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甩锅仔崇祯下山杀敌(1 / 2)

加入书签

从煤山东坡下山,穿过都知监与印绶监的小巷,就到了御马监。

甩锅仔带着新军来御马监的目的,是因为御马监南边的里草场,有不输给赤兔马的汗血宝马。

他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些新军步兵,变成步骑兵,上马奔驰,下马打枪。

现在流寇尚未攻入内城,所以,甩锅仔他们便顺利地来到了里草场。

于是,半个时辰后,这2660人的军队,便全成了骑兵。

当然除了24名将外,其他士兵还是步兵,只是骑上了马而已。

这个时候,京师外城,肯定是守不住了,而且也不需要守。

但甩锅仔却可以消灭掉攻进外城的流寇,并把外城门堵上。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就是一面旗帜,是城内守军的最后精神支柱。

……

十九日凌晨,天色渐渐放亮的时候,大顺军分成了三路,在京师内城的南北西三面城墙外开始了攻城。

攻打内城北墙的是唐通的八千人,他们不是主攻,而是佯攻,同时还分出一部骑兵监视京城西面。

王承胤和白广恩则分别负责攻打内城西面、外城西面,两军总共是一万人。

陈永福指挥一万人,专打京城外城的南面,此处也是主攻。

田见秀带着两万多老营兵,在右安门到永定门之间展开,充当预备队和督战队。

为了让陈永福可以首战建功,李自成还命田见秀调了一队“孩儿兵”,也就是由跟随闯王的少年组成的精锐,给陈永福使用,因为少年灵活轻盈,在攻城战中非常好用!

十九日晨时,三万多人就在京城南面展开了战阵!

这三万多人都是精锐,其中李自成的老营兵都是一水的白色毡帽,蓝色罩袍,队列严整,各执刀矛,很有气势!

陈永福的人主要是明军降兵,但服色也和李自成老营兵一样,头戴白色毡帽,身穿蓝色战袍。

大顺军打仗也是论资历的,先让降将带着炮灰上,所以,唐通、王承胤、白广恩和陈永福四个降将,便先来攻城了。

此时,唐通、王承胤、白广恩、陈永福等四个降将正聚集在正阳门内。

“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也不知是谁第一个喊起迎闯王的口号,正阳门大街上,两旁拥挤的老百姓就都跟着一块呼喊了。

而且还是越喊越来劲,一阵阵“吃他娘、着他娘”的叫喊声,都盖过了城墙外重新响起的红夷大炮的炮声。

要开城门迎闯王的,当然不止有京城老百姓,连百姓都知道大明朝大事不好了,当官的还能不知道?

所以在京师官场上,早就有人在谋划要抛弃大明投降大顺了。

兵部尚书张缙彦就是投降派的首脑人物,大明王朝的国防部长,竟然为农民起义军大开方便之门,让自己的主子在煤山自缢,这也真够奇葩的了。

有死士来禀报,“大人,闯王来了,正阳门已开!”

闯王终于来了!

张缙彦猛然一拍桌子,大笑不已,“哈,哈,哈!大事成亦!”

随后,他瞧了眼厅堂中和他一起等消息并商量对策的官员,“诸位,跟张某去正阳门,迎新主子吧!”

他现在租的房子不在内城,就在紧挨着外城正阳门大街的廊坊胡同里租了一所大宅子。

除了自己一家居住外,还养了不少的家丁,都是他当兵部待郎时从京营之中拉拢来的亡命之徒。

名义上是看家护院,实际上是为了方便开城门迎降。

到了十七日流寇兵临京城后,不少和张缙彦臭味相投的官员,也都带着家眷搬到了外城,完全是为了投降方便,而且也好共举大事。

所以,十九日早上,这些人便聚在廊坊胡同里,一个个袍褂整齐,伸长了脖子等着李自成进城的好消息。

现在消息终于来了,这可太好了!

一群有志投降流寇的大明官员,就这样喜气洋洋的跟着张缙彦,带着二三十个武装家丁出了宅门,很快就上了正阳门大街。

除了张缙彦之外,还有庶吉士梁兆阳,庶吉士周钟,庶吉士魏学廉,国子监丞钱位坤,少詹事项煜。

一个个都是才高八斗的饱学之士,想来在李自成那边,也是有他们用武之地的。

在一片歌颂闯王歌谣声中,一群伸长脖子迎新主的大明降臣,总算是见着了让他们日思夜想的大顺天兵。

唐通、王承胤、白广恩、陈永福等人进了正阳门,看着跪了一地的文武大臣,脸上写满了骄傲。

原本他们几个,也是跟这群人是同样货色,只是他们四个投降的比较早。

当此历史时刻,他们无比佩服自己选择投降大顺的决定之英明,确实就不该给大明陪葬!

唐通他们也知道,他们也就只有看守正阳门的命,剩下的就要交给陕西那帮老营的人进去抢劫洗掠,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受降。

于是,张缙彦、项煜在前,还有其他几个小官,立马根据在大明朝庭的官职大小站好队,每人取出一份早就准备好的降书贺表,双手拿着,高举过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