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出海与重建北方(1 / 2)

加入书签

自从建文帝登基之后,北方连年战祸,南方相对平稳。就算是,鞑靼和瓦剌南下,也没有丝毫影响到。所以郑和设计的宝船,已经如数下海。只是北方战事,让蓝闹腾不出精力。现在,有时间了,其他的可以放一放,出海乃是第一要事。

“参见太子殿下!”王景弘、马欢、周满三人被蓝闹招来了。

“你们想要爵位吗?”蓝闹将他们三人招到北平。

“想!”

“想!”

“想!”

三人回答,如同一则。

“好,现在宝船已经建造完毕,是你们建功立业的时候了。昔日,我见过一张上古残图,它记载着在海洋的尽头,有一个地方,那里有两样东西。名叫番薯和土豆。这两样东西,非常神奇,只要将他们扔到土地上,不用浇水,不用施肥,就能长出无数东西来了。一亩地养活,十几个人不话下。”蓝闹开始忽悠了,不管真假,先忽悠出来再说。

“太子殿下,我们明白了!曾经在南洋没有找到,那么我们就去海洋的尽头寻找,无论是刀山火海,还是千山万水,我们一定要为太子殿下寻来!”王景弘开口到。

蓝闹现在接见他们,是因为船厂汇报,宝船建造完毕,并且试航三个月,完全合格,意思就说,可以出海远航了。

番薯和土豆,是蓝闹计划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早一天得到,就早一天的胜算,现在宝船已经造好了,赶紧给出海。现在,将他们三人召到北平,那是因为自己实在走不开,不能亲自为他们践行,只能将他们召来,亲自为他们画个大饼。

王景弘、马欢、周满三人,面见太子蓝闹后,几碗心灵鸡汤和大饼灌输下,他们已经热血澎湃了。

于,通航元年(1405年),九月十九,三人率三艘特级宝船,三十六艘一级宝船,从宁波港出发,去海洋的尽头,寻找传说中的上古之物,番薯和土豆。

出海的事情算告一段落了,还有一件事情一直压在蓝闹心头。那就是,北方从靖难开始,到鞑靼南下,将黄河以北地区,打得千疮百孔。老百姓们为了躲避战祸,跑到南方做流民。蓝闹案头上,放在无数奏折,都是在提江南地区,因北方难民过多,造成社会性的问题。

“来人,去把内阁三杨请来!”蓝闹想了很多,方案也有好几个,比如疏通运河,可以让大量的劳动力有去处,或者官府组织难民,北上开口田地,无论什么样的方案需要合适的人去主持。

内阁三杨很快过来,蓝闹主动从位置上下来,并且跟以前一样,首先行礼,并没有将太子的身份放在心上。

“太子大礼,羞煞老夫了!”杨士奇跪在地上说到。

“三位杨先生,这个跪拜之礼,能免则免。如果,你们认为是一种礼仪,那么就从我这里开始,取消这种礼仪。”蓝闹知道自己接下来将会有很大很大的改革,那么就从自身开始。

“太子招我们前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来,有何事情呢?”杨荣起身后开口。

“我们这样谈吧!”蓝闹招呼宫女,弄来了四把太师椅,每人一张,相互对视。

“谢太子!”

“我不喜欢虚的,喜欢实际的,所以就跟你们三个开门见山了。北方现在还有多少人口?”蓝闹看着他们问了一句。

“这个要问户部!”杨溥回答到。

“不用问户部我也知道一点,现在北方五不存一,特别是山西、河北、津门、北平。先是靖难,后是鞑靼。短短的几年时间,就遭受了两次兵灾,老百姓都南逃了。”杨士奇说到点子上了。

“杨先生说得没错,那些难民都在江南打工为生。虽然,生计无忧,可这不是长久之计。不知道三位,有何良策?”蓝闹招他们三人前来,让他们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来。

“让他们回北方,开垦田地,然后免税两年。”杨荣提出一个方案。

“难。靖难的时候,只是田地荒芜,现在的鞑靼,连他们的房屋都烧了,整个村庄化为废墟。让那些难民回来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怎么安置那些回来的难民,北方的冬天是会冻死人的。”杨士奇看到的事情比较多。

“人误田一时,田误人一季。冬麦差不多可以种了,可是难民的回归,不是短时间能够做起来的。另外,如果北方是一个稳定的地方,想必那些人还是愿意回来的。”杨溥说出另外的话语。

“弘济你的意思是?”杨士奇听出了门道。

“让军队去种冬麦,反正现在北方有着大量的空闲田地。”杨溥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

“有道理,就让军队去种地。”蓝闹突然灵光一闪,感觉抓住了什么。

“那江南的那些难民呢?”杨荣又将难民问题提上来了。

“这个好办,发告示。军队在重建北方,愿意回家的人,给予优惠政策。”杨溥不假思索地回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