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万里西行,风波恶,露行藏(一)(1 / 1)

加入书签

碛口镇依吕梁山,襟黄河水,从碛口往南,黄河河床由一百多丈猛缩为二十余丈,故此处水流异常汹涌,声如虎啸龙鸣,势若万马奔腾。

黄河至此骤然变窄,是因为碛口镇为湫水河与黄河之交汇处,湫水河中带来大量泥沙,天长日久,阻塞了河道,自古以来,西来客商,行船到了碛口,为了不走下游险滩,纷纷上岸,改走旱路,所以碛口镇为水陆转换的交通要道,繁华热闹得紧。

在碛口镇西面,靠近黄河处,有一所建构宏伟的楼宇,左右各竖起一根两丈来高的旗杆,杆顶黄旗飘扬,斗大的一个黑色“酒”字,旁边绣有六条黑龙。楼有两层,正中一块黑色匾额上写“聚龙楼”三个金漆大字,笔意古拙,却是一所百年老店。

这聚龙楼有两样东西大有名气,第一就是该店秘制的红烧黄河大鲤,黄河鲤鱼本就体态丰满、肉质肥厚、细嫩鲜美,聚龙楼对鱼的选材极是严苛,所用均是斤半之鲤。聚龙楼的掌柜在每日辰时前以祖传秘法腌制,一个时辰后由后厨烹饪,那鱼上桌之后,端的是目看色泽红润,入口嫩滑鲜美,又没有半丝泥腥之气,食后回味无穷。

故此来往客商、武林豪客以及达官贵人来到碛口,第一件事大多是来聚龙楼中吃鱼。聚龙楼另外还有一宝,就是该店自酿的聚龙老酒,酒粘起丝,微泛蓝光,入口绵香,甘润幽雅,回味凝重,确是酒中上品。

聚龙楼有此二宝,天天吃客盈门,宾客满堂,喝酒划拳,斗酒轰饮,热闹非凡。

秋风裹挟了黄河水,时不时发出澎湃之声,虽还只是傍晚时分,然四下里已经暗沉下来,只有聚龙楼内灯火通明。一楼临窗的位置,有一桌坐着一个走方郎中,布幡靠墙放置,面黄微须,弓腰驼背,约莫五十来岁年纪,他对面坐着一个小男孩,黑黑瘦瘦,穿一身粗布衣裳,就是普通的农家小孩模样,只有他脸上那一双黑溜溜的眼珠,在转动之际方能看出一些灵动来。

郎中喝酒,小孩饮茶,吃了几口鱼,小孩眼望窗外,对郎中说道:“义父,这前面便是黄河了么?”郎中依旧低了头,用两眼的余光四处看了看,身子微微前倾凑近小孩,压低声音说道:“嘘,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在外面叫师父,不要叫义父。”

这一老一小二人正是王一鸣和杨应尾。从父母墓地离开以后,不一日杨应尾便沉沉病倒,王一鸣为他把脉,知道是他因父母过世后忧思太过,情致郁而化火,心火独亢而致心肾不交。于是去药铺抓了些生地、玄参、茯苓、五味子、当归、朱麦冬、柏子仁等药,熬好后给杨应尾服下,每日一剂,药虽对症,但正是病来如山倒,病去若抽丝,三四天后,杨应尾方回复些元气,已能慢慢进食。

王一鸣知道武林中认识自己的人着实不少,为遮掩行迹,他剃掉唇上髭须,摘了青锋剑,化了一颗茯苓党参丸,用温水调开了,涂在脸上,那脸便作蜡黄之色,再取了件短褂垫在后背,穿外套罩上了。他取来铜镜一照,见已完全不是平常的模样,若不是非常熟识的人,肯定是认不出来的了。

王一鸣又用锅底灰调了些蜂蜜水,把杨应尾的头手都抹了,找来了一身农家小孩的衣服给他穿上,杨应尾本来生得白净,这番打扮以后,便变成了一个黑瘦的乡村小子。

装扮停当之后,王一鸣花十两银子,买了辆马车,让杨应尾坐在车厢里面,自己当了车夫,赶着马车往西而行。一路上小心谨慎,早行夜宿,尽往偏僻处行走。

途中遇到不少江湖中人,有好几回,王一鸣听见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他们用切口暗语谈论,都是说的要找自己和杨应尾。也有人见他们是一老一小,就格外的留意上了,可这个一脸病容的驼背老者,怎么也与名满江湖的青松剑侠联系不到一处。

