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派王朗去监视赵云鲁肃(2 / 2)
刘协扫视全场,对朱儁投去鼓励的眼神,让朱儁最后扮演定海神针、消弭朝中分歧。
朱儁原本是不想发言的,主要是他身体不太好,已经没了当年的雄心壮志。
历史上的朱儁,在195年就死了,不过历史上他的死因是“郭汜扣押百官时,朱儁性情刚烈,不甘受辱气死”,所以现在没有了郭汜的羞辱,他好歹还能走动。
但毕竟也是六十好几的人了,身体本来就不好。去年下半年为了操心彻底修复雒阳皇宫的事儿,他又亲自奔走、经常加班加点监督工期,深秋初冬的时候还偶感风寒了两次,身体愈发虚弱。
刘协让太医给朱儁看过,当时也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只是让朱儁静养。回来后刘协私下里问那个太医,让他别怕说错话,不要讳疾忌医。然后刘协就得知:哪怕朱儁没有别的什么意外,估计也就这两年了。而且风寒和劳累让朱儁的心肺都有一定的受损。
从现代医学来看,那就是高血压心脏病这些风险都在提高,还有风寒转化的肺炎渐渐趋于慢性。当然这些细节太医肯定是说不出来的,古代也没这些医学概念。
从那以后,刘协就给了朱儁唯一的特权——上朝的时候可以赐座。
此时此刻,朱儁见他不出马就没个结果,皇帝也给暗示了,就挣扎着要撑着身体站起来。
刘协连忙出声,示意旁边维持朝议秩序的宦官过去扶着:“大将军不必起身,坐着回奏即可。”
朱儁拱了拱手,顺势重新坐好:“陛下,老臣以为,汉中王此议,于国有益。长远来说,确能减少边将割据。至于他先试点哪里、后试点哪里,并不是眼下最重要的议题。不如先做下去,效果好了,自然可以要求他在所辖数州全面推广。
天下还有那么多州牧恋栈不去,不肯支持这项改革呢,我们何必对汉中王苛责过多?天下大势板荡如此,皇室权威衰微,乃近十年战乱,累至今日,自然也非一朝一夕可解决,陛下春秋鼎盛,何不嘉奖忠善,徐徐而为。”
最后这句话,对刘协的打动很大。
他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他才十五六岁,还有得等,找机会找借口挤兑住天下统兵诸将才是最好的,反正那些长辈军阀都活不过他。
“既如此,便准皇叔所奏,太常卿,拟旨。”
准了设立三使和调任李素为雍州牧后,下一个议题就是确立其他一些原先就没有州牧的州的三使人选——这跟前一个议题是独立的,一码事归一码事,要单独讨论。
刘备要拆分益州为益州和滇州,然后在益州、滇州推荐三使人选,这些刘协已经不过问了。
但刘备建议在交州设三使,这是肯定要经过朝廷讨论的,交州有机缘设使,只是因为交州刺史张津被杀之后,朝廷没有任命交州牧。
刘协:“皇叔另一封表章中,表安南将军赵云领交州防御使,长沙太守鲁肃为交州布政使,并希望朝廷配合于他,从朝中另派一人为交州观察使,以见证三使制度的效果、能否不战而使交州各郡重新归于朝廷统辖、按旧制四时纳贡。诸卿以为赵云、鲁肃是否胜任?若从其议,观察使又派何人为妥。此人既要足够秉公,又要名望足以服众,才能监察鲁肃施政。”
刘协对于刘备表的这两个人选里的赵云,还是非常有好感善意的。毕竟赵云当年在十常侍之乱中、刘协从南宫通往北宫的复道上,跳桥逃生,赵云救助过他。刘协后来也观察过几次,发现赵云是刘备帐下诸将当中最重视大义的。
这一点跟关羽张飞不一样,关羽张飞更多就是跟刘备私交好,他们忠汉是因为忠刘备。而赵云的忠汉更多是纯粹的忠汉。
所以刘协言语当中,下意识就表达出了一个倾向:如果派去观察使,那也是观察鲁肃的,赵云不用被观察。
朝臣能做到如今的位置,个个都是人精,他们也听得出皇帝的倾向,也不想吃力不讨好做这个恶人。一番商议之后,杨彪赵温蔡邕达成了统一意见:
“起奏陛下,臣等以为,各州设置三使,位在太守之上,必须从朝中派出9卿级别的重臣担任,才足以示重视。9卿之中,现有大鸿胪王朗执掌安抚各方,正当其责。且王朗担任大鸿胪前,原为会稽太守,了解南方山越事务。让他观察交州、协调夷越、督促鲁肃,足以示天下以公。”
刘协看这一次朝中意见居然那么统一,也就大笔一挥,颁布旨意让王朗去监视赵云鲁肃。
这也算是朝廷往刘备阵营内部安插的一颗钉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