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陈新甲的为难(1 / 2)
朝会的内容很固定,首先是由鸿胪寺官员对皇帝奏报入京谢恩、离京请辞的官员人数。
这些人都是前一天在鸿胪寺报备好的。如果皇帝要召见,那么便先行入殿觐见。
如果皇帝不见,则在庭下或午门之外遥行五拜三叩之礼,行礼之后便算完事了。
接下来就是战事奏报,如果有,便先行呈上。
最近几个月乃是难得的风平浪静的时期。
原本持续延年两年多的山东叛乱被朱慈烺提前剿灭,河南的流民反贼也在休养生息没有发动大规模的战事,辽东那边明军和满清之间仍然是处于对持的阶段,游骑冲突时有,但没有大规模的交战。
听着关于战事的汇报很快就过去了,崇祯心里一阵叹气。
自他登基以来就战事连绵不断,没有一个安宁的时期,像现在这样无有大的战事报上来的时期已经是难得的平静日子了。
崇祯心里明白这种日子是持续不了多久的,不说河南那边的闯贼正在谋划攻打开封,就连辽东那边也有锦衣卫密保说建奴贼心不死,正在囤积物资,接下来估计还有一场大战要打。
在战事奏报之后便进入了早朝最重要的环节,“奏事”环节。
这也是每次朝会中朝臣上书弹劾,朝堂上争吵的最激烈的环节了,每次开朝会的时候,要么是督察院的御史们集体上奏弹劾臣子,要么是两者之间互相吵得不可开交,崇祯往日里最头疼的就是处理这些事情了。
不过奇怪的是,今天竟然没有出现往日里的那种激烈交锋,即便是御史出列弹劾也只是一些不痛不痒的小问题,根本见不到以往那种剑拔弩张的情形。
见到这一幕,崇祯先是欣慰这些臣子难道终于懂事了?
他之前给都察院的左都御史王道打过招呼,难不成这就起了效果?这也太快了吧!
随即充值就否定了这种猜测,督察院左都御史王道是一个绵软的性子,根本管不了督察院中的那百余名御史,其中一定另有缘由!
这种情况反而让崇祯心里越发的怀疑了起来,难不成这些人是准备在接下来的重臣朝会上给自己来一手突然袭击?
很快,非常平淡的奏事就结束了,接下来便是由御史、鸿胪寺先后出班,上奏早朝期间官员失仪情况。
此时崇祯已经没心情再继续听这些烦琐的小事情了,直接挥挥手让他们进行下一步。
早朝结束之后,崇祯叫来自己身边的心腹太监王承恩吩咐道。
“王大伴,你去找周延儒给朕带一句话,让他在接下来的重臣议事的时候把控好场上的局面,朕不希望有什么出乎意料的事情出现,从头到尾要按照之前朕和他商议好的流程来走!”
早朝结束后并不会立即开始重臣议事,会留出半个多时辰的休息时间供这些准备参加重臣议事的官员们吃早饭,这个时间刚好可以当作一个缓冲让崇祯得以去打探一些消息,不至于在接下来的重臣议事中被骤然发难。
他即便是身为皇帝,也无法掌控每一件事情的发生与结果,只能尽最大努力去影响参与决策的臣子们来施展自己的想法。
另一边,在用过早饭后,陈新甲来到了文华殿南侧的一间屋子内,这里是兵部专门办公的地方,陈新甲刚进来不久就有人来访。
看到来人,陈新甲皱眉问道。
“你在这个时候来找我干什么?不知道要小心人多眼杂吗?”
来人是陈新甲密谋商议准备对付太子的盟友,乃是户部侍郎周彦光。
对陈新甲来说能有这么一个盟友帮助纯粹是意外之喜,共同商议对付太子也是这个周彦光自己找上门来的。
据陈新甲猜测周彦光之所以这么急匆匆的来找自己商议密谋对付太子,应该是之前太子在昌平州的大规模清查活动中拿到了一些关于周彦光的把柄,估计还很重要,不然周彦光也不会这么着急。
对于这个送上门来的盟友,陈新甲表现得很从容,反正着急的也不是自己,自己大不了辞官不做了,但以崇祯皇帝对贪污毫不容忍的态度来看,周彦光最好的结果也是下大狱,由不得他不着急。
因为两人之间心态的不同,在最后议定的结果中是由周彦光来打头阵的,他陈新甲则是躲在后边拉拢其他朝臣发起大规模的反对意见,毕竟两人的身份还有差距,一个人二品大员,一个是三品高官,差距人脉关系还不小。
周彦光进来之后,面带为难之色,拱拱手说道。
“陈尚书,我觉得向太子发难这件事咱们还是从长再议的好!”
“咱们之前商议好的事情就此作罢吧,你就当我没来找过你!”
陈新甲看着周彦光满是灰败失去信心的样子,知道定然是发生了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才会这样,假装关心的问道。
“哦,彦光,这是为何啊?”
“你应该明白,这次的机会是千载难逢的一个大好时机,错过了这次机会,你再想要翻身可就难了!”
对于陈新甲这么直白的话,周彦光只当是没听见。
他最开始在得到太子清查户部仓库的时候也是失了智,才会想到要与陈新甲这种老狐狸打交道。
那时候的自己完全是病急乱投医,只是想找一个帮手和自己共同对抗太子,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笑至极。
且不说这样做能不能得到成效,恐怕是刚刚站出来挑错之后就会恶了皇帝,然后被罢黜,下大狱也是正常的事情。
周彦光想起下了早朝之后自己老师谢升给自己传达的话就感到一阵庆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