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突然的冲突(1 / 2)
外头的雨已经停了,但是乌云依旧浓重,屋檐下的水线,变成了一滴滴的雨珠,不断滴落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花厅当中一阵沉默,片刻之后,陈懋开口道。
“这也是无奈之举,牺牲许彬一人,总好过让整个使团一同赴死。”
但是焦敬却忍不住皱眉道。
“话虽如此,但是这次开印以来,短短数月,我们接连失了薛瑄,杨善,罗通等一干大臣,京察又被外调了一大批科道官员,许彬若是再保不住,那么文臣当中,可就只剩一个萧维祯了。”
这话说的都算是委婉的了。
实话其实是,连萧维祯也未必能保得住。
即便是张軏的盘算能够成功,将一切罪责都推到许彬的身上,将自己和萧维祯二人说成是不知内情。
但是终归,他们二人都是使团的副使,连带责任总是要负的,力争之下,最好的结果也是降级贬谪。
张軏倒是不怕,他背靠着英国公府,就算是没有那个都督同知的官衔,也没有人敢轻视他。
就算是被贬到了地方,凭英国公府的关系,随随便便拿些功劳,剿几个贼寇,也能迅速的迁升回来。
但是萧维祯就不一样了,他是个文臣。
他要是被丢到什么犄角旮旯,去当个七品县令,那么对于英国公府来说,这个人就算是废了。
毕竟,文臣的升迁远比武臣要难的多,动辄就是十年数十年的蹉跎在一个地方。
更不要提,如今在吏部握着铨选大权的,是天子的心腹王文,有他在,萧维祯即便能侥幸活下来,也永无出头之日。
这些事情,张輗或许可以不在意,但是焦敬却不得不在意。
毕竟,他背靠的是孙太后。
对于孙太后来说,无论是文臣还是勋贵,没有哪个比哪个重要,都一样是能够在朝中发挥大用的势力。
甚至于,在承平之时,文臣鼓动唇舌,在朝政舆论上的作用,要比勋贵要大一些。
张輗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冷声道。
“焦驸马,三弟事太上皇以忠心,自土木之后,便一直在想法子迎回太上皇,即便身陷囹圄,首先考虑的还是太上皇的声名,将一切都推到许彬身上,也是无奈之举,你如此说话,未免叫人寒心。”
焦敬坐在一旁,并不说话,但是却显然并没有道歉的意思,花厅中的氛围有些紧张。
这个时候,一旁的任礼见势不妙,连忙出来打圆场,道。
“二爷莫气,焦驸马只是为大局考量,一时失言,并没有责怪三爷的意思,毕竟,许彬他们一旦保不住,那么朝中三品以上的大员,就基本都没有站在我们这边的了。”
“这等位阶的大臣,想要拉拢起来,可并不容易啊,我等筹谋许久,是为了太上皇归朝,仅靠我等勋贵,恐怕在朝中力有不逮,想来,三爷深谋远虑,也定能明白这个道理的。”
“所以要是能够尽力的话,还是想法子保一保的好,实在无奈之下,再放弃不迟,当然,还是三爷的安危,最为重要,毕竟,我等能够聚集起来,全赖三爷出力。”
这话听起来还算顺耳,张輗看了一眼任礼,明显觉得他顺延多了。
有了这番话,张輗总算是勉强压下了心头的烦躁之意。
轻哼一声,又想起在诏狱当中张軏给他的嘱咐,张輗总算是冷静下来,开口道。
“迎回太上皇之事,三弟也跟我说了,需要从长计议,至于之后怎么拉拢文臣,他也给了个法子。”
焦敬的脸色也缓和下来,想起张輗最开始过来的时候说的话,沉吟道:“成国公府?”
张輗点了点头,但是态度却不冷不热的,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