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传统农业和工商业之争(1 / 1)
1506年(弘治十九年)8月5日,今天的乾清宫太极殿内,弘治皇帝朱佑樘坐在龙椅上,朱厚炜一进来就发现,殿中的人无论文武,全都是一脸肃穆之色,一个个目不斜视的盯着自己的脚下,好像是在研究一件稀世珍宝一般,连朱厚炜进来都没人抬头看一眼。而坐在上面的朱佑樘,脸色却是铁青泛起几丝潮红,看样子刚才发了好大的火。
虽然知道朱佑樘正在气头上,不过朱厚炜还是得硬着头皮上前,躬身施礼道:“儿臣参见父皇!”
沉着脸坐着的朱佑樘看到朱厚炜,脸色这才恢复了几分,点了点头说道:“炜儿,你把案上的奏折捡起几本看看吧!”
朱厚炜心中奇怪,不过还是依言从龙案上随手捡了几本。话说刚才他还真没有注意,龙案上的奏折数量还真不少,大概一算少说也有两三百本。等朱厚炜打开手中的奏折看了看,结果发现这些奏折竟然都是同一天上奏的。
朱厚炜现在已有十一岁了,可以上朝议事了。来大明也有十年了,古文水平也上升了不少,这些奏折上的内容他也能看懂,将手中的奏折都大概看了一遍后,朱厚炜的嘴角也泛起一丝冷笑。
这些奏折出自不同人之手,而且这些人不但职位不同,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是天南地北,可是奏折中的内容却是大同小异,无非就是指责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当地的农业。使得当年的粮食大为减产因此请求朝廷限制工商,对工商业征收重税,否则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恐怕会造成大范围的饥荒等等。
很显然,这就是朱厚炜等候多时的,各地藩王王府和士绅地主对工商业的正式打压。
不过当朱厚炜看着这满案的奏折。也不禁倒吸了口凉气,心中对于他们的影响力,也终于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大明不是后世的天朝,官民比极低,全国的有品级的官员加在一起,估计也就只有一两万人,而有资格反奏折送到这里的,数量更加稀少。可是眼前这满案的奏折,就代表着几百名官员受他们的影响,这个比例可是十分惊人的。
看着朱厚炜将奏折看完。朱佑樘这才气呼呼的说道:“炜儿。你看看,全国两京十三省。几乎每个省都有人上奏折,向朕诉说工商业的害处,却丝毫不提这两年国库税收增长了数倍,难道他们眼睛都瞎了吗?”
看着气的想杀人的朱佑樘,朱厚炜也深表理解,毕竟身为一代帝王,却看到如此多的官员受另外一股势力的控制,刻意夸大工商业的缺点,却又对工商业的优点闭口不提,这才是让朱佑樘最无法接受的。
而看到怒火滔天的朱佑樘,下面坐着的群臣对视一眼,一个个很明智的低下了头,对于藩王、士绅、地主打压工商业的事,他们也都是知情人,而且有不少人都是站在工商业这边的,不过现在有朱厚炜这个领头羊在,根本用不着他们出头。
就在朱厚炜刚想劝朱佑樘息怒,反正后面的应对之法他早就告诉朱佑樘了,只要他正式下旨,一切按计划行事就行了。不过就在这时,下面的朝臣中忽然走出一人,高声说道:“启禀陛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下,这些人虽然是被人组织起来向朝廷施压,但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农业乃立国之本,若是农业受到影响,恐怕国本也会随之动摇!”
敢在这种时候说这样的话,整个大明除了两都御史王宗彝之外,估计再也没有第二个人了。说起来王宗彝也是一个正统的儒生,在他看来,农业远比那些投机取巧的工商业重要的多,因此无论工商给大明带来多少税收,可若是影响到农业这个根本,就一定要受到打压。
王宗彝(?-?)原名王伦,束鹿人,明朝官吏、进士出身。大学士王文之子明英宗复辟后,王文、于谦被杀,全家戍边,王伦改名王宗彝。明宪宗继位,为王文平反,并归还所籍家人。成化二年(1466年),王宗彝登进士,历任户部郎中,出理辽东兵饷。太监汪直东征时,称王宗彝督饷有劳,升太仆寺少卿。孝宗弘治年间,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安简。
朱佑樘正在气头上,一听王宗彝的话立刻就想发作,不过朱厚炜却抢先说道:“王御史所言有理,农业的确是立国之本,不过工商却也是富国之策,两者同样重要,不能因为工商业的发展影响到农业,就对工商业视为洪水猛兽而大力打压!”
王宗彝虽说对朱厚炜的印象不错,但遇到这种国家大事上,却是没有丝毫的情面可讲,毫不退让的问道:“哦,那我想请问殿下,若不打压工商业,如何让弃农务工的农户重新回到土地上去?”
