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李锺伦聚凶议欠银,王夫人家宴论陈昭(二合一)(1 / 2)

加入书签

其实并非陈昭不想查出实际证据,法办李光地一族的侵吞田地案件。

而是站在钦差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江南的官职上,他还真的查不出证据来。

毕竟天下间的大地主都是差不多一个德行,既然兼并土地,吞并田产,那么至少在官面上做的合规合法,否则岂不是给自己留下口袋,让官员们拿捏?

因此他们侵吞了十万亩田产也好,百万亩田产也罢,这个田契自然在他们自家手里,官府衙门的鱼鳞清册一定会和田契一模一样。

更关键的是,衙门当中做事的,一定会有这些大家族的忠心义仆,保证绝不会出差错。

当然这还不是全部。

临近府县的寺庙、山林肯定有各种盗贼,他们肯定会和这些大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每每从他们的命令杀人越货。

这不是一个两个大家族这么做。

全天下的大家族都是一个德行。

封建社会嘛,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黎民百姓就是被剥削被压榨的待遇,就该安安做饿殍,满足士大夫各种奢侈享受。

所以陈昭手下的官吏再多再精干,施世纶提供的各种证据再完备,本质上也对付不了李家。

作为当了好几次皇帝,制定过王朝律令,又在现代社会受到毒打和享受,读过屠龙术和导师名著的陈昭,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他一早就和施世纶说清楚了。

施世纶又何尝不知?

但他出身奴籍,若不做又臭又硬的官场厕石,如魏征拼命上谏一样,只怕死后不得安宁,儿孙也保不住。

因此,在整个江南瞩目的李家侵吞田地案件,就似乎这么草草落幕了。

就在当地官府百姓注视下,陈昭已经说出这样的话来,谁敢质疑?

可就在此时,陈昭忽然又开口道:“李大人,李家侵占田地一事,完全是子虚乌有,那么国库欠银一事,该有个了解了吧?”

“什么?”李锺伦面色一变。

“太上皇在位四十五年,李阁老宰执天下近十五年,多次随驾南巡,共借国库银两一百三十五万,如今积欠二十年,是到了还账的时间了吧?”陈昭淡淡的说道。

虽然语气淡淡,但是声音却传遍了四周,在场的所有官吏百姓,全都听得清清楚楚。

“这个……”李锺伦哪里想到陈昭来了这么一出,居然当着这么多人索要国库欠银。

问题是,他一个锦衣卫番子、钦差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既和户部也没关系,也和内务府没关系,我家欠国库银两,关你什么事?

可他不能这么说啊!

因为陈昭的官职,明晃晃有个“钦差”两字。

钦差懂不懂?

皇帝委派的,代天巡视。

人家这么一问,基本上等同于代天讯问,你敢不回话?

他能说什么?

能说李家家大业大,入不敷出,无力偿还,请钦差在天子面前美言几句?

他当然不能这么说了。

加油几十万亩良田,单田产年收入都在几十万两银子,更不用说其他店铺、生意之类的。

他哪来的胆子说入不敷出?

想到这里,李锺伦刚刚站起身子,又吓得趴在地上:“回钦差大人的话,李家一定会竭尽全力,早日清还欠银。”

陈昭哈哈一笑,扶起李锺伦,大笑道:“好好好!李大人知道,本官被称为陛下的善财童子,在金钱营务方面颇有心得,也得了圣上委派,专管此事,因此见到李家这等大族气象,忍不住想起国库欠银之事,所以随口问了一句,李大人既然这般忠君爱国,保证早日清还欠银,本官心中高兴,必定回去告诉陛下,陛下大喜之下,李家必定绵延诗书,香泽后世。”

李锺伦一听是陈昭自己独断所问,和皇帝没关系,不由得大怒,面上唯唯诺诺,心里却早就麻麻批了。

……

等陈昭离开常州之后,李锺伦立刻召来那群关系深厚的之人,如了因、甘凤池、白泰官等人,全都聚集在自己府上,所有下人全部退出,只留下自家老管家在门外守着。

李锺伦站在大厅当中,沉声道:“各位,钦差大人在常州的事情想必已经知道了,他先是说本官侵占田地之事完全是子虚乌有,本官还以为他是忠心朝廷的好官,没想到他当即要我李家还清国库欠银,还明说是自己想说的,和他人无关,这分明就是奸佞小人。”

“众所周知,当年太上皇六下江南,为了迎接圣驾,各家各府都是流水一般的花银子,不得以向国库借了一些,当时太上皇心知肚明,从未要各家还钱,当今陛下也是圣明,从来没有提过此事,可是这关陈昭一个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兼锦衣卫番子何事?”

“我看分明是朝廷上某些人,眼馋我们李家的富贵,在京师,在圣上面前恶语中伤,像施世纶这般出身奴籍之辈,来这边寻衅刁难,本以为这十几年过去,已经无事,谁想到又来个陈昭,唉,真是不知道如何是好,请各位来,也是请各位帮着拿个主意。”

听他这么说,在座的诸人彼此交换眼神,李家的置办家业到底是怎么回事,江南地方,稍微有些地位的人家谁不知道,不过这等事心中有数也就罢了,没必要较真。

但此事已经了解,关键是的沧淮国库欠银之事,这事可就太大了,几乎能牵动整个江南风波。

当年太上皇六下江南,多少家族大户借了国库银两?

不只是江南,京城那边难道没有?

太上皇晚年一直仁慈,从未为难过各家,所以大家一直这么欠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