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相持(六)(2 / 2)

加入书签

而将地点选在船头,并喊上所有船长、军官,就是要申明军纪,使之随着裴楔的公开处斩,变得肃然。

说不好听一点,哪怕士兵们明知自己是想让麾下弟兄们去送死,也必须照做。

可……

事情怎么会演变成这样?

本来是杀鸡儆猴,结果“猴子”们如此上道,争着抢着要杀裴楔来展示的自己决心。

一时间,见惯风浪的李舜臣愣在原地,竟不知道究竟安排谁去杀裴楔,大家都如此激动,生怕落于人后,生怕被人专美于前。

不远处。

跪在地上的裴楔满脸难以置信。

我……我老裴人缘就这么差?

这些争着抢着要杀他的人,都是老部下,皆参与过漆川梁海战。

大战将启前,一些人主动提议脱离队伍,为三道水师保留一点火种,有些则放话言明,力撑自己离开。

不仅如此,有人听到坐镇水军几个月,却将自己吃得肥头大耳的主帅元均,在乱军之中尝试逃跑,因肥胖过度被倭人追上,一刀捅死的消息时,特意作诗赞曰:

闲山一岛国南门,底事朝廷易将频。不是元均初负国,元均之腹负元均。

一首打油诗,只为哄他开心。

为什么?

当初大家一起脱离本阵,相谈甚欢,相见恨晚,怎么一切变得这么快!

作诗的男人魏峰,那时候有多谄媚,如今就有多决然,生怕李舜臣不让他操刀行刑……

可惜裴楔这辈子都不会想到,有一种人叫:扮演者。

为了利益,他们可以变得大义凛然,舍生取义。

同样,也可以变成阴险小人。

在过去,魏峰扮演过雾都警察、铁血战士,为正义甘愿牺牲一切,傲骨铮铮。亦曾在三国世界引刀成一快,斩断烦恼根,进宫服侍皇上,只为夺得传国玉玺、天子六玺。

此时此刻。

听着在海面上回荡的一声声“西八”“西八”,魏峰装作被激怒的样子,当即抽身,不参与争吵,更不等待李舜臣指定人选。

寒光闪烁。

裴楔的头颅与脖颈分离,由于太过快速、突然,来不及冲天而起,鲜血也似乎慢了一拍,亦未曾从腔子内涌出。

甚至因为是武将,生命力异常旺盛的缘故,竟然还保留有意识,裴楔并没有死亡。

几乎是同一时间,其它扮演者纷纷反应过来,立刻作出反应:

拧身——抽刀——

有人砍手臂,有人斩向大腿,有人刺向咽喉,有人对着即将起飞的脑袋以力劈华山之势落刀……

在士兵以及李舜臣眼中,这群船长像是商量好了一样,魏峰先手,拉开一个序幕,其它人旋即追随。

一同送裴楔上路。

这种默契……

李舜臣想到了最开头,却没有料到中间过程,以及结尾。

血肉横飞!

刀光剑影中,临阵而退的先锋官裴楔连个全尸都没有留下,真应了一种被废除数百年的酷刑:

乱刀分尸,剁成肉泥。

最后,有五人各抓着一块还算完整的躯块,转过身来,看着李舜臣,似乎是要为自己请功。

反应一直比其它扮演者快半拍的魏峰,扬声道:

“临阵脱逃者,便是如此!”

“动摇军心之人,可斩!”

“……”

余者纷纷效仿,军心谈不上大振,但绝对没有人敢想着逃跑,就是死也要死在倭人手中。

虽然目的已经达成,但李舜臣却觉得莫名的有些心寒,他未曾下令,麾下所有船长就不约而同地杀向罪将,手段极其残忍……

这不是忠心,而是集体抗命。

倘若目标改成自己。

李舜臣不敢往下去想,他敢杀先锋官裴楔,来典明军法,可万万做不出处决所有将领的事情。

杀倭寇……

只要杀倭,关键时刻能服从命令即可。

此情此景,这位名垂青史的抗倭英雄,心中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不得不说,扮演者那种为了剧情参与度,为了表现自己,而不顾一切的疯癫劲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彻底震慑住李舜臣。

前方海域。

陆离虽无缘欣赏故人表演,但表情却同样精彩。

来岛通总没死?

那接下来不就是鸣梁海战……

先前对着茫茫大海,畅想、凭吊了个寂寞,这场传奇战役没有爆发,不,更准确来说,是即将爆发。

面前这只小鬼子是一船之长,大小也算个人物,说出来的情报,与其它鬼子的口供一印证,不难搞清楚状况。

“大人,怎么办?后面有四百艘倭人战船。”有妖魔开口询问。

千总秦川,以及近五百士卒默默注视陆离,等待他拿主意。

打?

肯定打!

到嘴的肥肉绝不能让他飞了。

来岛通总这条狗命,陆离是志在必得,他心中默默盘算着形势。

很显然,自身所在的海域被两方势力给夹在了中间——

向北沿着预定方向移动,会遇到李舜臣,再不济也是擦肩而过。

向南退,则撞上来岛通总的“无敌舰队”。

“我们向西挪,把战场腾出来,给李舜臣以及来岛通总。”

说着,陆离朝底部船舱走去,他要亲自划桨,借助风力、还有龟船自身动力,以最快的速度离开此处,到鸣梁边缘。

虽然不清楚这位总兵大人为何这么做,但所有人都无条件信任。

鬼主意多的黑鬃马倒是猜出原委。

不干涉此战走向,在边缘等待机会,一旦李舜臣这个天运之子,创造出绝佳进场时机,那主人会飞速杀过来,夺取战果……

毕竟,陆离也是一名扮演者。

的确有抢夺功劳之嫌,但无可指责,来岛通总没那么好杀,他主动跳出来啃硬骨头,而且,只要肯出力杀倭寇,那就于大节无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