王一鸣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事事小心,时时戒备,所幸一路无事。

这样过得七八日,便进入山西境界。那马本是劣马,这般持续奔走竟然也已病倒。王一鸣见杨应尾的病已几乎痊愈,也希望他行万里路能增长见闻,便弃马车不用,自己动手做了个药幡,将青峰剑夹在幡柄之内。

王一鸣又去集市上买了两匹驴子,二人骑驴缓缓而行,一路之上,只要是周边无人之时,王一鸣便指点河川,与他讲些历史人物、江湖掌故,杨应尾听得兴致盎然,父死母丧之痛,才得以稍稍缓解。

这一日来到碛口,黄河边晚霞辉映,王一鸣有一年多没有来过聚龙楼,颇为怀念聚龙楼中的鲤鱼老酒。而让杨应尾游走江湖,目的也是为了增长阅历,吃穿住行,皆为阅历,吃为首位,更加马虎不得,于是提了药幡就带杨应尾进了酒楼。

他们运气还算不错,酒楼中本已满座,刚好临窗的那一桌吃完付了银钱,小二稍做收拾,便请二人坐下。王一鸣要了一尾鲤鱼、一壶老酒,另外点了两样小菜,待店小二走开后,王一鸣低声告诉杨应尾:“这家掌柜姓陆,回风拂柳刀法造诣不低,可他自甘淡泊,守着这个家传的聚龙楼,武林中人知道他的不多。”

杨应尾知道义父向来自视极高,平常极少许人,一路行来,谈到许多的武林人物,一律不做评价。他转头去看义父说的那个陆掌柜,见他佝偻了腰坐在柜台后面,两鬓已经花白,目光茫然,也不知道在想些甚么。

王一鸣正细品鱼酒滋味,邻桌的三个陕西客商也已经吃完,抹着油嘴巴,打了饱嗝,挺胸腆肚的走了。店小二把他们送出,快到门口,见到外面又有四个人走了进来,小二笑着哈腰大声招呼道:“贾大爷,饶二爷,李三爷,你们来啦,这位大爷是三位爷的客人?”

那被唤作贾大爷的客人做儒生打扮,面皮微青,背负长剑,四十来岁年纪,他后面跟着一位身材高大、面相凶猛的中年汉子,腰间斜跨一把钢刀,第三位是个瘦高个,脸色灰扑扑的像是个病汉。

这三人一进店门,没有理睬店小二的招呼,转身把身后的一人让进楼内,想是他们请来的客人,这人是一个五十来岁的胖子,个子不高,身穿湖色锦缎长袍,拿着一支粗大烟管,面团团的似乎是个土财主。

那个青皮儒生不看店小二,口中只说道:“快去给我们准备一个楼上雅间。”店小二面现难色,陪笑说道:“难得三位大爷今日又来光临小店,可不巧楼上的所有雅间都已让人包下了,可要委屈三位和这位贵客就在这楼下将就了。”面相凶恶的汉子双眼一瞪,粗声大气地说道:“我们吕梁三杰今天请了贵客,到你们这里来吃饭,你让我们坐这大堂之中?”

那店小二甚是灵光,朝那土财主模样的人点头哈腰说道:“这位大爷,你老看那边临窗的桌子,欣赏河景是最好不过的。”转身又对那凶恶汉子说道:“饶二爷,楼上雅间真的全让人包下了,否则三位爷是小店的老主顾,我们怎能不给请到楼上去。”

那凶恶汉子手按刀柄,眼睛斜向柜台的陆掌柜,亢声说道:“在吕梁这个地面,不管是谁包了,也要让他滚出来。”

