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关云长水淹陈仓(2 / 2)
醒来之后,他吃了点东西,揉揉眼睛,观察战场局势,还真给他发现了不少了不得的东西。
“城门外二百步,怎么有几个土台子从水中冒出来了?那里水深该有半丈多了吧?原先也不是高地,难道是关羽连夜让人堆土的?肯定是了,旁边还有小船往来在送东西!快,出城去破坏,杀散那些民夫,不管他们是在做什么,肯定不是好事!”
张济想起昨夜的噩梦,直觉告诉他不管关羽想干什么,总之破坏掉就对了,一切跟关羽反着干。
然而没人听他的,军官们只是面面相觑:“将军,城外水深半丈,我军都是凉州人,不习水战啊,也没有船只,只有临时用梁柱结扎的木筏,这可如何出战?”
张济病笃乱投医:“那就放箭!试试城头最硬的床弩,不就两百多步么,床弩还射不到?”
这次倒是有人听了,但尝试很快也失败了,因为床弩只能杀人,却无法破坏工事。敌军用夯土和木柱做了围挡,根本无法破坏。
心中惴惴不安地等到午时,谜底终于揭开了——原来,关羽这几天假装在城西干燥地带大张旗鼓破坏外围工事、打造投石机,最终却把半成品的投石机用船运到了城东阵地,而且运土堆了几个台子把投石机装上去,就瞄准墙根被泡水泡得最松软的东侧南段城墙砸。
配重式投石车这玩意儿,刘备军造出来也有三四年了,只不过原先注意保密,只在蜀地等偏远站场使用,外部军阀不太了解,但风声应该也是听过的,隐约知道“刘备的投石机特别厉害”,但不知道原理和样子。
不过,刘备军的投石机分量、规模也是在不断研制进化的。三年前拿出来的只是一次性丢七十汉斤独头石弹的,现在已经强化到丢一百五十汉斤,对城墙的破坏力也更加惊人一些——
说句题外话,一百五十汉斤也不是很夸张,历史上蒙古人砸破襄阳城和临安城的回回炮,复原出来大约是丢一百五十公斤的石头,折合三百市斤、六百汉斤,所以比李素眼下的货色还大四倍!
这一次之所以刘备阵营准备如此充分,也是考虑到要攻打的陈仓之类的城池,要比原先蜀地那些山城的城墙更高更厚,至于长安,那更是只有郿坞、雒阳能与之相比,都是城墙“高厚七丈”的恐怖存在。
不管城墙的夯土硬不硬,光是一想到厚度就有七丈、折合十六米,都很少有人会觉得光靠一颗颗七八十斤的石头砸能把墙砸塌。最多是砸出一些顶部土方塌落、变低矮些的缺口罢了。
废话少说,一百五十汉斤石头对付长安城墙或许依然不够用,对付正常情况下的陈仓,或许也要费好几天手脚、得碰运气连续对一个点密集火力猛砸。
但幸运的是,关羽现在要面对的陈仓东侧南段城墙,已经不是“普通状态的陈仓城墙”了。
首先,这里从正月三十日开始,城墙根就被积水淹泡了。今天是二月初六,已经泡了整整六天,水位最深是半丈多,折合后世一米五,足够淹死郭、冯之流。
历史上秦始皇灭魏国时,就是由王贲掘开黄河大堤、水淹大梁城(开封),黄河水泡了三个月,别的什么都不用干,大梁城墙就直接轰塌了。
陈仓本就不如大梁,要是纯靠泡,泡上一个多月也能塌,只是关羽等不及那么久了。
所以他在泡酥的同时,再配合重型投石车。
“轰隆!”
“呼隆!”
一颗颗的大石头呼啸飞过两百步的距离,散乱地砸在陈仓城墙上,不过半个时辰,外面的城砖和基石就纷纷崩裂脱落,被砸得碎末四溅,渐渐露出了里面的夯土。
而这些夯土的质地,看起来也不像是用来做夯土的黄土或者高岭土,反而好多地方色泽淤黑,看着都像是河里疏浚挖出来的腐殖淤泥。
包括关羽本人,直到这一刻,都还没想起来——五年前入川之前,刘备军和皇甫嵩、董卓军,三方联手,在五丈原至陈仓之间,跟韩遂打过一仗。
那次韩遂被击退后,皇甫嵩与董卓负责追击扩大战果,刘备军友情帮忙守了一段时间的城,李素还非常好心的出钱包工不包料,帮皇甫嵩整修了一番被韩遂攻打半年而残破不堪的西北两侧城墙。
只是苦于刘备和李素当时预算不足,包工已经是极限,包料包不起,只好拆了东南两侧的优质夯土和石料去修西北两侧,然后又挖了渭河里的黑烂淤泥填到东南两侧城墙的夹芯里,表面上看不出豆腐渣工程。
这当时也没什么坏心,就是设身处地为大汉忠臣皇甫嵩与董卓考虑,考虑到他们的主要威胁是韩遂,所以陈仓城的防务就该重西北而轻东南。
再说这事儿都五年了,但凡西凉军有点种田的耐心,好好经营自己的领地、经常翻修城墙,那也能发现这些猫腻啊。
谁让陈仓城此后数年多次发生战事,被攻打的确实只有西北两侧面对韩遂的城墙呢?东南城墙确实一次都没发挥作用,也没被敌人破坏过,所以这个豆腐渣隐患才藏得这么深。
说难听点儿,但凡有别的攻城者来砸开一次,那也相当于黑客帮杀软公司找到了后门漏洞,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既然你硬是五年没种田,就怪不得关羽了。
“哗啦!”随着一声巨响,连关羽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怎么才砸了半天,城墙居然塌了一个大口子,四丈高的城墙在这个位置被砸得只剩一丈左右,然后在水压的作用下继续扩大溃破,很快墙倒众水推地涌了进去。
“有船的士卒,全军坐船突击!从砸开的城墙缺口冲进去!这又是高皇帝显灵了!是天佑汉中王!”
关羽兴奋不已,带着几百条小船就往缺口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