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敌人不上钩就继续扮猪吃虎(2 / 2)

加入书签

在吴军当中,那些老人如今至少都是伍长什长了,不可能还是普通基层士兵。这就等于程普军中有大量基层幸存的军官士官,都是见过当年轘辕关之战血拼吕布、樊稠、胡轸的惨烈的,也见过赵云最后击退残血吕布的辉煌。

可谓全部军官心里都压着一层心理阴影,类似于中国队当年背负着“28年逢韩不胜”的历史战绩负担。

当魏延和张著终于冲了出来之后,程普心中倒是不怎么紧张了,他也很快做出应对:

吩咐指挥鹤翼阵东边那个“翼”的吕蒙调整弓弩队的警戒方向,提防魏延。同样指挥西面那一翼的宋谦提防张著。

当然,程普并不知道魏延和张著的名字,正如赵云也不知道吕蒙和宋谦的存在,毕竟大家都没开上帝视野秘笈。

而那些无名下将就算挂了姓氏旗帜,对面的大将也不知道这些姓魏姓吕的杂鱼具体是谁,谁让他们现在官还太小呢。

魏延张著迂回到侧翼后,见程普的阵型依然没有变化。只是让两翼的弓弩手改变了架弩戒备的方向,却丝毫没有回缩护住中军两侧,中军两侧只有长枪兵严阵以待。

魏延见状心中暗忖:“程普这是看不起我只有五百人,觉得不用把弓弩手缩回来,就光靠中军长枪兵密集列阵便能挡住我的冲锋。

而且他也不怕我背冲他左翼的弓弩手,那边至少有三千弓弩、一两千近战兵,在我五百骑兵接近的过程中,就会被射杀不少,剩下的到了近处也没有足够战斗力破阵了。”

以骑兵对付有远程火力的敌人,最怕的就是小股骑兵添油战术,结果给对方分批输出杀伤的机会。

倒是跟近战步兵打的时候,骑兵可以小部队骚扰,不怕添油,因为近战可以一沾即走,人多的一方没有射程也就没法集火输出。

魏延人太少,他很快就认识到,自己背冲吕蒙那一翼,恐怕会被射成马蜂窝。人有铁甲保护,战马也会成马蜂窝。既然如此,还不如恐吓性地冲冲看中军的长枪兵阵,那地方可以打不过就跑。

拿定主意之后,魏延随机应变地执行了赵云给他的“逼迫敌人变阵失去机动性”任务,果断带着五百人往没有弓弩保护的程普本阵侧后冲去。

程普看到这一幕,惊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那打着魏字旗号的是何人?我军两翼各四五千人,中军有一万五。他只有五百人,都敢冲我一万五?就算我弓弩没缩回来,没有远程压制,他也是找死!”

“枪阵戒备!”程普让身边的传令军官把令旗一招,擂鼓助阵,中央的椭圆枪阵立刻就变成了一个刺猬状。

魏延当然不是真的乱撞找死,他在发起冲锋前,已经交代过了身边的军官。这也是小部队的好处,人少可以随时灵活改变战术,通知传达很方便。

他真正的指令,是冲到近前之后,横掠过阵,然后少量会骑射的骑兵可以抛射箭矢骚扰打击敌士气,剩下的士兵也能逼近到二十步内丢一轮标枪。

用一次性的标枪削弱敌人,这个战术已经是两年前马超在西北的时候渐渐发扬光大起来的了。赵云的部队一开始不会用,两年下来也训练磨合出来了,但没马超的西凉骑兵那么精熟。

不过,赵云要交战的敌人是南方诸侯,敌人也缺乏长枪骑兵,步兵的长矛也短一些。所以赵云不用带那根随时会折断的超长备用骑枪,带的一次性短标枪数量也减少了一根,只带两根,省出负重节约马力,综合战斗效率更划算。

魏延气势汹汹地冲到程普中军侧后方,眼看着双方距离逼近到五十步之内,魏延那五百骑里有一两百武艺高强、略懂骑射的士兵就开始胡乱攒射,对面的长枪兵本就是肩并着肩,架盾也就前几排在架,只要抛射到后排,几乎都不用瞄准,就能溅起一朵朵血花。

前排顶盾的长枪兵倒是不怕这种箭矢,但很快魏延军前排三百骑逼到近前,六百根标枪分两波密集投掷,因为标枪巨大的惯性和马匹的初始速度附着的动能,许多盾牌被轻易磕偏甚至洞穿,随后就是一篷标枪雨往阵型微微撕裂的薄弱环节继续倾泻。

魏延瞅准一个机会,在程普枪阵的某个位置被砸出缺口之后,他亲自拨转马头,直挺挺往那个枪阵已乱的侧切口扎进去,大刀飞舞,连斩了五六个吴军长枪兵。

这一切,都没有军令的指挥,完全是对瞬息即逝的战机的临场把握、身先士卒。

旁边的铁骑也丝毫没有等魏延的将令,只是看魏都尉亲自冲在第一个,那他们也义无反顾跟了上去。甚至还想吼几句“陷阵之志,有死无生”。

“快调整!缺口左右两翼的人堵上去!”程普眼看瞬息之间己方就被近战杀了数十人,还有近百人被撞翻,口子有被越撕越大的危险,立刻催督后排预备队上前堵漏。

好在魏延的标枪都丢完了,刚才的远程攻击阶段造成的总杀伤也不过百余人,不可能再靠远程火力撕开新的缺口。所以看后排预备队密密麻麻顶上来,魏延也没打算继续正面突破。

魏延只是再次往左拨转马头,往左边冲杀那些敌军前几排长枪兵的侧身。密集大阵之中长枪兵掉头转向非常困难,容易混乱戳到自己人。所以被敌人撕开口后往两边冲杀,实在是有苦难言。

钢甲骑兵巨大的冲击惯性、加上长坂坡本来就的北高南低地势,瞬间就导致魏延在程普大阵东侧南段前排趟出一条血路来——

这里必须强调一个细节,当时魏延是从东往西侧击撕开程普阵线口子的,程普堵口后,魏延可以选择左转往南侧冲,也能右转往北侧冲。

但魏延非常果断地选择了全军左转往南冲,丝毫没留恋伤口北侧的战果,正正是因为魏延心中始终装着对战场全局地形的判断。

从北往南是下坡,从南往北是上坡。在长坂坡上铁骑冲锋一定要往下坡冲!否则克服爬坡重力都能导致铁骑的速度慢不少,冲击力大减。

于是乎,那些转身不及、长枪还朝着东边的吴军前排长枪兵,简直就如同高速公路下坡路上的减速带,被大货车一轮轮地碾过。

——

ps:今天反正写不完,就这样吧。明天七千字大章把长坂坡写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