陆掌柜缓缓抬起头来,却不看那姓饶的汉子,只对那个土财主模样的人点了点头,说道:“韩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兄,有些日子没来了。”土财主模样的人朝陆掌柜拱了拱手,笑嘻嘻地说道:“陆掌柜,我可不像你老哥,有这份日进斗金的产业,老韩是个劳碌命,一年到头四处奔波,打听些消息换点银钱。”陆掌柜也笑了笑,说道:“‘包打听’韩大运的消息,岂是一点点银钱就能换来的。今天楼上那三位客人想要清净,确实已经将二楼的所有雅间都给包了。”

韩大运哈哈一笑,回头对个那青皮儒生说道:“我觉得大堂不错,你看这个靠窗的位置,黄河景致尽在眼底。不错,哈哈,不错。”便自顾自的走向王一鸣后面的那个桌子,那吕梁三杰相互望了望,也只好跟了过去。

四人坐定,要了酒菜,韩大运见那凶狠汉子还是一脸的不忿,便对那儒生打扮的人说道:“贾庆道,你这个二弟倒是率性得很。”贾庆道微微一笑道:“韩大哥,你是我们吕梁三兄弟请来的客人,今日让你坐在楼下大堂,我兄弟三人这面子可丢得有点大了。别说二弟是个直肠子,就是兄弟我,要不是顾及韩大哥你在这里,我可真要去找一找楼上雅座的客人,问问他们只有三个人,为什么要将二楼的十个雅间全给包了。”

韩大运喝了一口酒,砸吧了一下嘴,摇头说道:“在哪里喝酒并不重要,要紧的是头还在脖子上,酒能喝进肚子里。”贾庆道有些吃惊,便道:“韩大哥这话,真是让我有些莫测高深了。我三兄弟的玩意我们自己清楚,韩大哥你轻功卓绝,三十六路铁砂掌更是少有敌手,难道......”韩大运苦笑摇头说道:“我们这些都是庄稼把式,对付一般的武林人物,那还算过得去。可在一流高手看来,我们的功夫都是小孩子的玩意,拿不出手的。”

韩大运偏头朝楼梯口望了望,压低声音说道:“如果我所料不差,现在二楼是有两桌客人,有一个雅间坐的是‘河间双煞’.......”

“啊?”那姓饶的凶恶汉子叫了一声,本来横眉怒目的表情,立马就变得低眉顺眼了,声音也是非常轻柔,问道:“这两个老......前辈听说不是已经隐退了吗?怎么会跑到我们这个小地方来了?”韩大运不去理他,继续压低声音说道:“另外一个雅间只有一人,东方一剑。”

贾庆道等三人都张大了嘴巴,露出黑黄不齐的牙齿,半晌合不拢来。

别说那吕梁三杰惊诧莫名,就连邻桌的王一鸣也是突然眉头一皱,韩大运虽然压低了嗓门,王一鸣内功深湛,距离又近,每个字都听得清清楚楚。王一鸣心中暗道:“他也来了。”

那个一直没有说话的病汉率先关起了嘴巴,少停又张嘴说道:“韩大哥,你有三年没有来碛口了吧?中午我们可是一起从孟门过来的啊。”韩大运嘿嘿冷笑道:“李老三,你是不信我说的了?我的‘包打听’的字号是白叫的?江湖上的事情,如果说我不清楚,那知道的人也就不多了。”那病汉连连点头说道:“是,是,韩大哥江湖讯息最是灵通,我们三兄弟是素来景仰的。可你几年未来碛口,更别说这小小聚龙楼,你怎知......”

韩大运夹了块鱼放进嘴里,嚼了几嚼,又喝了口酒,闭上了眼睛,显然感觉滋味甚美,摇头晃脑了一阵,半晌才道:“鲤鱼本多刺,这聚龙楼的陆掌柜也不知道是如何加工的,鱼刺均已酥脆,而鱼肉却不焦不糊,真是神乎其技啊。”

三人见他突然卖起了关子,虽然急不可耐,但是又无可奈何,过了好一会,还是那贾庆道跟韩大运最为熟络,便开口说道:“唉呀,韩大哥,你要急死我啊,快跟我们讲讲吧。”

(本章完)

https://www.xddxs.co/read/48334/28428042.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