”的主要原因。因为这波名士至少在荆州住了五年,直到建安元年196曹操迎奉天子到许昌后,才陆续重归朝廷被曹操用的。而刘表就愣是好吃好喝养着这帮人五年,却几乎一个都没重用。
至于最后位置最高的“益州刺史扈瑁”,这人几乎是个小透明,只知道是颍川大名士,但什么成绩也没有,也没有得罪董卓。
但他历史上就是在刘焉暴毙后被朝廷派来接任益州刺史,然后还被张鲁拥立了,想作为反对刘璋接班的筹码。只是庞羲在葭萌关挡住了张鲁,所以扈瑁也就在汉中老死没能到成都上任。
这些信息,刘备当然不可能全都知道,他只是挑自己知道的部分,跟李素介绍了一番,然后就问李素处置方式:
“这些人几乎都是名士,还有个别是有刺董嫌疑的义士,杀了他们,我就要承担害贤之名。但如果让他们掌权,又会搅乱我们的布局,也有可能把我们内部的现状情报泄露出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