王宗彝的脑子里只有传统农业这一段,根本没有想过其它的办法。朱厚炜等的就是对方这句话,于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对朱佑樘提出的三策,以及自己准备的进口南洋粮食全都讲了出来。其实昨天他和杨廷和、李梦阳他们聚会后,这四条应对之法早就在知情人中流传了,比如朱佑樘和在座的文武百官中,大部分早就提前知道了,因此根本没感觉到丝毫意外。
王宗彝身为两都御史,平时与人来往不多,再加上门风严谨,与朱厚炜的工商利益集团向来没有瓜葛,所以事先并不知情。因此当他第一次听到这四条解决农业问题的办法后,心中是大为佩服,毕竟他对事不对人,只要解决了粮食问题,对于能增加税收的工商业,他还是持相对开明的态度。
朝堂上大部分都是和朱厚炜利益相关,再加上朱佑樘心中对藩王、士绅、地主的作法恼火非常,因此朱厚炜提出的四条建议立刻得到通过,虽然有些藩王、士绅等大世家出身的官员阻挠,但他们微小的反对声很快就被周围的赞同之声淹没。
当然了,朱厚炜提出来的只是个粗略的建议,详细的实施细则,就要由大明首辅杨廷和这些大臣去完善了,这点朱厚炜根本就帮不上什么忙,所以很明智的闭上了嘴,站在一边老老实实的当个听众。李梦阳在年初辞去大明首辅的职位由杨廷和接任。
只见以杨廷和为首的一帮文臣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逐个分析四条建议在施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然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后再聚合众人的智慧,想出解决之道。也不知用了多长时间,四个详细的施行方案就在朱厚炜眼前诞生了,不过这四个方案却还是需要朱厚炜的配合,确切的说,应该是朱厚炜新开办的大明日报的配合。
一切商议妥当后,朱佑樘就让文武百官退下,不过却将朱厚炜留了下来,主要是想问问关于报纸的事。当初朱厚炜向他朱佑樘讲过对士绅、地主的两个反击之法,其中之一就是以报纸这个舆论工具为武器,打击那些世家大族的威望与影响力。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让报纸的发行遍布全国才行,若只是由朝廷来办,估计只能向里面倒贴钱,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所以朱厚炜就将这件事揽在自己身上。
“父皇放心,现在报纸才刚刚起步,北京这边已经发行了几期,而金陵的分部也准备好了,马上就可以与燕京同步发行,至于信息传递,用的则是电报,虽然需要架设电报线路,但现在条件成熟了,只要加强线路保护可以把电报由军用部分转入官府和民用增强大明的通讯能力。至于成都等其它大城市的分部,也都在筹备之中!”朱厚炜将报社的开办进度向朱佑樘禀报了一下。
“炜儿,我听说你们每卖掉一份报纸,就要亏掉一点钱,卖的报纸越多,亏的也就越多,是不是这样?”朱佑樘有些担忧的问道。
朱厚炜听后一笑,开口说道:“启禀父皇,的确是这样,若是算起来,平均每卖出两份报纸,报社就要亏掉一文钱。”虽然一份报纸一文钱的定价已经够高了,但是以报纸的成本来说,其实还是亏本的。
“炜儿,我知道你善于敛财,不过按这个速度亏下去,恐怕也不是办法,要不然我还是让内库划出一部分款项,专门用来扶持报纸这个行业吧?”朱佑樘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开口说道。
“谢谢父皇的好意,不过报纸其实也是可以盈利的,而且现在我们卖出去的越多,以后能赚到的也就更多,所以父皇你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朱厚炜笑呵呵的说道。
这个年代的商人虽然已经有了打广告的概念,比如在新店开业时,店主就会雇一批闲人宣传自己的店子。而等到报纸的发行量达到一定程度,也有了足够的影响力后,朱厚炜就会在报纸上推出广告位业务,相信肯定能吸引不少有眼力的商人在上面刊登广告。
听到朱厚炜说报纸可以盈利,朱佑樘这才终于松了口气,虽说现在国库收入增加了几倍,但刚刚经过宣府大战那场大战,国库的储备已经消耗大半,而且据他收到的消息,又有一件麻烦事摆在他的眼前,甚至很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战争,而这次的对手虽然不如鞑靼,但却也不可小觑,只靠国库剩下的储备,恐怕根本无法支撑这场战争。上次张彩出访欧洲的钱还是从朱佑樘的内库借的,不过从张彩派人回来说的消息,这次欧洲之行取得丰硕成果,总共收入黄金五百斤,白银两千三百万两。
朱厚炜看到朱佑樘听到自己的话后,虽然松了口气,但眉头却仍然紧皱,看样子是有什么难事,心中好奇之下,于是开口问道:“父皇,您可是有什么心事?”
(本章完)
https://www.xddxs.co/read/48703/28584966.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